透视涉密人员泄密风险的种类,解析发生泄密风险的成因,对于涉密资质单位增强保密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确保党和国家秘密安全具有重要现实意义。那么,发生泄密风险的成因主要有哪些呢?
涉密资质单位涉密人员的泄密风险,存在于接触、存储、复制、传递、携带、保管、销毁涉密信息等多个环节,如不能及时发现并管控,就可能造成泄密,给国家安全和利益带来损害。认真分析,泄密事件之所以发生在此单位不是彼单位,是此人不是彼人,并非偶然,必事出有因,且先因后果。所以,只要主动出击、工作前置,重点分析研究泄密成因,超前感知、及早预防,就能有效管控或降低泄密风险。涉密资质单位涉密人员泄密风险成因主要包括以下10种。
一是认识不高,意识淡化。泄密风险的滋生,往往能从保密认识弱化、意识淡化找到原因和教训。在现实生活中,有的涉密人员由于没有接受过系统的保密教育,对国家秘密的概念和性质理解不深,对保密工作的重要地位和作用了解不够,对泄密的严峻形势知道不多,对泄密危害和应承担的法律责任掌握不清,进而导致保密这根弦经常处于松弛状态,泄密风险相伴而生。例如,某涉密人员出差回单位,途中赶赴朋友聚会,将涉密文件丢在了出租车上却毫无意识。又如,某技术总工外出开会,涉密笔记本电脑被人调包,到了会场才发现。再如,某公司经理与外单位谈合作,应对方要求在复制电脑中的合作意向书时,存储在桌面上的一份涉密合同不知不觉被拷走。许许多多这样的案例都在不经意中发生。如能把国家秘密看重一点,关键时刻多留心一点,就不至于糊里糊涂犯错。思想不设防,意识不到位,涉密不当密,有密不保密,是最可怕的泄密风险,值得每个涉密人员铭记。
二是常识不足,陋习作祟。《保密法》规定,涉密人员上岗应经过保密教育培训,掌握保密知识技能。这一规定旨在要求涉密人员具有专门从事涉及国家秘密业务的能力和素质,避免发生泄密。然而,有些单位的涉密人员保密常识薄弱、保密技能缺乏等问题程度不同地存在。工作中新办法不用、老习惯不改,致使泄密风险滋生,可控性减弱。例如,有的涉密人员习惯通过短信、微信、微博、电邮处理事务,发生了违规传递内部敏感信息甚至国家秘密信息的行为;有的涉密人员习惯将手机、录音笔、手提电脑等具有录音录像功能的信息设备,悄悄带入重要会议、活动场所,录制信息后造成泄密;还有的涉密人员习惯在家中处理业务,未经批准将涉密移动存储介质或设备带回家,违规操作造成泄密,等等。此类问题虽然属于过失泄密,但作为涉密人员,对新技术、新产品的性能特征及相应保密要求茫然无知或知之甚少,依然沿用习惯性的思维方式、工作方法和手段,风险必在眼前,危害不可低估。
三是自以为是,固执己见。在对一些涉密资质单位进行现场审查时发现,有些涉密人员对指出的问题总能找出诸多辩解的理由,并没有接受批评的诚意。究其原因,他们对保密标准不是不懂,而是自以为是、执行变味,有的涉密人员甚至固执己见、明知故犯。例如,国家保密标准明确规定涉密计算机必须设置开机口令,不同密级的计算机设置不同的口令长度和更换周期。但有的涉密人员认为太繁琐,没必要;还有的涉密人员认为同事之间很了解,同在涉密场所办公,又有实时监控,不会出差错;更有的涉密人员自我感觉良好,认为单位多少年没有发生泄密,设不设开机口令和如何设,无关紧要、无碍大局。殊不知,这一规定的确立是若干泄密案例的反思和成功经验的积累。某军工科研单位负责人的涉密计算机就是因为没设置开机口令,被本单位办公室文书直接打开,轻而易举地窃走大量涉密资料。
四是不够严谨,粗放有余。涉密岗位的特殊性,要求涉密人员具备高度的政治责任心和严肃认真的工作态度及更加严谨、细致、缜密、周到的行事风格。任何不假思索、简单粗放、敷衍懈怠的工作状态和作风都会导致泄密风险发生。例如,在非涉密场所或无关人员面前管不住嘴巴,谈论涉及国家秘密事项;涉密文件、资料阅后,不严格按规定办理或及时存入保险柜,却放在办公桌上过夜;在学术论文和科研报告中,为说明其独特价值和真实可靠,未经严格审查,泄露涉及国家秘密或工作秘密、商业秘密的信息;进入涉密场所的外来人员,自以为熟悉,不履行申请、报批手续,随便将其带入,等等。这些不遵守保密规定、粗放行事的做法,无疑与涉密岗位的要求和涉密人员应有的素质相悖,绝不可取。同时,也是泄密风险管控之列,必须谨防和转变。
五是离开监督,心存侥幸。涉密人员遵守保密法规制度,是自律和他律的有机统一。在没有组织监督和他人敲打提醒时,个人的高度负责精神、高度自觉意识对执行保密规定起着决定性作用。只有这样,才能更好地履职尽责,防止违法违规,管控泄密风险。从一定意义上看,涉密人员的自律更重要、更关键。但有的涉密人员对自律的重要性、必要性没有深切感悟和认识,表现为在单位可以,有人盯着可以,一旦离开监督,就自我放松、另行其事,甚至心存侥幸、违规犯错。例如,某单位保密员去机关领取涉密文件后,本应按规定及时送回单位,但觉得出来一趟,拐个弯夹带点私活无人知晓,结果在菜市场将文件袋丢失,幸亏发现得早,文件袋原封未动被找回。又如,某涉密人员长期在外执行运维任务,因失去监督而多次窃取国家秘密被追究刑事责任。涉密资质单位安排涉密人员单独外出从事涉密业务的情况很常见,如外出执行布线、运维、监理、数据恢复等涉密业务,甚至被选派单独随行保障军事活动等,如不自我约束、慎言慎行,很容易“出轨”。
六是作风懒散,不守规矩。保密法律法规、保密标准及涉密资质单位结合实际制定的保密制度等,都是涉密人员应严格遵守的规矩。但在有些涉密资质单位,好规矩并没有执行好,症结在于部分涉密人员工作作风懒散。如,对涉密文件资料的复印管理,国家早有明确规定,复印件要与原件一样管理,严格履行报批、登记等手续。但某涉密资质单位复印一份标有“秘密”字样的合同资料时,办事人员因怕麻烦,懒得办理手续,仅仅向有关领导做了口头报告,既没有填写“复印涉密文件资料审批表”,也没有进行登记。复印了多少、分发了多少,谁来领取,一笔糊涂账,更谈不上后续的立卷、清退、销毁等。在现场审查时还发现,有的涉密资质单位从甲方领来涉密项目资料,也同样未登记便塞进保密柜。作为涉密人员,在涉密文件、资料流转环节严格登记,既是履职守规,也是举手之劳。如果图省事、怕麻烦,不愿耗时费力,必将使好的保密规定在执行中变形走样,给泄密留下隐患。
七是偶发变故,心不在焉。某单位一名从事工程技术的涉密人员,平时工作认真,成绩显著,连续3年被单位评为保密工作先进。但有一段时间,他一反常态,变得沉默寡言、情绪低沉,工作心不在焉。尤其在一次涉密项目施工过程中,由于精力不集中,竟几次违反保密规定操作失误,被甲方制止并退回。经了解,原来该员工的孪生弟弟因过失伤人被刑事拘留,突如其来的心理压力和精神打击使其性格变异、情绪波动,影响了工作。涉密人员因种种意想不到的情况产生心理压力,在关键时刻分散精力,或心不在焉、麻木操作,是十分危险的。所以,一定要注重增强心理耐受力和自我控制力。
八是利益驱动,重利轻义。涉密人员应严格履行保密义务,信守保密承诺,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不可重利轻义,泄露或出卖单位的工作秘密、商业秘密,更不可危害国家秘密安全。但确有涉密人员在利益和道义面前摆不正关系,把小账算多了、大账算少了,金钱看重了、道义看轻了,因一时糊涂,做出违规出格的事。例如,某涉密资质单位财务室一台计算机的硬盘突然不翼而飞,盘中除存有大量的经营信息外,也有少数比较敏感的科研合同信息。当地公安部门接手后,案件很快告破。原来是一名新入职的财务人员准备结婚,因经济困难,监守自盗,以600元的价格成交,偷偷卖给了附近一家电子器材商店。涉密人员为获取私利,置党纪国法于不顾,故意泄露国家秘密,走向犯罪深渊,类似这样的教训应重点汲取。
九是良莠不分,交往过当。涉密人员的人际交往有学问、有讲究,应慎重。尤其是8小时以外的生活圈、朋友圈、社交圈,应慎言慎行,谨防泄密风险发生。某军工单位的刘兵、龙向京间谍窃密案和某科研机构黄宇间谍窃密案表明,当事人一步一步陷入犯罪泥潭,最终不能自拔,其中一条重要的教训就是,不讲交往的原则分寸,拿国家秘密送人情、做交易,成为境外间谍组织的猎物。在一些故意窃密泄密案例中,网上聊天交友、出国出境、对外合作交流、朋友吃喝玩乐等,都是涉密人员不可掉以轻心的场合与时机,一定要慎之又慎,三思而后行,切不可掉进预先设定的“陷阱”,被所谓“好朋友”“好哥们”“老相识”等别有用心之人利用。
十是信念不坚,触碰“红线”。崇高的政治理想、坚定的政治信念,既是每个涉密人员必须具备的素养,也是从事涉密业务的基石。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综合国力显著增强,一些国家和境外敌对势力出于自身利益需要,在加紧对我进行窃密活动的同时,更加注重通过公开、合法的途径从政治、经济、文化、军事、科技等多个领域渗透,采取政治欺骗、金钱收买、美色利诱等手段,拉拢腐蚀我内部知悉国家秘密的人员,尤其是核心涉密人员和重要涉密人员。涉密资质单位的涉密人员是拉拢腐蚀的重点对象。在近年发生的泄密案中,一些蜕化变质,被境外情报机构拉下水的间谍分子,就是生动的反面教材。因此,在窃密与反窃密、策反与反策反这一隐蔽战线的斗争中,每个涉密人员都面临严峻考验。凡是政治信仰不牢,意志不坚定者,都有泄密风险,对此应保持足够的警惕。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