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宁县底张乡草庙岭村郭氏家谱文化
洛宁县底张乡郭氏是城郊乡冀庄村郭氏分支,是大唐汾阳王郭子仪六子郭暧后裔。现整理编辑族谱序言、家规、姓氏渊源、分支说明、郭子仪、郭暧传略、南宋末年文学家陈元靓颂词及郭子仪世系传承、供大家分享。
序言
社会起源,本为民族所形成,故人际间之关系,惟有血缘乃为最基本,最坚强最持久之因素,族情万年千古不移,所以敬宗睦族不容忽视。我郭姓源出于姬(按姓氏考)至周末因封地而易为郭,繁衍至今已为全国十九大姓之一(按«人民日报»),分布广阔支派众多,本支系一世祖讳光意曾任汉金紫光禄大夫,厩后代代相沿,多数居于晋陕太原、阳曲、华州等地。元明之交二十世祖周臣为避兵乱,始由华州迁来洛邑之冀庄,传至三十八世祖敬先迁入上王召,至四十二世祖明玉迁入洪岭,到四十六世洪保、洪儒、洪学继迁草庙岭。于今又十世矣。我先辈世世代代重视文化,悴心教养,列祖列宗不乏顕宦文治武功载入史册,家风族规历来整饬,惟至民国初几经变乱,文革时期恣意焚毁,逐致家谱资料荡然无存,若不承加整理,则后来人不惟不知其宗族为谁,即族间之世代支系亦将荡然不辨,数世之后族亲路人矣?族人等有见此聚众而议,指定五十四代孙书森、书铭、俊杰、明乾等人着手整理,搜罗残编,断章证注,老人记忆及反复对证,录编成谱,每户一册,以便按谱溯源,依世排辈,庶可固本,源而族情,辜我家人收到后妥为保存,其勿漠然视之是为序。
五十四代孙:书本于一九八九年元月,现年七十六岁
家规
居功不傲,忠勇传家。
姓氏渊源
郭源于姬姓,周武王封叔叔姬仲在东虢(在河南荥阳县西北),周平王迁时,郑武公护驾有功,平王就把虢地赏给了他。这时南方的楚国逐渐强盛起来,楚王正想向中扩张势力,就以周平安无故灭虢为名,兴师问罪,一直打到洛邑附近。平王大为恐惧,只好找来虢仲的后裔姬序,把他封在北虢(在河南陕县东南李家窑)号称郭公,(郭、虢,古代同音、同用)后来北虢被晋国攻灭(参见官姓)子孙便称郭氏。
冀庄家庙
洪岭家庙
分支说明
一、二十世周臣迁洛宁冀庄立祖后分东西两大门
二、三十七世祖敬修由西门庄上迁至上王召,立祖敬修,又名为敬先。
三、四十一世祖仁、仪、礼、智分四门,长子:仁、原居上王召;次子:仪、生一子明玉、迁居洪岭;三子礼、分居上水沟;智、后代迁底张石井头。
四、四十二世明玉迁居洪岭立祖后,到四十五世祖,兴、旺、龙、凤四门,长子:兴、分居中洪岭、草庙岭;次子:旺、迁居草庙岭;三子龙、四子凤、分居上洪岭。
五、四十五世祖:兴、生五子:洪保、洪儒、洪学、洪礼、洪亮;长子洪保、次子洪学迁居草庙岭;四子洪礼、原居中洪岭北门;五子洪亮、原居中洪岭南门。
郭子仪传
郭子仪陕西华县人氏,父敬之历任绥、渭、桂、泗五洲刺史。后因子贵显,追封祁国公。
郭子仪(696-781),唐朝中兴名将。他出身寒微,以武举累官至天德军使兼九原太守。安禄山叛乱时,任朔方节度使,率部兵出井陉,进河北,大破贼军史思明部,后转战河东、河西,屡建奇功。唐肃宗即位,封郭子仪为天下兵马副元帅,收复长安、洛阳二都,因功升中书令,进封汾阳郡王,为大唐中兴第一功臣。唐代宗时,奸臣仆固怀恩叛乱,纠合吐蕃、回纥攻唐,他凭着威望,说服回纥头领与唐联兵,以拒吐着。唐德宗即位,尊为尚父。加太尉,亲为祝寿。时郭子仪年已八十高寿,自请解去兵权,史称“卸甲封王”。解签说,“成名玉畿,诸事顺心,名利两全,尽心事业”,正好是郭子仪一生的写照。
南宋末年文学家陈元靓颂词
天祚有唐,奕奕重光。宁无否运,盖恃忠良。白日再中,祅彗未亡。目视横流,心竞包藏。力扶天柱,唯赖汾阳。血涕将坛,气销帝乡。惟师尚父,可同鹰扬。图形配享,无愧祠唐。
郭暧传略
郭暧为郭子仪第六子,弱冠之年与唐代宗第四女,昇平公主结为伉俪。大历年 间,受皇亲国戚宠爱。岁时,皇中贵显嗜好钖宝珍玩,使一条渠水残遭污染。皇帝诏命废除白渠上碾磨脂粉的碾磨,以利民众溉,皇戚迟迟未动。郭暧昇平公主深明代宗诏命之意,将自己置于白渠上两台脂粉碾磨毁命之意,将自己置于白渠上两台脂粉碾磨毁之。由此,贵显纷纷效仿,毁掉碾磨八十余座,使渠水复清。暧任检校左散骑常侍。大历末年,朱泚之乱,贼封暧为伪宦,暧辞不受,与昇平公主奔奏天为代宗吊丧。德宗继位,待郭暧、昇平如初,恢复郭暧青光录大夫、检校左散骑常侍,从駕至山南改太常卿。贞元中,帝为皇孙广陵郡王纳郭暧、昇平公主为妃。郭暧于贞元十六年七月卒。皇赠尚书左僕射。昇平公主元和五年十一月薨。皇赠䝞国土长公主。
洛阳市艺术研究室主任
五十五代孙郭崇华拟文
一九九零年四月
节选自郭志勇编辑的《草庙岭郭氏族谱》
六十八世子仪
郭子仪(697年-781年),尊尚父,封汾阳王,敬之次子。世居太原,今山西汾州汾阳县。唐代名将,政治家、军事家。早年以武举高第入仕从军,积功至九原太守,安史之乱后,郭子仪任溯方节度使,率军勤王,收复河北、河东,克复两京。三十余年,君臣不疑,功臣中第一人矣。拜兵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至德二年(757年),以功加司徒,封代国功,乾元元年(758年)八月,进位中书令;宝应元年(762年),郭子仪,被封为汾阳王;大历十四年(779年)郭子仪被尊为“尚父”、进位太尉、中书令、建中二年(781年),追赠太师,谥号忠武王;颜氏、方氏,同葬陕西同州府邠州合水县太平山,子山午向(唐文宗有碑铭)。李氏,乐都人,封凉国夫人,生曜、旴为李氏所生,李氏早亡,由王氏抚成人。王氏,京兆长安人,衮州大都督王守一之女;封琅琊县君,进封太原郡君、霍国夫人;生晞、咄、晤、暧、曙、映六子,八女;长女,嫁成都县令卢让金;二女,嫁鄂州观察使吴仲孺;三女,嫁卫尉卿张浚;四女,嫁殿中少监李洞清;五女,嫁司门郎中郑浑;六女,嫁汾州别驾张邕;七女,嫁和州刺史赵纵;八女,嫁太常寺丞王宰《汾阳王妻霍国夫人王氏神道碑》。张氏,封南阳夫人;韩氏,封劲节夫人;赵氏,不详,育一女。
六十九世暧公
暧公,子仪六子。娶代宗女昇平公主,拜驸马都尉。历任殿中监、检校左散骑常侍、太常卿,初封清源县侯,紫金光禄大夫,后袭代国公。死后,赠尚书左仆射,又赠太傅(《邵陵本》生铸、钊、鏦、镕)。生铸、钊、鏦、銛四子(《昇平公主墓志》)。
节选自郑道溪《郭子仪前八世祖、伯、叔、兄,弟兄、子侄、孙辈概况》
作者简介:马生彩,生于1948年,洛宁县城郊乡在礼村一组人,1969年参加山东曲阜防山炮兵部队,1974年退伍后历任村干部,2015年出版文史资料《在礼百年》一书。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