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聚焦】紧扣新时代任务,对接仲裁事业发展所需——访上海仲裁委员会主任刘晓红

0
分享至

2021年7月,上海市政府召开了上海仲裁委员会(以下简称“上仲”)改革后新一届委员会组成人员受聘仪式,上海政法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上海市政府法律顾问刘晓红教授获聘新一届委员会主任。

作为全国首批设立的七家试点仲裁机构之一,上海仲裁委员会坚持落实“智慧仲裁”、“绿色仲裁”、“上海仲裁”等理念,不断提升国际竞争力与公信力水平。

此次上海仲裁委员会改革,将从专业水平及国际业务能力等方面更为严格地把关新一届(第七届)仲裁员队伍选聘;进行仲裁机构体制“松绑”,以“非营利法人”的身份融入市场;针对现行《上海仲裁委员会章程》提出修正意见,完善并强化制度机制保障,向构建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迈出关键一步。

此次受聘成为上海仲裁委员会的主任,刘晓红教授如何看待上海仲裁以及中国仲裁的发展前景?与此同时,担任着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协同创新中心首席专家的她深度参与并见证了地方法治逐步健全、强大,上仲改革又将对这块“国家试验田”产生何种作用?近日,我们就上述疑问拜访了刘晓红教授。

打造法律改革试验田

谈及上海与改革之间的关系,在一代人的眼中,许是上世纪90年代浦东对外开放的淬炼。“先行先试,尽快探索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的要求一经提出,便陪伴上海书写了中国改革历史中的一个又一个“丰功伟绩”,在法治领域,上海亦不例外。

2013年9月21日,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上海自贸区”)在浦东挂牌,成为了全国首个自贸区试点。作为对外改革开放、对内测试改革压力的试验田,上海自贸区尤其注重与国际法规则的接轨,面对不同领域的国际法规则,中国应如何适用并同时避免与自身经济体制、法律制度相冲突?

这些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上海自贸区在改革过程中所探索的制度创新,包括“负面清单”等管理模式,通过变通适用法律等方式较好处理了改革与法律的关系,既维护了法律的权威性与稳定性,也开拓出了一条构建经济发展新格局的道路。

早在2015年,国务院印发的《进一步深化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改革开放方案》就明确要求上海加快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之后上海更是围绕这一目标推动上海的仲裁业发展并将其纳入《法治上海建设规划(2021-2015)》。

今年四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支持浦东新区高水平改革开放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引领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指出,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科学把握新发展阶段,坚定不移贯彻新发展理念,服务和融入新发展格局,支持浦东勇于挑最重的担子、啃最硬的骨头,努力成为更高水平改革开放的开路先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排头兵、彰显“四个自信”的实践范例,更好向世界展示中国理念、中国精神、中国道路。

对此,刘晓红主任提到,借助中央给予浦东新区的政策支持,国际商事仲裁相关制度也有望在其中进行先行适用。商事仲裁环境是营商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与我国经济贸易的推行与发展息息相关,打造良好的国际商事仲裁品牌,将能更好地助力我国与国际社会共享中国改革经验,为提升全球营商环境的整体水平贡献中国智慧与中国方案。

建设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仲裁机构是建设亚太仲裁中心关键环节,作为上海探索仲裁改革的指导性文件,2021年,《上海仲裁委员会深化改革总体方案》落地见效,在上海市司法局的整体部署与具体指导下,上仲改革正式揭开序幕。上仲改革主要涉及三大因素:一是仲裁机构“市场化”。

中立性是仲裁机构自有的属性,改革后的上仲将彻底退出体制,打造非营利法人的组织架构,相关工作人员也不再保留事业编制;二是提升仲裁公信力。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上仲,将广纳人才,充实仲裁员队伍,在第七届仲裁员选聘过程中,致力于提高上仲仲裁员队伍的办案能力与办案质量,向社会各界展现仲裁制度的良好风貌;三是提升国际化水平。上海市司法局曾在《优化营商环境行动方案》中强调适度扩大上海市仲裁行业对外开放,打造面向全球的亚太仲裁中心。

刘晓红主任提到,改革后的上仲将由富有涉外仲裁工作经验的法律人士领导,如曾数年在国际商会仲裁院(ICC)担任要务的范铭超先生此次担任了上仲的常务副主任,此外,上仲的委员会首次增加了三位境外委员,并将加大力度培养一批具有国际视野及涉外法律实践经验的仲裁工作队伍。

迈出仲裁国际化新步伐

时至今日,法律国际化的发展趋势不言而喻。刘晓红主任分析道,当今国际上对“国际化”的描述,更偏向于“趋同化”,形容某一个制度国际化,就是指在国际间该制度拥有统一的标准。

这种“趋同化”倾向的踪迹并非无处可寻。从国际商事仲裁立法的角度,1958年《纽约公约》(即《承认及执行外国仲裁裁决公约》)仅有十六条,却包含了涉及仲裁条款效力认定和外国仲裁裁决承认与执行等仲裁程序的重要问题,目前,其缔约国数量已达168个。

另外,联合国国际贸易法委员会颁布的《示范法》(即《国际商事仲裁示范法》),规定了仲裁协议、仲裁庭管辖权等仲裁程序相关内容,被新加坡、香港等地用作蓝本修改或移植使用,这也助力了相关法域在国际仲裁领域影响力的提升。

改革开放40余年来,中国仲裁制度逐步建立并完善,中国的仲裁行业也取得了跨越式发展。立足我国经济发展的新形势和国际仲裁业的发展现状,《仲裁法》修订工作也提上日程。

近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仲裁法(修订)(征求意见稿)》发布,其中亮点频现。以“临时仲裁”为例,诞生于上世纪90年代的《仲裁法》并未将国际社会普遍认可的临时仲裁纳入,成为了我国仲裁制度的一大缺憾。不可否认,临时仲裁的建立需要成熟的市场经济土壤,从《仲裁法》立法之时的实际情况看确实难以直接引入。

但从当前我国改革开放的现状出发,引入临时仲裁的时机已经相对成熟,尤其在涉外仲裁领域具有迫切性。因此,此次《仲裁法(修订)(意见稿)》将临时仲裁引入涉外仲裁是应时之举,能够进一步促进我国仲裁制度与国际接轨。

而对于机构仲裁而言,这也将进一步激发包括上仲在内的仲裁机构不断改革,以提升仲裁机构的公信力和市场竞争力,从而为全球商业主体提供更为优质的仲裁服务。

提升仲裁信息化效能

对于上仲而言,还有一点与仲裁“国际化”同等重要的,那便是“信息化”。

改革后的上海仲裁委员会新一届(第七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投入了语音识别、人工智能同声翻译等新技术的使用,实现了与会成员之间,中文英文、线上线下和远程化数字化的无壁垒交流。这是上仲深入探索“智慧仲裁”的阶段性成果之一,未来或将成为推动仲裁信息化发展的重要助力。

在法律行业从教近30年,刘晓红主任对此深有感悟。在实务操作中,法律行业对科学技术的需求正日渐提升,一方面,争议案件数量的激增给法律服务带来了巨大压力,以诉讼为例,2020年度上海全市法院共受理各类案件量同比上升0.8%,受审结时间、从业人员数量等客观因素的影响,难免产生积案的问题。

另一方面,包括法律条文、关联案件的审理结果在内,海量数据的存储与调取分析如果通过人工处理,不仅消耗了人力资源与时间成本,也会因裁判尺度的弹性降低部分分析结论的一致性。

2017年,“人工智能”一词首次写入全国政府工作报告,轻量级人工智能的落地在一定程度上调整了不同领域的产业结构,其中也包括法律行业。刘晓红主任表示,不同于传统的数字化、信息化,人工智能更加强调“学习思维”。即以算法为核心,搭建出法律行业所需要的“模型”,再让人工智能系统通过对专家知识和经验的汲取,逐步填充模型的多个维度和计算的精准度。

刘晓红主任提到,近年来中国法院的信息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例如上海法院在智慧法院建设中就取得了非常好的成绩,进一步提升了争议解决的效率并促进裁判的可预期性,这为仲裁的发展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同时,在新冠疫情爆发以来,在线听证、文书电子化成为国际仲裁领域普遍关注的问题,仲裁信息化变革的时代已经到来,对此仲裁机构应当直面现实并积极推进信息化建设。

她介绍,上仲在此次全体会议中使用的同声翻译等只是入门级别的人工智能,然而,在人工智能方面,仲裁领域仍然缺乏可供借鉴的成熟经验或者实践成果。因此,改革之后的上仲将进一步完善大数据的应用体系,依托区块链的电子证据存取等先进的信息技术,减轻工作人员的业务负担,提升仲裁程序的效率、

同时,考虑到人工智能法治已取得初步成效,上仲或将在未来与相关科技公司共同合作,研发出能够配合仲裁程序中提交材料、质证、当事人陈述意见、仲裁裁决以及核稿等不同阶段要求的软件,为仲裁程序的推进提供符合逻辑、符合实际办案需求的辅助意见,进而保障仲裁裁决的可预期性,向社会各界展示我国商事仲裁制度的良好形象。

夯实新时代人才竞争优势

“成事之要,关键在人”,加强法治人才的培养也是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内容。在仲裁领域尤其是国际仲裁领域,虽然我国已经加大了人才培养力度,但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下,涉外法律工作中的新情况和新问题,我们的人才缺口仍然较大。尤其立足于我国目前的国际地位,培养更高层次、更大体量的国际性仲裁人才仍需得到重视,这关系到我国仲裁国际化的长远发展。所以,包括高校和仲裁机构在内的各方都应当关注人才的培养,并且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方案。

中国仲裁的国际化发展路线,不仅是要将中国打造成国际仲裁地,更要提高包括仲裁秘书、仲裁员在内等仲裁服务人员处理涉外案件的能力。

站在教育工作者的立场上,刘晓红主任认为,我国传统的法学教育侧重于大陆法系的知识体系,因此青年法律人对英美法系相关理念及具体规则了解较少,而在国际仲裁实务中难免涉及就同一专业术语进行不同法系规定的辨析,这更需要法律人把握其中的思辨逻辑。

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刘晓红主任提出,人才是护航一个国家不落于国际竞争的“后劲”,立德树人、为国育才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肩负的重大使命。上海作为我国重要的金融中心之一,为青年人提供了更多开阔眼界、磨练自我的机会。上仲此次设立了上海国际仲裁学院(SHAC-Academy),并由上海仲裁委员会成员、国际知名仲裁专家杨良宜先生担任院长。

上仲在新一届委员会的工作计划中将每年设立“上仲发展基金”,加强仲裁人才培养,以期吸引更多法律人士进入仲裁领域、扩大仲裁研究队伍,为仲裁事业及我国法治的建设凝聚人才之力,积蓄发展动能。

1、

2、

3、

4、

5、

来源:上海仲裁委员会

编辑:冯小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司法局
上海市司法局官方发布平台
9115文章数 188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永远跟党走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