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的目标。作为全国教育高地的首都北京,提升农村中小学办学质量是促进首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关键所在。近年来,北京市多措并举促进农村教育内涵式发展,成效显著。本报特与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基教一处、北京市教育学会农村中小学教育专业委员会联合举办“发掘北京经验 提振乡村教育”专题报道,展示北京农村教育改革发展新进展新成果新风貌,讲好北京农村教育故事,传递首都教育声音。
2020年10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工作的意见》和《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工作的意见》。针对体育、美育教师补充力度不强,薄弱学校体育、美育教师数量不足、质量不高的问题,《意见》明确指出,统筹整合社会资源,鼓励社会支持学校体育、美育发展,加强乡村学校体育、美育教师培养,支持社会力量开展体育、美育公益项目。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社会公益组织也开始发挥自身优势、参与支持乡村儿童美育、体育工作。
面对多样化的公益组织和公益服务,如何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公益资源并进行在地转化,成为了乡村学校和校长、老师们新的课题。
什么是公益组织?公益组织和学校的关系是什么?怎样与公益组织通力合作,让“外来的和尚念好经”?为了回答这些问题,21世纪教育研究院农村教育研究中心高级项目经理、资深公益人张晓玲作出如下分享。
他们是谁?了解公益组织
公益组织的定义
社会公益组织是致力于社会公益事业和解决各种社会性问题的民间志愿性的社会中介组织。一般是指那些非政府的、不把利润最大化当作首要目标,且以社会公益事业为主要追求目标的社会组织。早先的公益组织主要从事人道主义救援和贫民救济活动,很多公益组织起源于慈善机构。
公益组织的分类
公益组织可以大致分为两大类。
1.专攻一个方向、在某一个领域里持续关注、持续发力的公益组织,如关注青少年及儿童助学的中国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中国儿童少年基金会、中国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中国青少年艾滋病防治教育工程、青少年法律援助与研究中心、中国儿童信息中心、中国爱心网、中国重症儿童救助网、格桑花西部助学等;关注女性的中国妇女发展基金会、农家女、北京红枫妇女心理咨询、全国妇联法律帮助中心、广西绿荫妇女咨询中心;关注关注贫困及人类生存状况的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华扶贫网、、西部爱心支教网,中国红丝带网等。
2.以区域为单位的社会工作服务中心。在每个区域几乎都设置有这样的机构,乡村学校也可以向他们寻求支持。有的区域性社工服务机构虽然无法提供合适的公益资源,但他们也会为学校牵线、转介、推荐一些公益资源。因此,区域性的社工服务组织也是可以利用的有力公益资源。
如何理解公益项目
公益项目一般由发起人发现某个领域的社会问题而提出,当这一问题得到关注,并有组织来聚合起志同道合的人力资源、物质资源,这些项目就有机会得到实施。
需要注意的是,每个公益组织不是万能的。即便可能在完成最初目标后,可能会有衍生出来的项目,但也是有限的。因此要有这样的认知:并不是“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学校不能对他们产生过强依赖。
与适合自己的公益组织合作,公益项目能成为学校的教学助力,甚至能融入学校建设,成为办学特色中的一个亮点,和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撬动点。
如何选择适合学校的公益资源
想要选好适合自己学校的公益资源,要做到“知己知彼”,对学校自身与公益组织的需求和条件有充分的了解。
1. 要从学校自身需求出发,找到自己学校最重要的需求,或最迫切要解决的问题,在此基础上寻找一家机构进行深度合作。
2.要结合学校自身的条件进行综合考虑,比如,学校能在硬件、物品、支教、特色课程等方面提供什么配合?能否提供公益组织需要的人力、时间、课程回执?比如有的公益项目需要多媒体教室授课,有的需要持续一学期、每周一节课的时间,有的需要充足、安全的室外活动空间,这些都是学校要考虑是否能提供的。
3.在寻找合作机构时,一定不要人云亦云、多多益善,应该贵精不贵多。
那么,如何收集公益机构的信息呢?
1. 渠道:网站,微信公众号、微博、朋友圈、线下活动交流
2. 在收集信息时,要如同购物一样了解一家机构的项目。可以通过上网查询、发邮件询问等方式,尽可能详细地获取机构的信息,方便后续进行一个全面的考量。需要确认的信息包括:机构的性质、项目活动周期、活动的流程、对学校的基础要求、需要校方做什么配合、项目预期效果是什么,等等。
此外,还有一些细节需要注意。
1. 在与公益组织合作时,要注意儿童信息保护,保护孩子们的隐私。在拍照时,要时刻谨记“拿起相机,不拍孩子的脸”。可以选择拍摄远景、背景或侧面,而要避免相机怼脸直拍的情况。
2. 有一些运动式的公益项目,如一次性的捐课和捐赠活动,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自行判断考虑是否需要、是否值得,需要学生们配合的程度会不会影响孩子的生活学习与心情。比如,为了一项集体的公益活动,在六一儿童节把孩子们聚集起来、圈在教室里听课,这一定程度上就是得不偿失的。公益活动的出发点和着落点始终在于学生,不应在合作的过程中与初心背道而驰。
3. 与公益组织的相处,也要讲求技巧和方法。比如,需要注意联系的时间,避免在凌晨打电话、发短信,彼此给予尊重;要看清楚公益组织的合作要求,提升沟通效率,节省双方的时间;也要拿出真诚合作、靠谱务实的态度,获取对方的信任和支持。最后也要理解,不是所有的问题公益组织都能解决,要明白公益组织的擅长领域和能力范围也有限。
那么,什么是农村学校和公益组织之间的合作之道?
农村学校首先要了解自身,想好自己的需求是什么;其次要了解公益组织和公益项目,明白对方能提供什么,又需要什么配合;在对项目形成合理预期后,及时、友好、真诚、尊重地同机构和志愿者沟通。
策划:赵艳国
来源:农村小规模学校联盟
编辑:何文洁
编审:郝彬
终审:王宇 苏金柱 鲍丹禾
关注教育的人都在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