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图/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罗淑欣
11月19日,清远英德市东华镇一片稻田里热闹非凡,2021年广东省晚稻机收减损工程“弘科杯”清远赛区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此举办。广袤乡村田野间,晚稻成熟,如一张张金黄色的地毯。10台联合收割机在田间一字排开,参赛机手摩拳擦掌准备接受检验。
选手们在各自区域操作农机
值得一提的是,本次比武不是争速度,而是比“粮食损失率”的高低,借此考核选手们在收割作业过程中的操作熟练程度、作业效率、损失率、割茬高度、有无漏收等情况,引导广大机手在生产实践中不断提升操作技能,强化水稻机械化收获减损技术普及应用,为实现粮食颗粒归仓贡献机械化力量。
节粮减损,机收先行
据了解,本次活动以“精细高效,提质减损”为主题,由广东省农业农村厅主办,广东省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和清远市农业农村局承办。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是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工程”的重要环节,清远赛区是继云浮赛区与湛江赛区后的第三站。
参赛选手蓄势待发
出席本次活动的有省直、清远市、英德市、东华镇农业农村系统干部和农机合作组织、农机操作手、种植大户。现场气氛热烈,吸引了周近农民群众百余人。
英德市委常委、副市长罗伟权在启动仪式中表示,加大水稻生产机械化技术的推广力度,提高水稻生产机械的使用率,既是帮助农民朋友提高劳动效率、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的最佳途径,更是全面贯彻了党中央决策部署,全面落实“六稳”任务的要求。
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田野”
比赛现场,随着开始令下达,10名选手相继上车启动机器。伴随着隆隆声响,一串串低垂饱满的稻穗稻谷尽数收入仓中,多余的茎秆从车尾撒出,广袤的田间溢满稻香。
“今天比赛观众很多,有点紧张!”刚结束比赛的杨寿锦露出青涩的笑容。他来自英德市兴民农机专业合作社,今年24岁,已经是一名农机“老司机”。在今年省级农机驾驶员技能大赛中,他还获得了前三名的好成绩。
选手们操作农机
谈及农机操作要领,他颇有心得:“开农机是个细心活,转弯是难点,得注意调整速度,不能一昧求快。现在收割机先进许多,连倒伏的稻谷也可以处理。像这么大一块地,以前人工收稻一个月都没法完成,现在只需半天。”
杨寿锦说自己在乡村长大,父亲也是在田间辛勤的农人。每到农忙时节,父亲都会叫上他和姐姐下地帮忙。从机械设计专业毕业后,他也曾考虑过和多数年轻人一样在大城市就业打拼,而经深思熟虑,他最终选择继承家业成为“农二代”,回到家乡与父亲一同深耕田野。
来自清远阳山的刘先生带领团队来到比赛现场。两年前,他辞去在珠三角的管理层工作,回到清远老家,致力于农机事业。他认为,大比武可以让农机手之间进行交流,互相进步,“农户种稻子不易,农机手便责任重大!”
操作好一分,减损多一分
10名选手逐渐收割完毕,现场裁判员进入田间以平方为单位随机捡拾每辆收割机漏掉的稻谷粒,然后从作业效率、作业损失等环节进行综合评价,最终优胜者由省农业农村厅授予“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之星”称号,同时省农业农村厅将对成绩突出的市局或县(区、市)农业农村局授予“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优秀组织单位”称号。
粒粒皆辛苦
在这次比武中,来自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的梁永坚荣获第一名。领奖后,他告诉记者:“现在的机子马力大,好用很多,本地农民都会找我们去收割!农户种稻子付出大量血汗,所以我们也帮他们做到最好。操作好一分,减损多一分。”
2005年,他开始学习操作收割机,16年的时间里梁永坚成为一名资深农机手。“以平常心去收割。机收减损,靠的就是我们长时间的实践!”
省农业厅相关负责人为冠军颁奖
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所长李君略认为,机收减损,一看机器,二看机手,“今天比赛是通过考核机手操作水平来看如何在机械运作过程中减少损失。清远这边是丘陵山区,田块小,操作难度也更大。从这次比赛机手表现和检测结果来看,整体水平不错!”
减损就是增收。据了解,今年全省早稻机收比武4个赛区平均损失率约3%,以全省早稻种植面积1300万亩为基数,损失降低1个百分点计,相当于间接增加种植面积13万亩、增加产量5174万公斤(亩均产量398公斤)。随着晚稻机收减损技能大比武活动的顺利开展,广东省水稻机收减损工程不断推进,广东将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不断贡献力量。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冯小静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