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护理管理 作者:周浚 / 永州市中心医院(转载已获授权)
导语:静脉炎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留置针在临床中应用广泛,比如新生儿群体、各类手术患者、老年患者等,但长时间留置过程中,留置针软管也会对血管壁产生刺激,可能引起相关并发症。
静脉炎是静脉留置针中常见的并发症之一,做好静脉炎的预防对延长静脉留置针使用时间、减轻患者痛苦具有重大意义。
那么,静脉留置针引起的静脉炎症状表现有哪些?引起静脉炎的原因有哪些?又该从哪些方面预防和处理呢?
01
静脉留置针静脉炎有何临床表现?
患者在使用留置针后,穿刺部位可能出现发红、疼痛,随着静脉炎的加重,顺着静脉可逐步有条索状物形成,严重的静脉炎还会溢出脓液。
如果穿刺成功后,液体流畅时仍出现局部疼痛、红肿等问题,则需要警惕静脉炎。
02
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的原因有哪些?
1.长时间住院加之疾病因素影响导致免疫力低下是诱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留置针在穿刺时对血管壁会造成一定的损伤,留置过程中对血管壁也有物理刺激,易造成血管内皮损伤,通透性增加致组织水肿,使血小板在受损部位及管尖聚集,以至于增加静脉炎的风险。
2.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也是诱发静脉炎的重要因素之一,根据美国静脉输液协会护理标准规定,3~5d为常规留置时间,但受疾病、药物、部位等因素的综合影响,静脉留置针留置时间大于72h时极易发生静脉炎。
3.药物浓度刺激也是发生静脉炎的重要因素之一,静脉留置针在血管内留置对血管内皮是一个异物刺激,会导致局部血小板聚集,并释放前列腺素E1、E2,静脉壁通透性增加,白细胞增多并产生炎症反应,增加静脉炎风险。
03
如何预防静脉留置针引发的静脉炎?
1.保持穿刺部位清洁干燥,严格执行穿刺无菌技术,穿刺前消毒范围应在8cm以上。穿刺前,应询问患者四肢外伤史,避免选择患肢穿刺留置针,当穿刺成功后并保持穿刺处透明敷贴清洁干燥,一旦发生污染应立即更换,密切观察患者穿刺部位,如有红肿、硬结、疼痛等不适时,立即拔出并更换穿刺部位。
2.穿刺部位的选择应尽量选择相对粗直、有弹性、血流丰富、无静脉瓣、避开关节、易于固定的血管,且尽量从远心端开始,尽量避免下肢静脉留置穿刺,如特殊情况需在下肢进行静脉留置穿刺时可抬高下肢20°~30°,以加快血流;应使用带有过滤装置的精密输液器,避免在同一条血管单独穿刺。
3.当输入刺激性较强的药物时,输入速度不可太快,输入化疗或靶向药物、血液制品前后应进行生理盐水冲管,以减少有形成分的附着,避免损害性药物残留于血管内完成损伤。
4.重视临床护理,护士在患者使用静脉留置针输液后,需要加强日常巡视,尤其是在静脉留置针穿刺后的24h内,及时询问患者自觉症状,观察穿刺部位是否红肿、渗液等;输液中需要限制输液速度,输液完成后局部采取红外线照射,促进炎症的有效吸收。使用多种药物过程中,需要先选择对血管刺激性小的药物或高渗药物,然后再使用刺激性大的药物,做好全过程的病情观察;药物输完后,及时使用生理盐水进行正压式封管处理,封管速度不宜过快。
04
如发生静脉炎如何处理?
一旦发生静脉炎,按静脉炎的不同程度采取相应的措施,美国静脉输液护理协会将静脉炎分3级:
1级静脉炎应立即停止输液,拔出留置针即可。
2级静脉炎拔针后用氢化可的松湿纱布敷至症状缓解。
3级静脉炎拔针后用0.1%普鲁卡因皮下做环形封闭,并用氢化可的松湿纱布敷至症状消除,抬高患肢,也可局部予以50%硫酸镁湿敷,因镁离子可抑制神经末梢对乙酰胆碱的释放,阻断神经冲动的传导,舒张周围血管平滑肌,扩张血管,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此而可减轻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
总之,预防静脉留置针引发静脉炎,需要患者、护理人员的互相配合,并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积极处理,便于尽早发现静脉炎并早期干预。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