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亚洲的“火药桶”之一,围绕克什米尔地区而展开的斗争在半个世纪以来从来未曾衰减,因为地缘政治的影响,中国、巴基斯坦和印度都被这片区域牢牢牵扯在了一起,由此也牵动了整个亚洲局势的发展。
在延绵的中国和巴基斯坦的边境线上,曾经有着一段不为人知的边境争端往事,而由此演变的中巴友谊又在悄然改变着世界格局,甚至连近邻印度和远在彼岸的美国在这一场事件中也异常积极的发挥着自己的“作用”。
其中的是怎么样的往事,结局又是如何影响各方参与者的?
一、和巴铁不得不说的边界往事
作为世界上有名的“搅屎棍”,英国在撤离南亚大陆前搞的那一套“印巴分治”政策,给这片大陆留下了绝对的历史难题,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冲突也由此拉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战火纷争,基于地缘政治的影响,克什米尔也成为了两国之间争夺的重点。
而受到影响的绝非印度和巴基斯坦两国,同样位于克什米尔地区的中国,也在克什米尔“旋涡区”之中。
在“中巴”友谊正式成立之前,中国和巴基斯坦在巴基斯坦实际控制防务的克什米尔地区相接壤的边界线长达约599公里,这段延绵的边界线在很长一段时间内从未真正划定过。
在实际中,双方都在按照传统习惯在进行分别管辖,模糊的边界线带来的是极大的争议,不管是中方和巴方两国边防人员的边界巡逻,还是两国平民之间的相互往来,很难避免因边界模糊而带来的不必要误会。
这个问题直到1960年迎来了变革的机会,时任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主动和中国驻巴大使提出,中国在与缅甸边界问题上签署了协议,关于中巴边界问题,巴方很愿意与中国进行谈判。
巴基斯坦总统阿尤布·汗
次年,巴基斯坦政府正式照会中国,提出边界谈判的意向,而中方在慎重考虑之后,与1962年复照巴基斯坦方面,表示愿意进行边界谈判,经过1962年10月至1965年3月的谈判,中国和巴基斯坦在《边界协定书》上签字。
相比于中印之间不断的边界冲突,中巴在克什米尔地区的边界划定是积极且和谐的,中巴在签署《边界协定书》之后,也由此走向了“中巴友谊天长地久”的睦邻友好发展路线。
为何中巴在面对边界问题上,都能各自保持良好的态度并且获得成功呢?这主要是基于两大因素。
一方面是负面外交局面的推动,另一方面是来自积极外交局面的推动。
先来看负面的情况,“印巴分治”之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对立情绪愈演愈烈,双方在克什米尔地区剑拔弩张,不断爆发军事冲突,而这个冲突之下,巴基斯坦要显得更为劣势。
这一点主要体现在地缘优势上,河流流域是一个国家赖以生存的生活资源,也是国家的战略资源,贯穿于巴基斯坦的印度河是巴基斯坦全国的重要河流资源,它是该国的农业灌溉水源。
印度河发源于中国喜马拉雅山麓的狮泉河,自东南向西北流经克什米尔后,转向西南贯穿巴基斯坦全境,在卡拉奇附近注入阿拉伯海,印度河左侧支流的上游的大部分位于印度境内,少部分在中国境内。
上游部分在印度境内,就意味着印度可以通过修筑水利工程,对下游的水资源进行控制,从而达到遏制下游国家发展的目的。
因此,通过这一点来看,印度对巴基斯坦有着相当大的地缘优势,这种对生产造成威胁的优势让巴基斯坦感到非常恐慌。此外,印度要比巴基斯坦有着更为纵深的战略空间,广袤的国土可以让印度有更多的“对巴打击点”,更从容的对巴基斯坦形成包围和打击。
再来看另一方面,积极的外交方面。这个积极的方面来自中国。
1949年之后,中国也一直奉行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而努力营造睦邻友好的周边生态也是新中国的努力方向,有这样的氛围和这样的路线,也符合巴基斯坦的发展要求。
面对印度的咄咄逼人,巴基斯坦急需一个稳定的“靠山”,更重要的是,巴基斯坦需要来自背后的稳定和支持,中巴双方也明白,克什米尔地区的稳定和团结,更有利于两国的发展。
基于这样的认识,中巴两国在划定边界问题上,一直是以互相尊重的态度来进行谈判,这一点也让双方更快地在争议问题上达成了共识,维护了共同利益。
当然,两国在谈判中也不可避免地遇到了阻力和困难,但是这个阻力和困难并非来自谈判的双方,而是来自“盘外”—印度和美国。
至于他们是如何发挥作用,持有何居心,稍后会有提及,在这之前,我们先回顾周总理在接受巴基斯坦联合通讯社记者沙夫达·阿里·古莱希采访时说的一句话:
“我们同所有邻国签署双边协定或边界条约时,都是根据‘平等合作互让的精神,在和平谈判中友好地解决边界问题’这一原则”。
中巴之所以成为牢不可破的联盟,中国之所以成为巴基斯坦的好朋友,巴基斯坦之所以成为“巴铁”,很大程度上是双方在践行和平共处,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建立的新国际关系典范,这也成为了地区和平稳定发展的最佳模式。
二、印度的“良苦用心”
如果说中巴友谊,最让哪个国家感到不安,那就非印度莫属了。作为印巴冲突的当事人,印度对于巴基斯坦向中国靠拢这一现象感到非常“愤慨”。
早在中巴边界谈判期间,印度就多次出面阻拦,印度数次对与自己不相干的中巴边界谈判发出抗议照会,提出克什米尔属于印度,中巴之间不存在边界问题,不需要进行边界谈判。
印度的做法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当自己一面不停跪舔英国人,一面却又变相否认英国主子的“印巴分治”政策。
中巴之间的谈判本就属于中国和巴基斯坦的外交事务,印度的屡屡插手是有自己的算盘的,这个算盘考虑的是两个方面,一方面是中巴合作对印度带来的影响。另一方面是地缘政治上的权衡。
中巴合作的影响对于印度的打击是非常之大的。
首先是军事战略上的影响,尽管中巴谈判时候,中印的边境之战已经打响,中国和巴基斯坦达成边界的共识,实际上就是让巴基斯坦能腾出手来对付印度,而有了一个强有力且稳定、安全的“靠山”,印度就失去了自己的战略纵深优势,新德里的安全形势也就急转直下。
同样的,对巴基斯坦的包围战略也失去了优势,依托中国这样的大后方,巴基斯坦可以更放心的把战略前伸,尽可能的向前打击印度的前方,从而对印控克什米尔地区进行打击,削弱印度在这个地区的影响;
从地缘政治上看,巴基斯坦和中国划定边界线后,印度在克什米尔地区的优势将不复存在。
河流流域资源方面,中方势必会为巴基斯坦提供更多的帮助,从而削减印方从资源遏制巴基斯坦的作用。
其次,巴基斯坦在阿克赛钦问题上对中国的支持,让印度深感不安,1962年中印之间爆发边境战争之后,中国随即对藏南地区取得了控制权,并且宣布控制了阿克赛钦。
阿克赛钦是一条非常重要的战略走廊,连接着青藏高原和新疆,是中国重要的生命线,同时也是遏制印度的重要前哨,在战略上成为了印度挥之不去的噩梦。
印度一直非常担忧中巴的“全天候友谊”,中巴的合作模式对印度而言是非常严重的威胁,不仅巴基斯坦在军事和战略上在不断的为中国“分忧”,每当中印冲突加剧时,巴方总会适时的向印度发起“挑战”,反之中国也曾在印巴冲突上给予巴基斯坦有力的支持。
在1965年和1971年的印巴战争中,中国就向巴方提供了足以应对危机的支持和帮助。
从上述来看,印度不可能会同意自己的两个敌人结成盟友,更重要的是,在印度看来,吞并克什米尔地区是实现“大印度”战略的重要闭环。
没有控制全部克什米尔地区,就无法实现称霸南亚的战略目的,也无法利用克什米尔来对付中国,更无法让克什米尔成为对抗中国的战略缓冲区,对于守护新德里的安全也就无从可谈。
三、美国的“大国战略”
控制巴基斯坦和印度,都是美国实现其“南亚战略”的重要手段,这也是遏制中国的重要办法。
按理来说,中国和巴基斯坦之间的外交谈判,和美国没有任何关系,但大洋彼岸的美国为了实现“印巴联防、对抗中国”的目的,不断的向巴基斯坦施压,希望巴基斯坦能推动印巴联防,共同遏制中国的发展,通过边境问题挑起冲突,从而联合印度对中国形成合围之势。
美国之所以力主那么做,主要基于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是为了围堵中国。另一方面是为了全面占领南亚。
在围堵中国这个方面,美国认为光是建立岛链无法实现对中国的完全围堵,毕竟作为一个大陆国家,中国有着诸多对外发展的路线,特别是广阔的陆上国境线,中国完全有更多的发展路径。
因此美国迫不及待的希望能从陆上对中国形成压迫和围堵,北面面对彼时的苏联,美国是毫无办法利用的,只能走西线,从南亚对中国进行堵截。
克什米尔地区直面的是中国的西藏和新疆,这恰巧也是中国古丝绸之路的路线,利用巴基斯坦和印度的联合,就可以完全堵住中国的西出之路,从而彻底把新中国限制在国内。
但是不巧的是,巴基斯坦成为了不可控因素,“印巴分治”后巴基斯坦和印度的不断对立,让美国人一是进退维谷,一面是想利用巴基斯坦,一面又不得不拉拢印度。
但印巴双方却又互相不对付,加上苏联人时不时的向印度人抛媚眼,美国人一时间无法把印度和巴基斯坦糅合在一起,只能分别游说。
因此,美国才会在中巴谈判中不断的向巴基斯坦方面进行施压,企图让巴基斯坦放弃和中国的谈判,转而服从美国的利益。然而,典型的大国沙文主义让巴基斯坦方面感到非常不满,巴方不顾美国的强烈反对,毅然和中方签署了边界协定。
另一方面,是基于美国的南亚战略。美国希望能通过控制印度和巴基斯坦,获取对苏联和欧洲的双重压迫。
控制南亚,从战略上来说就有了直面苏联的最佳前哨站,从而像锲子一样插入苏联内部,达到监视和威胁目的,对于欧洲来说,南下控制印度洋可以限制欧洲进入亚洲的步伐,减少欧洲重新崛起的可能性。
更重要的是,南亚丰富的资源,也是为美国提供发展的有效动力,这里的资源不仅仅包括物产更是人力,且看当前的印度人为美国提供了多少劳动力和智囊服务,再看看美国在印度设立的工厂,利用的廉价劳动力,就可以略知一二。
幸好,中巴双方的战略眼光,最终战胜了美帝国主义的险恶用心。
四、中巴友谊的启示
中巴在解决边界争端问题上,为全世界解决边界问题提供了一个极具参考意义的蓝本,双方本着相互尊重的原则,在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基础上达成了共识,为地区的和平稳定打下了坚实的基石。
中巴解决边界问题启示了地缘政治下的新出路和新办法,地缘政治并非都是一味的冲突和对立,也并非绝对的对抗。
实际上,在一定的合作基础上,实现地缘上的融合和互助,更有利于各方的发展,相互依靠和相互支持是人类社会的共同准则,才会在现代国家的外交中,找到新的出路。
这里的关键是在国家态度中,不同于中巴的坚定友谊,印度对于地缘政治的态度就显得尤为“小气”,面对日益强大的邻国,印度是始终保持着的敌对和对立的姿态,直接造成了边境地区不断爆发的冲突。
归结原因,还是在于印度缺乏自信和自我认知,对于国家的发展缺乏战略眼光,甘心沦为美国的马前卒。而对于美国来说,利用印度钳制中国的发展,要远比自己亲自下场来的更为划算,况且不断的贩卖焦虑还可以让印度这个“大客户”在自己身上多花钱。
总体来说,中巴的友谊是维系地区稳定的重要保障,也是对抗印度、美国在地缘上侵犯两国利益的防御阵地,更重要的是,对于人类的发展而言,中巴友谊已经证实了争端并非不可解决,共存才是未来之道。
文献:
1. 中国和巴基斯坦边界谈判的历史进程与启示 韩晓青 理论学刊 2011-03-15 期刊
2. 南亚的地缘战略动态及克什米尔问题 劳拉·舒尔曼 印度洋经济体研究2017-02-15 期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