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渭南文坛 | 孙益俭作品:天翻地覆龙尾坡

0
分享至

横贯共和国东西走向的秦岭,被称为“华夏龙脉”,既是龙脉,属于它的江河山川,平原沟坡,都流淌着它的血液。依据龙的形象而命名东西比比皆是,什么龙耳山,玉龙河,黑龙潭,卧龙岗……褒贬不一,多不胜数,地处我们渭南长寿塬的龙尾坡无疑也在其中。

说龙尾坡必然要提长寿塬,因为它们生死相依,互为一体。长寿塬是一快风水宝地,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少年时曾皆亲朋游历长寿塬,感慨之余吟出“离离塬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首千古绝唱,並凭这首诗在京城长安得到主考官的赏识,走上仕途。独特的气候地理条件和深厚的历史人文积淀,不仅使它富饶美丽,物华天宝,而且人杰地灵,藏龙卧虎。这里是历史上三个皇后的故里,所以被称为“皇后之乡”;是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劳苦大众举行的,具有深远历史意义“谓华起义”的发祥地;而今国内唯一的一座航天装备博物馆就落户这里。“华阴华州水浇田,不如渭南长寿塬”的民谣,彰显了长寿塬的不同凡响。龙尾坡就是长寿塬人从古至今上下渭南城,走向世界的通道。

解放前的龙尾坡,是一条崎岖陡峭的狭窄土路,上下全靠两条腿两只手攀爬行走,塬上人下塬办事,往往都是起早摸黑,坡里白天人流不息,夜晚行人不断。坡口有一家售卖茶水吃食的小店,旁边一棵有着曹皇后传说典故的千年皂角树,是人们喘息歇脚的所在,随时都有人。小店人进人出,茶炉烟火常年不断,效益旺盛,生意红火。每年的节庆假日,尤其是春节期间,塬上人进县城购置年货。游子回家省亲,龙尾坡兴盛繁荣,人流涌动,洛驿不绝。不过这时节往往天气阴冷,遇到刮风下雪雨,坡路湿滑,跌跤栽倒成为家常便饭,一路上摔破瓶罐之类的物件到处都是。行路人手爬脚蹬,上下塬后满身泥水,一派狼狈像,让人哭笑不得。龙尾坡见证了塬上人的欢笑喜乐,也留下了塬上人的苦难和辛酸。

解放后的上世纪五十年代,党和人民政府关心塬上人,同时也为了方便工作,动员各方力量在老龙尾坡的西边,修建了一条被称为十八盘的龙尾坡沙石么路,从此,那崎岖陡峭狭窄的龙尾坡土路逐渐冷落沉寂,时至今日,几乎废弃。偶有攀爬者,那是好奇之人闲游中享受乐趣,或借景生情,回忆和体验一下塬上人昔日艰难沧桑的岁月。

修了公路,也就有了拖拉机,汽车,自行车等的奔跑,拉人的班车只是脑子里盼着想着,大多数人还是在羡慕他人坐车中,用自己的“十一号”汽车行走,但比起原来不知好了多少倍。再后来把沙石路整修变成了柏油路,柏油路经过几十年的运行服务,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塬上旅游产业的开拓,部队的进驻,原来的柏油路适应不了新形势的要求,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关心关怀下,终于下定决心,彻底改变龙尾坡的面貌。首先是大手笔全面绿化,满眼的层林尽染,山花烂漫。二十多米宽的二级公路大道,劈崖架桥,漂亮的彩色步行道让人心花怒放,舒适心怡。自行车,拖拉机,魔托车在兴盛中慢慢淘汰,代之而行的是各式各样锃亮放光的汽车昼夜奔跑在宽畅的公路上,显示着新时代新风貌和经济的繁荣昌盛。上下塬的班车,趟趟旅客满员,龙尾坡上很少见到步行的人影,坡口当年生意红火兴隆的小店早已关闭消失,只是那棵皂角树凭着它的美丽传说和老当益壮,在保护中倍受人们旳关注和爱戴。渭南八景中的“丰原秋眺”,焕发出了新的风彩,露出了灿烂的光茫,站在龙尾坡头,柏油大道争锋,通畅漂亮光鲜,绿树成带蜿蜒而上。西南铁路跨桥绕塬而过,西潼公路,连霍,渭玉高速公路,渭河边的高速铁路等等尽收眼底,车水马龙,川流不息。入夜,渭南城区灯光璀璨,高楼林立,让人目不暇接,一直流向远方。沋河己在城中心闪耀着光彩,渭河两岸如花似锦,正朝着城中河迈进。

龙尾坡七十年日新月异的变化变迁,是渭南人,关中人,陕西人,中国人,中华民族天翻地覆变化变迁的缩影,伟大的祖国七十华诞巨龙腾,辉煌业绩世称雄。全党全国人民正以坚定的步伐,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旗帜指引下,不忘初心跟党走,牢记使命砥砺行。

【作者简介】孙益俭,临渭区作协会员,创作涉及小说、散文、剧本等,书法爱好者。出版有作品集《诗行心声》。《渭南文坛》特约作者。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影像渭南
影像渭南
闵盼龙|渭南青年网运营总监
7655文章数 1675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