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老师教礼,他自己生活中处处以礼示范。
穿着丧服的走过来了,穿着官服的人走过来了,眼瞎的人走过来了,这些人都要与孔老师会面,这些人的年龄有大有小,孔老师一见他们,一定会从座位上站起来。假如从他们面前经过,也一定加快脚步走。
这些人其实是要经常见面的,有的平日里也熟悉,即便如此,孔老师也一定显示出关切的神态。那天,孔老师出门,坐在车上,正好碰见一个贩夫走卒穿着丧服过来,他立即手扶横木,向前倾身,以表示心意。
经典场景来了:
师冕见,及阶,子曰:“阶也。”及席,子曰:“席也。”皆坐,子告之曰:“某在斯,某在斯。”师冕出。子张问曰:“与师言之道与?”子曰:“然,固相师之道也。”
盲乐师冕来见孔老师,前面是台阶,孔老师提醒:有台阶。走到席位旁,孔老师提醒:这是坐席。大家都坐下后,孔老师告诉师冕:我坐在这一边啊,我坐在这一边!谈话结束,师冕告辞走了,子张问老师:老师,这就是我们帮助盲乐师的方式吗?孔老师答:对的,这确实是帮助盲人的方式啊!
某次,我在一所著名的中学开讲座,就这个场景,我对学生们说:我建议你们的剧社,抽时间去排练一个情景小剧,学生们立刻交头接耳,有几个甚至有点欢呼雀跃地喊出“我来演乐师”。我再和他们说,《论语》课堂中,好多都具有极生动的场景性,你们读《论语》,可以玩着读。
经典场景,让人有点心潮澎湃起来,它跳动出两个关键。
关怀者的施与方式。孔老师引着师冕(有没有搀扶我不能妄测)走到谈话的地方,提醒的语言是发自内心深处的自然流露,是那种柔柔的为对方考虑的贴近。师冕舒服,旁边跟着听的人也舒服。尤其是第三句的强调重复,意在告诉师冕,我们坐得很近,您讲话的声音如平常一样就可以了。
关怀者的情怀。就一场小小的接待,孔老师能做出后世学习的经典榜样,皆缘于他内心满满的情怀,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设身处地替对方着想。如果换成子路,同样的场景,则有可能变成这样:小心台阶,踩空了可不是闹着玩的!小心椅子,屁股坐歪倒地弄不好会骨折的!我就坐在你对面,你不用大声和我讲话。不懂讲话艺术是一方面,关键还在于子路的提醒,是从自我的角度出发。如果师冕也是个暴脾气,说不定就会和子路吵起来,个中道理与“嗟来之食”一样,侮辱性的帮助,没有多少人会接受。
人文关怀,是对大地众生的悲悯与怜爱,关怀者也只是其中一员而已。
人文关怀自然是表达的艺术,但这显然是表面,重要的依然是关怀者的内心,自己都缺少情怀,哪能大方施与他者?如果是一次仪式性的假关怀,则恶劣得很,也终究会被人识破。
由此及彼,良好的写作,亦是如此。好文字极重要,有情怀才能走得更远,情怀来自文章感人的细节,言外与意韵的饱满与深广,更来自写作者内心深处的宽广与善良。小情怀容易,大情怀极难,它需要一辈子的涵养。
被孔老师感动,被生活感动,被大地上的一切感动,情怀即将从纸上跃出。(陆春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