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长江“十年禁渔”,今年是开局之年。“禁渔”的核心是“禁捕”,“禁捕”的前提是“退捕”。据了解,经过集中攻坚,芜湖市已全面完成了长江流域重点水域退捕任务,实现了建档立卡、船证注销、船网回收、渔民安置保障“四个100%”。
在此基础上,芜湖市正在持续推进退捕渔民高质量转产就业工作。更换工作在大多数人看来是稀松平常的事情,可是对于世代与鱼为伴的职业渔民来说,大半辈子都在捕鱼的他们,突然让其退捕上岸、转产就业,这种人生和职业的“变化”,他们怎么适应、又如何看待呢?
“索取自然”变成“回报自然”
“现在对这个工作,我很满意!”采访中,余吴牛对记者这样说到,兴奋之情也溢于言表。余吴牛退捕上岸之后,被弋江区农水局推荐到芜湖某环保公司担任技术员,该公司是一家致力于水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
在该公司的淡水贝类繁育基地,余吴牛要负责淡水贝类的寄生、脱离、长大、定植、维护、应用一系列工作,即从淡水贝类出生成长到应用于污水治理,余吴牛都要全程参与,他调侃自己是“小贝壳的饲养员”。现在,“饲养员”所在的繁育基地已经被农业农村部授牌为“芜湖长江软体动物保护基地”,余吴牛感叹道,以前在长江捕鱼,现在在“基地”养贝,“我和长江有不解之缘”!
长江,母亲河。@朱让宁摄
在和记者谈到退捕上岸、职业转换相关话题时,余吴牛给这种“变化”做了很好的总结:以前打渔,是向自然索取;现在养贝,是在回报自然!余吴牛在采访中还表示,虽然“禁捕退捕”在短时间内对“我们这一辈人”的利益有所影响,但是长远来看,肯定是利国利民。对于他个人来说,给力的政策、对口的安置、喜欢的工作是现在他的人生状态,也是他做出“索取”变“回报”精辟总结的根本原因。
“持证捕鱼”变成“持证护渔”
结束了对“饲养员”的采访后,我们又驱车去拜会了一位“护渔员”。当车停在漳河大堤上时,我们碰到了采访对象刘兴喜,而此时的他,正在进行例行巡逻。巡逻间隙,记者与刘兴喜交流了起来,健谈的他一下子打开了话匣子。
刘兴喜告诉记者,他家世代以江为家、与鱼为伴,祖父、父亲是职业渔民,在转产就业前的他也是有捕捞证的“持证”捕鱼人。而随着长江“十年禁渔”全面实施,年逾五十的他竟然要变换跑道、重新就业。
不过面对这些“变化”,他并没有感觉到“中年焦虑”。“党的政策很好,政府的安置也妥当”,刘兴喜说,以前他持证捕鱼,现在他持证护渔,虽然都是“持证”,干的事情却截然相反,而这种反差正代表着他对“禁渔”的理解和拥护。
曾经,以江为家、与鱼为伴就是他们的人生。@费波光摄
“不可再生”变成“资源再生”
我们的最后一位采访对象是“吴总”,他是镜湖区退捕渔民里面为数不多的创业者。说起“吴总”这个称呼,吴帮喜打趣到,要说“吴总”,我早就是“吴总”了!“在退捕上岸之前,这一带我家的渔船最多”!
从“渔船最多的吴总”到“创业的吴总”,个中的辛酸或许只有吴帮喜自己知道。吴帮喜还告诉记者,现在的他有事没事还会去长江边逛逛,不为别的,就为了看看江水和曾经捕鱼作业的地方。
“对长江和捕鱼有着很深感情的您,是如何毅然决然退捕上岸、开始创业的呢?”记者问到。吴帮喜说,长江“禁捕退捕”是大势所趋的事情,况且政府关怀、政策倾斜、社区帮扶,退捕上岸、开始创业,也没有想象的那么困难。
吴帮喜说,在注册公司时,公司名称他和儿子酝酿了很久,最后选定了“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的字样。之所以这样选择,是因为他深知,过度和无序的捕捞,定会使得长江水产资源变得“不可再生”。“现在有这么一个机会,可以退捕创业,我一定要做些‘让资源回收利用再生’的事情!”吴帮喜笃定地说到。
记者手记
长江,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千百年来,她全身心地哺育着人们,滋养了中华民族。
为了使母亲河永葆生机活力,今天,我们以“十年禁渔”这种亘古未有的魄力反哺她,让她休养生息,让她恢复生机。
政府政策因她而变、社会认识因她而变……
特别是“他们”——世代以江为家的渔民。“他们”也在变:他们改索取为回报,他们改捕鱼为护渔,他们改不可持续为资源再生……“他们”退捕上岸、变换跑道、转产安置、就业创业……
是的,从过度索取到反哺保护,“鱼”和“渔”都在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