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入围国家级工业遗产公示名单,江门甘化厂仍然讲述着“奋进故事”!

0
分享至

新宁铁路北街火车站旧址沿西而行,一座已经泛黄的大门引人注意,“江门甘蔗化工厂”几个大红字透露着岁月的气息。“甘化厂曾经在全国数一数二,来自全国各地的人才都奔赴这里奉献青春。”看着眼前的旧址,今年77岁的钟仕国回想起了数十年前的点点滴滴。从19岁进入甘化厂到退休,钟仕国在这里贡献了自己最美好的青春。

△图为甘化厂工业遗产

如今,这处极具标志性意义的大门之内,锈迹斑斑却保存良好的制糖厂以及不远处早已成为历史的货运码头,日前成功入围国家级工业遗产公示名单,成为广东省在全国仅有的3个项目之一,目前公示已结束,有望在近期正式公布通知。此前,该项目还入选了广东省首批工业遗产名单。

昔日江门工业

最具代表性的甘化厂,

再次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江门甘蔗化工厂旧照

“要妥善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注重延续城市历史文脉,像对待‘老人’一样尊重和善待城市中的老建筑,保留城市历史文化记忆,让人们记得住历史、记得住乡愁,坚定文化自信,增强家国情怀。”我市对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正是对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的贯彻落实。

周总理题名

努力和汗水造就“亚洲最大糖厂”

“甘蔗用途很广,应该大搞综合利用。”1958年7月,北街糖厂门前,周恩来总理满怀期待的一句话,揭开了我国糖厂开展综合利用、多种经营的新篇章,甘化厂登上了历史舞台。

在“一五计划”中,甘化厂的前身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是轻工业重点工程。周恩来总理亲临江门视察并对正在建设中的北街糖厂与江门纸浆厂作出指示,亲笔题名“江门甘蔗化工厂”。由此,甘化厂扛起了我国甘蔗综合利用的大旗。

1963年,与许多来这里奋斗的年轻人一样,钟仕国来到甘化厂成了一名生产工人。“许多新来的工人还不太熟悉工厂环境,在开展工作时比较生疏,工作量也很大,但大家都有一股勇往直前的干劲。”钟仕国回忆道。

首批进入甘化厂工作的“老甘化”肖志坚同样对那个年代印象深刻。“20世纪60年代,由于经济困难,甘化人吃过‘蔗渣饼’和‘双蒸饭’。虽条件艰苦,但大家努力工作。闲暇时,工人积极利用空地,在厂区内种菜,还成立了副业组养鸡、养猪。”肖志坚说。

“每天铃声一响,全厂职工就准时到岗上班。”钟仕国说,“过去搬运煤可没现在这么容易,那时都是用筐一点一点将原料搬到生产地,即便是刮风下雨,也仍旧如此。”

在国家、省和江门各级的支持下,以及一批又一批像肖志坚和钟仕国一样的奋斗者付出的努力和汗水中,甘化厂逐渐成为“亚洲最大糖厂”,其出产的“莲花”牌白砂糖全国闻名。

1966年,甘化厂日榨甘蔗能力达到3500吨,到1984年提高到了5000吨。不仅如此,甘化厂还探索实现了“大搞综合利用”“化害为利”“变废为宝”,除将甘蔗制成糖,还经过对废渣、废液的综合利用,又制成十多种工业产品。

发展至20世纪末,甘化厂的经营范围已涵盖浆板、机制纸、食用酒精、药用酵母、生化原药及其制品、食糖、糖醛等生产和销售,同时兼营发电供电、化工机械(食品机械)制造及加工、建筑工程与材料、货物运输及汽车修理、电子仪表与程控技术、进出口贸易等。

△制糖车间

△压榨车间

△纸浆车间

“甜蜜记忆”

遗产保护经费累计超400万元

20世纪90年代开始,根据产业比较优势,国家优先扶持广西、云南等产糖地区发展甘蔗种植业。同时,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珠三角被赋予新的发展使命,产业结构开始优化调整,在历史的大浪潮中,甘化厂业务开始向外迁移,渐渐淡出历史舞台。

△甘化厂厂区全景

“甘化厂的产品曾经伴随着很多江门人成长,成为江门人的公共记忆。”广东侨乡文化研究中心副教授谭金花表示,甘化厂是江门的城市名片,政府应做好规划,擦亮文化品牌。

2013年,市政府通过了《江门市甘化厂工业遗产保护方案》,划定了1.23万平方米的保护范围,保留糖厂主厂房(制糖车间)及仓库作为历史建筑,保留货运码头,对109台(套)生产设备实施原址保留。

从2014年至今,市财政每年划拨5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甘化厂工业遗产日常保护管理工作,加强对甘化厂工业遗产文物本体的安全保护,对工业遗产制糖车间厂房和设备开展保管维护,包括设置专业安防设施和聘请专门保安进行值守,对工业遗产周边环境进行维护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市累计安排甘化厂工业遗产保护经费超400万元。

如今,在粤海滨江艺术公园旁,一栋宽敞的红砖厂房吸引不少市民和游客来此“打卡”,这个存在逾半个世纪的制糖厂,虽已有岁月的“褶皱”,但仍不失往昔雄伟壮观的气势。置身于此,仍能感受到当年一代又一代甘化人奋进的身影。

△粤海滨江艺术公园实景图

“将甘蔗榨了以后,通过涡轮蒸汽机等机器,以蒸汽方式处理蔗渣,将蔗渣等相关材料转化成普通用纸……”往昔的生产场景,在钟仕国的脑海中依然历历在目,在他眼中,多年来政府对甘化厂工业遗产的保护,留住了“甘化人”心中美好的“甜蜜记忆”,也让存在于甘化厂中的“奋进故事”,得以代代相传。

今年,甘化厂工业遗产博物馆项目被纳入江门市城市品质提升行动重要节点项目计划(2021—2025),这个沉淀着江门城市的发展历史、浸染着过往岁月的独特气息、承载着老一辈产业工人难以割舍记忆的宝贵遗产,正渐渐被“唤醒”。

冲天干劲

讲好“奋进故事”助力“工业振兴”

十八九岁进厂,到如今,像钟仕国这样的甘化人都已成了白发苍苍的老人,甘化厂给他们留下的不只那一段段“奋进故事”,更有那一股冲天干劲。

“甘化厂背后所体现的除了艰苦奋斗的精神,更有一种锐意创新的精神,把有限的资源利用到了极致,在生产过程中自发产生的‘综合利用’循环经济体系是甘化厂不断创新、追求卓越最好的见证。”五邑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李响表示,甘化厂本身还展现出了一种独特的“工匠精神”,“曾经全国闻名的‘莲花’牌白砂糖,就是最好的证明”。

1958年,周恩来总理的江门之行,还留下了“冲天干劲周郡社,英雄人物数今朝”的题词,这引领着一代代侨乡人民“鼓足干劲,力争上游”,而甘化厂则是当年侨乡发扬冲天干劲最好的注脚。

今年,市委十三届十六次全会将“冲天干劲”写入了全会报告,并提出全面实施“六大工程”。在广东省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十四五”规划中全部20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布局江门、8个战略性产业集群将江门标注为“核心城市”的背景下,“工业振兴”工程的未来尤为值得期待。

“以史鉴今,甘化厂过去取得的成功经验,包括奋进在行业领域前沿的精神,值得大家铭记。”李响认为,如今江门工业并不是“过去式”,当前工业门类依然齐全,做好甘化厂的遗产保护工作,体现了江门对工业文化传承的重视,一方面能够提振发展信心,另一方面也向大众传递了江门坚持工业立市、制造强市战略不动摇的积极信号。

迈入新征程的甘化厂,

故事并未完结。

其“守正创新、匠心筑梦”的

“甘化精神”,

将为江门深入推进“工业振兴”工程、

重振制造业雄风注入强大精神力量。

编辑 | 蓬江发布编辑部

来源 | 综合江门日报、江门发布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蓬江发布
蓬江发布
蓬江区官方信息平台
16282文章数 4790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专题推荐

强军之路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