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作家陈继明的长篇小说《平安批》,以侨批业和独特的侨批文化为载体,讲述了一段潮汕侨商“下南洋”的奋斗史。
最近,由北京十月文艺出版社、《人民文学》杂志社联合主办的“番客故事与家国情怀——陈继明《平安批》创作研讨会”在京举行。
在访谈中,陈继明告诉南都记者,为了写作《平安批》,他在汕头驻地一年,查阅资料、整理番批、走访当地老人…一个爱国华侨闯荡南洋的故事逐渐酝酿成熟。
陈继明是西北人,曾经长期在西北工作生活,后迁居珠海。外来者的身份和视角,让他“可以不做潮汕的代言人”,“可以跳出潮汕看潮汕”,对所见所闻敏锐感触、冷静省思。
对作家陈继明来说,“家国情怀”的指向永远是“人”,一个个有血有肉的,伟岸的人或渺小的人,是对人与人性的牵绊、观照与悲悯。
南都:在查阅侨批的过程中,有没有哪一封或者几封侨批给您留下了特别深刻的印象?这部小说涉及的是整个侨批业,但小说名字却叫“平安批”,有什么特别的意味吗?
南都:您在小说里非常详细地写到了暹罗批局的运营情况,包括当泰皇出台办法设置门槛时,批局采取的各种各样应对措施。这些关于批局的详细资料通过什么方式获得的?您在其中加入了哪些小说家的构想?
南都:小说里为什么设计了乔治和董姑娘这两个人物?他们所带来的他者的、反思的视角,对小说的叙述能起到什么推动作用?
南都:乔治总结潮汕人的性格,说潮汕人是全世界最现实主义的一群人,“赊三千不如现八百”。还有一个词“驴生拼死”,后来也曾出现在番批文字当中。您自己怎么看潮汕人的性格特征,怎么评价它的利与弊?
南都:《平安批》最后为什么附上一段《依芸家的番批》?这几十封番批也是戛然而止,为何不讲完整依芸的故事?
南都:另一个很感人的方面是批脚、水客们不留一封沉批死批,守信持义的精神,这种精神带有一点江湖气,是不是也是潮汕地区所独有的?
南都:通常文学作品里写到去异乡闯荡,总会涉及两地的文化落差,主人公的内心往往感受到陌生与不安。但在《平安批》里,下南洋的梦梅们并没有觉得不安,反而内心中有一种巨大的安宁,这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陈继明:潮汕人的基本气质就是安宁。他们很会过小日子,他们有自己的内心习惯,十分自洽,能够随时坐下来喝茶谈天,把小日子过好。富人如此,穷人也如此。这是我的观察所得。
南都:因为主角梦梅喜爱看潮剧,小说中还几次穿插了大段的潮剧。您自己也是潮剧的爱好者吗?为什么说“又老又苦”是潮剧精髓所在?
南都:您是甘肃人,曾经长时间在西北生活。在写作《平安批》的过程中,其实您也是以他者的身份在观察和研究潮汕历史文化。您觉得这种外来者的身份给您的创作带来了哪些挑战,又让您具备哪些优势?
陈继明:通过这本书,我的写作可能会变得更有勇气。另外,我也比以前更相信走出去的意义,走出书斋,到生活中去,到田野里去。对于怎么讲好中国故事,也有了一些新体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