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和平区一家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区。新华社记者 赵洪南 摄
新华社沈阳12月2日电题:减负增假 中国多地推出措施鼓励生育
新华社记者徐扬 赵洪南
“新设育儿假、延长配偶护理假……这些新增加的假期对双职工家庭来说简直太好了,父亲也可以有时间多陪陪孩子了。”38岁的“三孩准妈妈”罗华说。
近日,辽宁修订《辽宁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加大对婴幼儿家庭照护的支持力度,其中除享受国家规定的假期外,产妇配偶享有护理假20天,子女不满三周岁的夫妻每年分别享受累计10天育儿假,休假期间工资照发,福利待遇不变。
已是两个孩子妈妈的罗华家住辽宁省营口市老边区,两个多月后将迎来她第三个孩子。
辽宁新出台的条例,折射出中国生育政策的变化。
今年5月31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审议《关于优化生育政策促进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决定》,提出进一步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一对夫妻可以生育三个子女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8月20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了关于修改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的决定。
辽宁社会科学院研究员张思宁表示,中国在“十四五”开局优化生育政策、实施三孩生育政策,有助于提高出生人口规模,避免中国落入“超少子化”范围,延缓并平滑快速老龄化进程。
为了让系列配套政策落地,近日,中国多地陆续修订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例如,上海将生育假由30天延长到60天;青海奖励女方生育假90天,给予男方看护假15天;重庆男方也可休育儿假,最长休一年……
北京市近日通过了关于修改《北京市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的决定。修改后的条例提出,女方除国家规定的产假外,享受的延长生育假由30日增至60日。同时,子女满三周岁前,夫妻每人每年可享受5个工作日的育儿假。
“生育政策的核心在于释放家庭生育意愿,生育意愿的核心在于缓解家庭压力,缓解压力的核心又在于提升社会化服务的支撑能力。”张思宁认为,多地新增的生育假、育儿假等假期,将在一定程度上缓解家庭的生育压力。
沈阳市和平区一家商场内的儿童游乐区。新华社记者 赵洪南 摄
有公开调查显示,“没人带孩子”是育龄妇女不愿再生育的原因之一。目前,中国能够提供婴幼儿照护服务的社会机构较少。另一方面,教育投入较大,增加家庭抚育压力,也是导致当前一些家庭“不愿生、不敢生”的原因。
为确保三孩生育政策及配套支持措施落地见效,中国多举并施,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实现“幼有善育”。
7月2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发布通知,提出在发展托育服务方面,研究编制“十四五”托育服务发展专项规划;实施“十四五”公办托育服务能力建设项目和普惠托育服务专项行动,扩大中央预算内投资,支持社会力量发展社区托育服务设施和综合托育服务机构。
7月21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国新办发布会上表示,教育部将会同有关部门,研究制定、部署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进一步提高学前教育普及普惠水平。计划到2025年全国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要达到90%以上,并进一步提高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
此外,为减轻养育子女的家庭负担,教育部要求推行课后服务“5+2”模式,即学校每周5天都要开展课后服务,每天至少开展2小时;对有特殊需要的孩子,鼓励学校提供延时托管服务。
张思宁认为,由于各种生育关联的配套政策牵涉到不同主体的利益和需求,未来还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多以正向激励为主的配套措施。“这是一个社会的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