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日,贝壳研究院发布房企融资月报。数据显示,今年前1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8466亿元,较2020年同期减少1990亿元。其中,境外融资规模缩减较大。
11月单月,行业融资规模回升,环比增加55.6%;境内债修复速度明显快于境外债,且境内融资呈现较强的结构性特征,发债主体中,央国企占比约96%。
▶房企融资回暖 央国企为发债主力
数据显示,2021年1-11月房企境内外债券融资累计约8466亿元,较2020年同期下降19%,金额规模减少1990亿元。前10月累计发债规模占比2020年全年约70%,临近年末,根据当前债券市场趋势,预计2021年发债规模将回落至万亿元之下。
其中,境内1-11月累计发债规模约5978亿元,同比下降约6.3%。境外融资规模降幅进一步扩大,占比降至30%以下,维持近五年来低位。
值得注意的是,11月单月数据显示,政府端的积极信号已经产生了积极的结果:11月单月房企融资规模回升,环比增加55.6%。
2021年11月单月境内外债券融资共发行48笔,较上月增加17笔,发行规模折合人民币约473亿元,环比增加55.6%,同比减少43.4%。其中境内融资规模占比约为97%。
贝壳研究院认为,受国内房地产行业宽信用预期影响,内房企多笔到期债务成功获得展期,部分房企短期流动性得到阶段性缓解,境内债修复预期明显超过境外债。
▶而从发债主体看,央国企成为绝对主角。
贝壳研究院在月报中表示,11月地产境内债具有较强的结构性特征,46笔债券中44笔发债主体为中央或地方型国有企业,占比约96%。
且,从发债利率看,以央国企为代表的优质发债主体更容易获得低成本融资。境内债券融资11月平均票面利率4.05%,较上月下降13个基点。利率本月主要受到结构性影响下降,由保利、中海、招商蛇口领衔的优质发债主体更容易获得较低利率。
联系二轮土拍以来的央国企托底拿地,土地端的“国进民退”趋势更加明显:从已经完成三轮土拍的四个城市的拿地企业看,央国企拿地占比大多在80%左右。
根据华泰证券统计,以拿地企业股权背景分层,第二轮集中供地央企、地方国企和民企拿地额占比分别达30%、38%和32%,较第一轮分别+5、+21、-26pct,整体而言体现了“国进民退”的特征。在市场景气度下行、资金压力加大的情况下,民企在投拓方面更受约束。同时,TOP100房企整体占比下降,尤其是TOP11-30这一档房企,收缩幅度最显著。中海、保利成第二轮主力军,拿地TOP10中国企占90%。
多家券商研报看好以央国企为代表的优质房企。
其中,国盛证券在研报中表示,随着信贷端政策的边际放松,房地产市场合理的资金需求正在得到满足,预计后续房企分化将加速。利好现金流优秀,负债情况良好,土储分布城市能级较高的头部国企和民企。
▶年底将有800亿债券到期 房企偿债压力依然较高
月报显示,2021年11月境内外债券融资到期债务规模约731亿元,环比减少5.3%,同比减少12.7%,到期债务净额258亿,房企偿债压力整体较10月有所缓解。11月内包括阳光城、中国奥园、花样年等多家房企多笔到期境内外债券成功获得展期。同时,月内房企股权、资产等交易保持活跃,房企短期流动性正在积极修复过程中。
预计12月房企到期债务维持在800亿规模,房企偿债压力仍然较高。距离年末仅剩1个月时间,房企将会加速出清存货,或将延续下半年以价换量的策略。
但更多的分析师认为,按揭才是稳定市场的重要力量。
中信证券陈聪认为,按揭将成为稳定市场的关键力量。按揭贷款投放将是道德风险最小、传导最通畅的政策应对措施。预计2022年一季度将出现按揭贷款投放的高峰,到春节后呈现更宽裕态势。房地产行业的按揭正常供给,对合理住房需求的支持,将会带动二手房市场反弹,换房需求也进一步推动新房市场恢复正常,进而使得开发企业产生正向经营现金流。
信贷复苏会最早带来销售复苏,此后才会有投资和信用的复苏。预计2022年3月就是这个新起点。
兴业证券的观点类似,其研报认为,基本面加速下行,需要刚需按揭加速变化。11月地产基本面加速下滑,中短期需要刚需按揭边际变化防风险,中长期地产信用创造作用仍然重要。去供给端杠杆,更加需要刚需按揭创造信用功能。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