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贺健峰 通讯员:陈梦圆 陈丹)
16年来反复崴脚不在意,直到左脚完全变形、无法走路才就诊,此时小问题已经拖成大毛病。12月4日,在武汉市第四医院举办的2021年创伤后足踝部畸形的外科重建治疗学习班,暨第十一届踝柔荆楚足踝外科学术研讨会上,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谢鸣主任分享的一例病例,引起了与会学者的关注和讨论。
16年前,患者王女士在跑步时不慎崴伤左脚。这种常见的意外受伤,完全没有引起王女士的重视。休息一段时间后,崴伤的左脚不再肿胀疼痛。然而,此后16年,王女士遭遇了一次又一次的崴脚。王女士告诉医生,最开始她在跑步或者走坑洼路面时容易崴脚,后来稍微不平整的路面都能让她频繁崴脚。直到今年,王女士左脚整个歪掉,只能用脚侧和脚背支撑身体,疼痛难忍无法走路,王女士这才来到武汉市第四医院足踝外科就诊。
经过检查,医生发现由于频繁崴脚,王女士左脚踝关节韧带已经完全松弛,此时踝关节完全脱位,由于长时间的摩擦,踝关节软骨已经坏死。面对这样的病情,医生只能为患者进行截骨、踝关节置换手术,用人工关节替换掉“报废”的零件,以解除患者的疼痛,恢复功能。
小小崴脚,本来是微创甚至保守治疗就能恢复的疾病,最终却因拖延不得不进行复杂手术。这一结果让患者懊悔、也让医生惋惜。“踝关节扭伤是最常见、最易被忽视,同时也是最易引起严重后果的足部疾病”,据武汉市第四医院谢鸣主任介绍,几乎每个人一生中都会有“崴脚”——即踝关节扭伤的经历。大多数人对偶尔一次的崴脚并不会重视,一部分较轻的伤者经过休息,也能恢复到较好的状态。但是还有部分患者最终会发展成习惯性崴脚。而很多足踝慢性疾病最初都是从崴脚开始。踝关节在一次次扭伤过程中完全松弛,或者因为频繁受伤形成的瘢痕挛缩变得过于狭窄,最终导致踝关节失去平稳和灵活,严重影响功能。
谢鸣主任提醒,如果稍微不平整的路面都会导致崴脚、或者已经发生3次以上的崴脚,就需要引起足够的重视;此外每次崴脚后轻易就能恢复的往往也提示踝关节已经松弛,需要及时就诊。踝关节扭伤的早期治疗简单、创伤小、恢复好,一旦长期拖延加重病情,会加大治疗难度,影响恢复效果。
“踝关节就像一扇门,门框太松就会漏风,门框变形太紧就会关不上”,谢鸣主任说,“只有在门框刚出问题就马上修理,才会严丝合缝又灵活”。踝关节也追求“稳定与灵活”的平衡,只有既稳定又灵活的踝关节才能支撑起正常的生活、运动。“这也是我们行业内的医生追求的目标”,谢鸣说。
据悉,踝柔荆楚外科学术研讨会已经连续11年举办,本次大会按疫情防控要求,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举办。在本次踝柔荆楚足踝外科学术研讨会上,全国足踝外科领域的专家除了对踝关节不稳进行详细的探讨,还针对3D打印在足踝疾病治疗的应用、跟骨骨折畸形愈合等足踝创伤后畸形领域热点和难点问题开展交流和探讨,并向来自全国的超过2000名学员线上授课,分享治疗、手术经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