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提到张居正,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那个权倾朝野、整顿吏治,一心挽救大明的内阁首辅。
张居正故居“宰相之杰”石屏
他生于纷杂的乱世之中,身负绝学,以一介草民拼搏20多年,终成大器,他敢于不畏强权的改革,是一个伟大的政治家,可他也是一个独断专行道德并不高尚的人。
但在历史浩如烟海的人物里,最打动我的,恰巧是这个复杂的人。
只是,张居正死后不久,万历便以雷霆之势对张居正进行了清算,甚至差点开棺鞭尸,万历末年,张居正的名字不许任何人提起。
万历为什么这么痛恨张居正?要知道,张居正曾是万历敬重的启蒙老师。
有人说,是生性严肃的张居正对万历的苛刻得到了报复,但是笔者认为张居正对万历的意义是特殊而复杂的,仅仅出于年少的压抑而报复实在说不过去,张居正被清算,是万历经过了一个复杂的心理变化而导致的最终结果,而这个变化的过程却是多方面综合导致的。
湖北荆州张居正故居
严厉的背后,无法平衡的君臣关系
万历和张居正的关系可以说是两方面的,师生和君臣。
师生层面
因为史料的缺乏我们无法判断张居正对万历的教育是怎么样的,但显而易见的是他对万历的教育非常上心:张居正不但补分寒暑亲自讲经筵,同时张居正还编写
帝鉴图
说给万历皇帝看;此时的万历对张居正是什么感情呢?是敬爱有加。
盛暑御讲,上就居正立处,令内使摇扇。隆冬进讲,以毡片铺地。
不仅尊敬,实际上还有点怕。上日讲课的时候,小万历不小心读错了一个字,被张居正严厉的大喝一声,小万历直接就给吓蒙了。
“初,上在讲筵,读《论语》‘色勃如也’,误读作‘背,字。居正忽从旁厉声曰:‘当作勃字’。上悚然而惊,同列皆失色。”——《明史纪事本末》
帝鉴图说
万历皇帝18岁的时候,喝醉了酒打人,张居正知道之后,批评万历“
颇失常度
”。李贵妃也是非常恼怒,甚至动了废帝的心思,直到小万历苦苦哀求才作罢。但是如此有失礼仪的举动该如何给大臣们一个交代呢?张居正秉公办事,代替小万历写了个《罪己诏》下发给群臣才得以平息众怒。
可惜的是,罪己诏的措辞太过严厉,小万历的面子上非常难看,从这以后,万历开始对张居正不满。“先生之恩”变成了“学生之怨”,先生之“情”变成了“恨”。
君臣关系上,张居正更像一位“臣父”
年幼之初,小万历不得不言听计从,并且张居正确实能办好事情,这里也就有了一层依赖和信任关系。
无论是考成法、一条鞭法他都通通支持,甚至在张居正“夺情”奔丧完之后,万历便迫不及待召见张居正。
朕不能舍先生,恐重伤先生怀,是以忍而允所请。虽然,国事至重,朕将焉依
可是人一旦有了身份,思维自然也就不一样了。
张居正和小万历
随着万历的长大,对权力的渴望也在增长,君臣关系上不可能一直都是张居正作为主导。
万历四年十二月,万历要换新衣服,张居正驳回:“
节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得其暖者;轻一衣,民间有数十人受其寒者。
张居正一心只想“
严师出高徒
”,把万历培养成自己的接班人,并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帝王之间的界限,让万历对他的憎恶和逆反随着年纪的增长越来越深。
治世孤臣的坚持,毫无悬念的成为众矢之的
嘉靖二十六年,张居正上了第一份奏疏《论时政疏》,痛陈时弊,斗志昂扬的论述着自己的改革主张,可是没人在意这个年轻人说了什么,这份奏疏石沉大海(当时的朝堂徐阶和严嵩正在激烈斗争),于是,他开始明白一个道理:
想要有人听自己说话,得有话语权。
这也是他为什么努力成为一名权臣,在明朝当时的环境下,无权也就意味着自己空有一身抱负。
在他大权在握之后,便开始用铁腕手段整治官场,确实也取得了可观的成效:
改革前,明朝政府每年亏损300万两白银,其财政困难,连官员的工资的发不上,赤字状况呈滚雪球趋势。改革后,每年盈余300万两。到张居正死的那一年(1582年),政府财政库存已高达1250万两白银。
以他推行的“
考成法
”为例:通过各部门的相互监督提高官员们的办事效率,能者居之。
可是明朝晚期的官员早就浑水摸鱼习惯了,这个政策一开始,就让“官怨四起”,张居正哪顾得上得不得罪人,现在他是权倾朝野的重臣,又有万历和李太后的倚重,一心为国的他继续推出“
裁汰冗官
”等措施。
官员们正沉浸在“
考成法
”中怨声载道,还没缓过神来,又来了个更为苛刻的
“裁汰冗官”,
这无疑是动了那些官员们的根本利益。于是开始有人公开上奏表达不满,大权在握的张居正虽然能一时半会压制住群臣的不满,却也难敌强压之下蠢蠢欲动的人心。(在他死后,朝廷依然笼罩在他的余威之下,继任者张四维为了树立威望,开始推动“倒张运动”)
张居正被抄家后,海瑞评价了一句:
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
不得不说实在是精准,真正让张居正有清算下场的,是他的改革。
万历的放纵:大明的致命一击
只要张居正还在,朕就永远不算是个皇帝。
张居正一死,万历皇帝就迫不及待的下手了,被张居正一手提拔的张四维也开始了自己的表演。
“有便,告知山西蒲州相公张凤盘,今张家事已完结,愿他辅佐圣明天子于亿万年也!”
字字皆血。
也许张居正早就料到自己的结局,只是没想到这个祸国殃民的头号人物,是他最疼爱的学生。
万历放任“
倒张运动
”的背后,一是让自己压抑多年的心理得到舒缓,而是让继任者们知道独揽大权的下场。
处于一种被压抑太久突然可以肆无忌惮的万历,便开始了彻底的放飞自我,不仅恨不得将昔日的“先生”开棺鞭尸泄愤,还“
尽反其政
”:张居正的改革全部被废除,明朝又“恢复”成了烂摊子。
宫中的钱不够用,万历就搜刮国库与州县,结果户部年收入三分之二充入内库,州县更是“
尽刮库藏
”,却依然无法满足万历的开销。
处于“报复性消费”状态的万历不管不顾到处搞钱,朝廷没钱了,就派宦官分赴各地加征工商税,终于弄得“
国与民俱贫
”。
张居正留下的家底,就这么让万历败光了。
估计最让张居正心寒和意外的是,自己倾注了巨大的心血的万历居然成为了他最讨厌的样子。
总结
作为晚明的杰出首辅大臣,张居正试图推行万历新政挽救已入膏肓的大明王朝,有人说,张居正一人为明朝灭亡延续了60余年,虽然有夸张之嫌,却也合理。他的历史功绩不容置疑,可惜时势并未领情才有了以万历为首的皇室对其不仅没有感恩,反而在他死后不得安宁,作为名臣、功臣、权臣,张居正的遭遇让不少人无法释怀。
从客观角度来讲,祸根是张居正自己埋下的,听起来实在对他不公平。可不得不承认的是张居正生不逢时,有违传统思想行事而葬送了自己,他的“
舍小家,为大家
”并不被400多年前的文臣理解,无论是万历新法还是一条鞭在当时的社会现实是不被接受的,身处权力顶峰的张居正急着力挽狂澜,有意无意的忽略了儒家的“
治、平
”致使自己身处险境,毫无退路。
但使一人换国泰民安数十载,张居正虽九死犹不悔。只是,世间再无张居正。
参考资料:
1.《明史》
2.《张居正的“遗憾”》·沈栖
3.《明史纪事本末》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