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差异用大白话来说就是衣食住行及各方面习俗的差异,这些都能克服过来,比如西方人来到中国,他们可以变得很热爱东方美食,也可以在上卫生间时接受蹲坑等等,但是在艺术方面就无法改变,每个种族都有着根深蒂固的思维。
中国人很看重的玉,西方人视之为石头,觉得没什么用,产生不了什么价值,不如黄金等各类金属有用,国人却觉得玉代表了冰清玉洁、品节高尚、财富权威,这就是东西方文化艺术鉴赏思维的巨大差异表现之一,直击一个民族的核心观念。
同样,东方人也不理解日耳曼人梵高的印象主义画作《向日葵》,觉得就是非常普通的一幅画,太过于简单,毫无特别之处,而且还有点丑,貌似小学生都能画出来,根本就无法与优美复杂多变的《清明上河图》相媲美;然而日耳曼人认为这是一种“复杂简单化”的艺术,是蒸汽机时代和电力时代的一个终极概括。
梵高的这幅画作有很多个系列,其中一幅画在34年前就已经被日本人以4000万美元购入,如今收藏于博物馆里面,估计已经升值了20倍都不止,只能说“伪日耳曼”的日本人不巧就把它当成投资了,他们或许也欣赏不出这幅作品的特别之处,其民间对此颇有嘲讽之言。
梵高作品尚且能看到一些实体事物,拉丁人波洛克的《NO·17A》什么都看不到,形如一堆铁丝和木棍,但这不影响他成为抽象主义绘画的杰出大师,此作品被墨西哥大亨以13.6亿人民币拍下,北美拉丁人自认为这是“摆脱欧洲”的极具划时代标志作品,也蕴含了摆脱了一切束缚,以一种开放的心态获得大发展的意味。
这些都说明了各民族都有自己的一套独特审美价值观念,日耳曼人欣赏自家梵高的作品,而拉丁人欣赏自家波洛克的作品,无论多贵都愿意买下来,背后所体现出来的东西就是文化差异中的顶级分歧:艺术。
艺术分歧还会影响到对陌生民族文明的接受与否,延伸到是否接受及欣赏另一个文明的经典和信仰等等;大英博物馆里那一堆东方佛经也是很好的例子,百多年前被掠夺走的各类东方佛学经典被丢在地上受潮,得不到妥善保管,已经受到了不可逆转的损毁。
西方人觉得经书上的方块字记载的内容是其他民族的文化,和他们毫不相干,也影响不了他们什么,先抢过来再说,持一种不在乎的态度对待之,因为在他们内心根本就没有佛的概念。
长期的艺术分歧甚至改变了一个民族的心态,当年西方人对建筑领域的圆明园毫无感觉,认为不过是一座山石花草堆砌而成的公园而已,没什么可留恋的,一把火焚烧殆尽;可是圆明园却是活在中国人心中的万园之园,属于无价之宝,最终留下遗憾,也深刻影响了百年来对外心态的改变。
艺术,是人类表达情感、概念的一种社会活动,包括视觉艺术(绘画、雕塑、建筑)、表演艺术(戏剧、音乐、舞蹈)、语言艺术(文学),甚至包括当今的电影、流媒体等形式,它能够体现出人们观念上的不同之处,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谁先影响谁”的人类活动。
一个厉害的民族不仅表现在工业方面的强大,其文化艺术领域更是强盛,它能够在文明冲突之时发挥无与伦比的心理作用。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