甄宓之死极有可能与曹叡的身世有关,由曹叡的年龄推断,很有可能是袁家骨肉。因此曹丕上位之后才会迫不及待赐死甄宓,并为了防止她的灵魂伸冤鸣屈,还“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
甄氏,民间传闻名叫甄宓(fú),魏文帝曹丕妻子,魏明帝曹叡生母。
公元204年,曹操大军攻破邺城,曹丕率兵进入袁府,袁绍的妻子刘夫人和甄宓坐在大堂之上,甄宓因为害怕,把头伏在刘夫人膝上,刘夫人还让人把自己的手绑起来。
曹丕见状问道:“刘夫人为何要这样,快让你的儿媳妇把头抬起来。”刘夫人捧起甄宓的头,本来国色天香的面容,加上一副我见犹怜的模样,更是让才十七八岁的曹丕心痒难耐。
及邺城破,绍妻及后共坐皇堂上。文帝入绍舍,见绍妻及后,后怖,以头伏姑膝上,绍妻两手自搏。文帝谓曰:“刘夫人云何如此?令新妇举头!”姑乃捧后令仰,文帝就视,见其颜色非凡,称叹之。——《魏略》
不久之后,曹操得知曹丕的心思,为他迎娶了甄宓,一代大儒孔融得到这个消息之后就给曹操写了一封信,上面写道:
“周武王伐纣,把妲己赏赐给了周公。”
曹操不明所以,问孔融这是出自哪本经典,为何自己没有听说过?
孔融扫了曹操一眼,说:“按照现在的事情思量一下,想当然而已!”
初,曹操攻屠邺城,袁氏妇子多见侵略,而操子丕私纳袁熙妻甄氏。融乃与操书,称“武王伐纣,以妲己赐周公”。操不悟,后问出何经典。对曰:“以今度之,想当然耳。”——《后汉书·孔融传》
孔融不满曹操将袁绍的儿媳妇娶进家门,怼得曹操颜面扫地,可是却也因此恶了曹操,几年之后被曹操处死。
老实说,在当时情况下,曹氏将甄宓迎进家门的做法是大大不妥的,毕竟甄宓的丈夫袁熙还活着,甄宓只不过是他们的俘虏而已,虽然暗地里俘虏的待遇未必有多好,可是明面上,直接将他人的妻子据为己有,是要承担很大的舆论压力的。
曹丕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承担了极大的舆论压力坚持娶了甄宓为妻,无论是看中甄宓背后的家族势力,还是真的为美色所谜,都说明此时的曹丕对甄宓是非常看中的。
这样一个曾经被自己深爱的女子,又是为何会被赐死,甚至死后还要“被发覆面”、“用糠塞口”?
甄宓之死
嫁给曹丕之后,甄宓很快为曹丕生了一儿一女,儿子就是魏明帝曹睿,也是曹丕的长子。
在曹丕继位之前,甄宓作为继承人曹丕的正妻,擅室数岁,得到众多曹家人的肯定,连曹操的王后、曹丕的生母卞氏都经常感叹:“真是孝顺的媳妇啊!”
汉魏时期,主妇在宴会出拜是习俗,曹丕做世子时曾宴请诸位文学属官,命夫人甄氏出拜,当时同坐的宾客大都对甄氏低头行礼,惟有一个叫刘桢的不拜,反而平视甄氏。曹操听说后,马上对刘桢严加处罚,开始将他判为死刑,后来虽然免去死刑却也被发配为苦力。
然而,随着曹丕继位魏王,甄氏的恩宠似乎一夜散尽。
公元220年,曹丕即王位,同年接受汉献帝禅让,正式称帝,却并没有将自己的正妻甄氏封为皇后,直到第二年将甄氏赐死之后,才将郭女王封为第一个皇后。
《魏略》记载,郭女王作为贵嫔之时进谗言陷害甄氏,并让其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等魏明帝即位之后,数次向已经是太后的郭女王问及母亲死状,郭女王因此忧惧暴崩,魏明帝也让人对其“被发覆面”。
明帝既嗣立,追痛甄后之薨,故太后以忧暴崩。甄后临没,以帝属李夫人。及太后崩,夫人乃说甄后见谮之祸,不获大敛,被发覆面,帝哀恨流涕,命殡葬太后,皆如甄后故事。——《魏略》
甄氏死于221年,魏明帝曹叡此时已经18岁,要说他不记得自己母亲死状,还要问及郭女王,显然是不太可能的,那么他故意在郭女王面前提起此事,极有可能是郭女王也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角色。
因此,后世对甄氏之死,大多怀疑是因为年老色衰,与郭女王等人争宠失败而被杀。
真的有这么简单吗?
曹操:今年破贼正为奴
《世说新语》中有这么一个故事,曹操作为一个资深人妻爱好者,攻入邺城之后,马上令人召见甄氏,却被左右告知,“五官中郎将已经去了。”(这里的五官中郎将指的是曹丕。)
曹操说道:“今年攻打邺城正是为了她啊!”,倒是与后来的“铜雀深宫锁二乔”有异曲同工之妙。
魏甄后惠而有色,先为袁熙妻,甚获宠。曹公之屠邺也,令疾召甄,左右白:“五官中郎已将去。”公曰:“今年破贼正为奴。——《世说新语》
故事只是故事,最终还是曹操为曹丕迎娶了甄氏,并且从曹操对刘桢的处置来看,他对这个儿媳妇还是挺看重的。
可是,自曹操长子曹昂于197年死后,整整20年,曹操都没有立下继承人,直到217年,曹丕在司马懿等人的帮助下才战胜曹植,被立为魏王世子。
作为曹昂之后的长子,这个继承人的位置为何久久不得,很多人都猜测,是否与他娶甄氏有关?
真相不得而知。
曹植与甄宓
公元221年6月,甄氏被曹丕赐死;7月,曹植被改封为鄄城侯,第二年4月,改封为鄄城王的曹植在回鄄城的途中写下了著名的《洛神赋》。
始终描写了一位美丽多情的女神形象,表达了自己对女神的爱慕之情,因为这首诗开始叫做《感鄄赋》,“鄄”又与“甄”相似,很多人都认为这个女神的原型就是甄氏,因此甄氏也被称为“洛神”。
甄氏的“甄宓”这个名字也是从此而来,“宓牺氏之女,溺死洛水为神”,关于甄氏与曹植的感情纠葛也大致是从这首诗而来。
甚至有很多人幻想出了一副曹氏三父子在邺城争夺甄宓的场面,其实当时曹植才12岁,这个可能性几乎没有,等甄宓嫁入曹家之后,作为想争夺继承人之位的曹植,更不可能对自己的嫂子有非分之想。
因此,曹植与甄氏应该是清白的。
曹叡的身世之谜
作为曹丕的嫡长子,曹叡先天就是曹丕的继承人,而曹丕自己之所以在继承权上战胜曹植,主要还是因为自己是长子的原因。
同理心之下,曹丕即位之后,应该将曹叡立为太子,可现实却并非如此。
公元221年3月,称帝的曹丕封长子曹叡为平原王,曹丕的弟弟曹彰等十一人皆被封王。
6月,甄氏被赐死,葬在邺城。
8月,曹叡因为甄氏的原因被降为平原侯。
9月,郭女王被封为皇后。
222年3月,曹叡再次被封为平原王,并被下诏过继给郭皇后为子。
226年5月16日,曹丕病笃,立曹叡为太子,遗诏曹真、司马懿、陈群、曹休共同辅政。
从曹丕的做法来看,不仅没有立甄宓为皇后的心思,连立曹叡为太子的心思也是没有的,直到大病不起,无奈之下才将长子曹叡立为太子。
可以想象,如果曹丕没有英年早逝,曹叡还能成为魏明帝吗?
按史料记载,魏明帝死的时候36岁,当时都按虚岁来算,那么他应该是出生于公元204年,而这是一个很特殊的年份,尤其是对曹叡和甄宓来说,这正是甄宓嫁给曹丕的那一年。因此很多人怀疑“魏明帝乃袁氏骨肉”。
即日,帝崩于嘉福殿,时年三十六。——《三国志·明帝纪》
所以曹丕一直不立甄氏为皇后,甚至赐死了她,还在她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如果真是这个原因,那么一切都是魏文帝为了“杀人灭口”,掩盖事实真相。
有一次曹叡随曹丕狩猎,见到母子两只鹿,曹丕射杀了母鹿,命令曹叡射杀子鹿,曹叡不从,说道:“陛下已经杀死了母鹿,臣实在不忍心再杀掉它的孩子。”说完哭泣不已。
这段对话,再联系到甄氏与曹叡,不得不令人深思其中深意。
被发覆面,以糠塞口
《汉晋春秋》里记载,甄氏死后“被发覆面,以糠塞口”,也就是说入殓的时候不仅让她的头发覆盖整个面目,更是用糠把嘴巴堵住,目的只有一个,让他的灵魂无处伸冤,哪怕死了也不要让她说话。
魏文帝作为魏国第一个皇帝,堂堂一个王朝开国皇帝,为何如此不能容忍一介妇人,还是自己的结发妻子?他又害怕甄氏说出什么惊天秘密?
细细思量,其中大概有以下原因:
1.娶甄氏的时候虽然有她貌美的原因,更大的可能是因为政治作用,为了接收袁氏政治遗产,甚至时评的“此女贵不可言”也许占据了很大的作用,因此,曹丕本身对甄氏并无真爱。
2.作为一个出名的美女,岁月无疑是一把锋利的匕首,杀人不见血,年老色衰的甄氏,年轻气盛的皇帝喜新厌旧是再正常不过的事。
3.郭女王在甄氏死后不久顺利登上皇后之位,再加上曹叡在她死后也让她“被发覆面”,她在其中献谗言显然也是再正常不过。
4.曹操对甄氏的呵护,传言中的“今年破贼正为奴”是否确有其事?为何曹操一死,甄宓的正妻之位就不保,不仅没有被封为皇后,反而被处死,为何如此迫不及待?
5.公元204年,曹操攻破邺城,曹丕娶了甄氏,同年产下曹叡,曹叡到底是不是曹丕的亲生儿子?
6.以上很多都属于猜测,但是甄氏嫁给曹丕之前曾有过一次婚姻,这是不可否认的事实。作为新王朝的开国之主,曹丕嫌弃甄氏“二婚”的身份,担心因此影响了自己的青史留名,这才迫不及待将其赐死,以达到“掩耳盗铃”的目的。
主要参考资料:《三国志》、《魏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