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情况下,麻雀的自然寿命只有2~3年,大多数都活不到5年(麻雀能活到这个“岁数”的概率为0.56%),能活10年的麻雀就更少见了,概率约为0.06%。
相对来说,一些体型较大的鸟类寿命更长一些,比如信天翁的平均寿命为50~60年,白头海雕的寿命能达到20年左右。
在英国利物浦,有一只名叫“詹米”的亚马逊鹦鹉,生于1870年12月,卒于1975年11月,活了将近105年,堪称鸟类中的“超级寿星”。其实鹦鹉的平均寿命一般为30~60年左右,“詹米”能活这么久主要还是得益于人类的精心照顾和饲养。
但在严酷的自然竞争条件下,麻雀这种小型鸟类想要“寿终正寝”几乎是不可能的。在广阔的乡村,麻雀面临着来自化学农药、人为猎杀以及天敌等多种威胁,在冬天下大雪的时候,还很有可能被冻死、饿死,发生“意外”的概率还是很高的。
▲▲国外的一份研究调查表明,10000枚麻雀卵中大概有9186枚能够成功孵化,其中有5729只能够顺利度过育雏期,但只有588只幼龄麻雀能够度过生命中的第一个严冬,能活到2年的麻雀仅有203只,2%的存活率还是蛮低的。
我们平时所看到的麻雀大多是家麻雀(Passer domesticus),属于雀形目-雀科-麻雀属。家麻雀的分布范围非常广泛,美洲、非洲、南部、澳洲以及欧亚的大部分地区都能看到家麻雀的身影。
在我国农村,家麻雀也被称为家雀儿、麻拐子、老家贼、小小虫儿、小巢儿等等,是最常见的鸟类之一。在上世纪50年代,我国农村地区的麻雀特别多,严重危害粮食安全,麻雀也和老鼠、蚊子、苍蝇一起被称为“四害”,是农民们极力铲除的对象。
全国清除麻雀的运动首先是从四川省开始的,从3月20日~22日,四川省共消灭麻雀1,500万只,捣毁雀巢8万多个。随后天津、哈尔滨、杭州、北京等城市纷纷开始效仿,这些城市到4月6日的时候共消灭了1,600万只麻雀。
据不完全统计,截止到1958年11月上旬,全国范围内共捕杀麻雀19.6亿只。麻雀虽然危害了庄稼的生长,但付出的代价未免也太过沉重了。
事实上,在城区的麻雀基本上都是以害虫为食的,对庄稼的影响微乎其微。生长在乡村的麻雀同时以谷物和害虫为食,既有利又有害,可以将其作为控制的对象,但是大规模扑灭的做法就有些“过火”了。
在那个疯狂的年代,麻雀的尸体是很常见的,因为麻雀最大的威胁正是来源于人为的捕杀。
不过,麻雀的繁殖力是非常强的,每一次可以产下5~6枚卵,卵壳呈乳白色或淡灰蓝色,蛋壳上还有黑色或者褐色的斑点。和喜鹊 、白头翁等鸟类相比,麻雀的孵化期也更短,只有10~12天,世代繁殖和种群恢复的速度还是比较快的。
如今,在农村已经看不到到麻雀“横尸遍野”的惨象了,偶尔发现也是一只两只而已。
我们之所以看不到麻雀的尸体,主要是因为:
- 麻雀死后尸体有可能会被家猫、黄鼠狼等动物吃掉。即便没有被其他动物吃掉,尸体也会逐渐腐烂、被细菌分解掉。
- 麻雀本身的色彩并不艳丽,死后隐藏在草堆或灌木丛中很难被发现。再有,日常生活中也没有人闲着无聊去刻意找麻雀的尸体,死去的麻雀自然也就不容易被发现了。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