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南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孟泽新著《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近日出版。
文/孟泽
好朋友十年砍柴日前发文《郭嵩焘的见识远超曾国藩、左宗棠吗?》,表达他对郭嵩焘历史地位的看法。文章是针对燕京书评的一篇访谈《郭嵩焘的见识远超曾国藩、左宗棠》,有感而发。燕京书评上的这篇访谈,标题虽不是我所拟,而出自访问者唐山之手,访谈的对象却正是新近出版了拙著《独醒之累——郭嵩焘与晚清大变局》的在下。
确实,十多年以来,我在书和文章中,包括在为《光明日报》光明讲坛所做讲演中就说过,五十年后,郭嵩焘的名望定会高于左宗棠。在《独醒之累》里,我为此反复申述。唐山访谈时,我也重申了这一观点。
我的立论,基于对中国和中国人终将不再自外于世界,终将建构出新的文明并且因此拥有新的价值理想和观念的判断,基于对晚清以来中国置身现代化的国际潮流,终将无从回避、无可逃逸的事实观察。而我从砍柴兄对郭嵩焘的评价中,看到的似乎仍然是我们最擅长的成王败寇的逻辑和思维,尽管他有不一样的表述。
湖南大学法学院肖洪泳教授在转发砍柴兄的文章时留言说:“十年砍柴的这篇文章有失水准,他的意思好像是说,见识这玩意,还是得取得所谓的事功。而他所谓的事功,不管怎么样说来说去,似乎还是更青睐政治上的东西,其实就是要兑换成所谓的权力。在这个意义上,十年砍柴还是一个很传统的中国知识分子……”肖教授的话虽然涉嫌不恭,但也是我多少认同的。
砍柴兄说:对于政治人物而言,要做成大事,产生当世及后世的巨大影响,其见识、意志、地位、手腕缺一不可。当然这四个指标未必都要出类拔萃,但不能有明显的短板。曾、左、胡于此四项都不错,郭嵩焘见识超群,然意志、手腕这两项有所欠缺,影响其在政坛的地位———没有相当的权力也就无法践行自己的见识。刘坤一的见识,远不如郭嵩焘,但意志坚定、为政有术,而致两江总督的高位。他“善用幕僚”(黄濬语),补见识之不足,故能成为促成“东南互保”的关键人物,造福于南方亿兆百姓,也影响了历史的进程。
且不说,在郭嵩焘的时代谈政治,舍洋务无可讲者,这是曾国荃的话。郭嵩焘也说过,窃计今时天下利病,无过于洋务。从今天的视角看,从历史大趋势讲,晚清中国,观念、见识的突破是最重要的突破。没有观念、见识的突破,一切所谓事功,所谓作为,只能范围在传统的价值理念之下,也无法改变一次失败接着又一次失败的悲情局面。彼时,如果对洋务无所认知,再大的事功,再怎么威风八面回肠荡气的地位、意志、手腕,可能带来的也只会是更大的灾难。譬如,无论我们怎样赞美慈禧的政治意志和手腕,也无法不痛斥她没有文化没有见识的昏庸与颟顸,以致满盘皆输。
如此,在新的视界中,传统的立德立功标准就必须获得新的观照和阐释,才可以安置在近现代人物的身上,以便用新的标准打量他们。那么,说过郭嵩焘何面目以对天下后世的刘坤一——其所谓见识、作为及地位,就不言自明。拿他与郭嵩焘比较,也高下立判。这样的审查和评判,虽然未免粗糙粗暴,却毕竟是必不可少的新视野新观念所必须。
砍柴兄还说:曾国藩说郭嵩焘是“著述之才”,并非看轻他。如果专事著述,其思想能启迪一代又一代后世人,如明末三先生那样,其历史地位不亚于开疆拓土、平乱富民。但郭嵩焘处在东西思想激烈变革的大变时代,思想迭代太快。郭嵩焘对西方文明的认知超越同时代的士大夫,而到了他所看重的严复这代人,他的那些见识就平常了。等到了废科举、兴学堂、预备立宪的20世纪初,更是这样了。
这样的说法也不免似是而非。
首先,仅以今天留下的文献判断,“著述之才”的郭嵩焘所表现出的学识,并不只是即时的应景的话术,而涉及人心风俗的根本,涉及学术的大本大原。其思想与学术贡献,在我看来,一点也不亚于汉语世界古今第一流的思想人物,甚至还不必强调李鸿章他们所说的郭嵩焘是所谓“贯通三礼”的礼经大师。
而且,郭嵩焘的思考语境,虽然是迭代太快的近代,其思想涵纳的命题却是古今一贯、不可缺失的。其所作的发现与发明,在今天也同样可以光芒万丈。这才有严复在后来的译著生涯中,屡屡以回忆郭嵩焘所言作为证明自己所论依据的情况出现。
需要加以分辨的是,砍柴兄说,晚年郭嵩焘在长沙讲学授徒,但却没有指导出几个光大师门的弟子,这方面成就还不如王闿运。不论筠仙之识在他活着时何等卓然超前,但“郭学”未能形成较大的传播群体、清晰的传承脉络,没能开花结果。多年以后由学者挖掘出来,也只能是个“历史课题”,想要隔数代续接起来,很难,也无必要。
这个说法同样值得商榷。郭嵩焘在长沙从事文教,意在挽救颓堕,改良人心风俗,虽然不是弟子三千,却也桃李不言,下自成蹊。他主持创立的船山祠、禁烟公社、思贤讲舍、养知书屋、校经书院,乃晚清长沙的文教重镇,陶冶人才无数,晚清重臣瞿鸿禨就是郭嵩焘的学生,张百熙也是。只是郭嵩焘不像王闿运那样以陶冶人才、笼络人才自居。郭嵩焘说过,他平生不喜欢别人依附他,自己也不喜欢依附别人,包括精神人格上的依附。
更加重要的是,晚年郭嵩焘与比自己小一辈的陈宝箴和他的儿子,关系非同一般。他的文集里有不止一篇写给陈宝箴的对于陈充满殷殷之情、切切之望的文章,日记里更有大量文字记录了他和陈的往还。他对陈宝箴儿子的欣赏不置,对曾重伯、郭庆藩等青年才俊的看重和指望,对王先谦有保留的信赖,他在禁烟公社、思贤讲舍的每一次演讲,即使今天看来,其内容所显示的思想的现代性光辉,都令人惊叹。我有一个判断,尽管很难实证,郭嵩焘对于陈宝箴父子,对王先谦他们的影响,正是后者让湖南走上维新道路的直接原因之一。
砍柴兄的文章最后说,进入全球化时代的今天,中国缺乏的不是思想资源,而是因为利益攸关对某些思想资源刻意的唾弃。
这个看法也是我不能苟同的。秦政以来,华夏民族短缺的正是思想。我们从来没有发育出足够健康的思想市场,除了解除利益攸关者的精神垄断以及对于某些思想资源刻意的唾弃外,独立个性的生长和独立思想的发育将是未来中国最根本的使命。由此看郭嵩焘虽千万人吾往矣的独立精神与自由意志,则正是我们需要馨香顶礼的!
有一点野人献曝的意思,值得在这篇文字的最后说出来。前不久,我和自称业余历史爱好者的谭伯牛老师在湖南图书馆湘图讲坛做了一个关于郭嵩焘的对话。我们一致认为,很久以来,我们以曾国藩、左宗棠、彭玉麟、胡林翼概括近代湖湘人物,但以今天的认知和发现,我们似乎可以把彭玉麟拿出来,把郭嵩焘加进去,以“曾、左、郭、胡”并称。曾国藩的道德与文章,左宗棠的功业与豪情,郭嵩焘的视野见识和思想,胡林翼的智慧韬略与人格,是远不止属于他们那个时代的标杆。这样的概括,也许更能代表湖湘近代人物精神人格以及所作贡献的高度、丰富性与多元性。然乎否乎,期待砍柴兄及读者诸君赐教。
来源:红网
作者:孟泽
编辑:张立
本文为湖南频道原创文章,转载请附上原文出处链接和本声明。
本文链接:https://hn.rednet.cn/content/2021/12/07/10534912.html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