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 | 邱书婉
来源 | 界面艺术
松江历来被誉为上海文化之根,至明清开始就孕育出以董其昌、莫是龙、陈继儒为代表的松江画派,其浓厚的艺术底蕴滋养了无数后人,程十发先生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谈到20世纪中国海派的国画大师,程十发先生拥有无可替代的地位,他兼收并蓄的艺术风格和雅俗共赏的审美趣味一直影响着世人。
今年是程十发(1921-2007)100周年诞辰,纵观先生的艺术人生,从早年山水花鸟,后转向人物,在创作过程中逐渐形成了自己独有的风格。其间,50年代创作的《歌唱祖国的春天》、《向毛主席报喜》、《海上大学》既展现了其精湛的绘画技艺,又表现出超强的主题创作能力,由此也迎来了自己的第一个艺术高峰。以红色题材著称的中国画《海上大学》,目前正以参展作品的身份,出现在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首展《奋斗——新中国岁月回响》红色艺术主题展的现场。
“我能够用线条来传播我思想感情的时候,我是十分骄傲的,我十分珍惜这一份艺术遗产。”五十年代的程十发正值壮年,已经在上海美专经受了大量专业的艺术学习,创作进入到激情勃发的状态。1959年,他甚至为自己的居室改名为“不教一日闲过之斋”,时年三十八九岁的他,很多精彩的作品出自那年。如为上海海燕电影制片厂新拍摄的电影《林则徐》创作宣传海报;为建国十周年创作巨幅大画,金笺通景四屏《神圣的一票》;为蒋星煜的小说《海瑞的故事》绘制插画;为《儒林外史》画的插图获得德国莱比锡国际书籍装帧银奖;数易其稿的《小河淌水》.......这其中也包括表现扫盲主题的《海上大学》。
关于如何创作劳动主题的画作,是二十世纪五六十年代上海中国画院画师所共同面临的一大课题。陆俨少、朱屺瞻、应野平等都作过尝试,程十发先生是在1959年5月创作了这幅具有时代感的红色题材作品。从作品名字《海上大学》可以得知,此画的主题是学习。画面中船上的人物围坐一圈,聚精会神地听着讲授,也点出了“海上大学”的主题。
新中国成长之初,我国文盲率高达80%,农村的文盲率更高达95%以上,于是20世纪50年代初开始,国家开展了3次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而船民常年随船在水上流动,学习文化更难,专职扫盲教师就趁船在海港停泊期间,登船送教。程十发先生描绘的正是第三次全国大扫盲期间的某渔港一景。
这幅画,程十发先生用精彩的写实主义手法把熙攘喧闹的渔港,人民群众在渔船上劳动间隙学习的场景,都做了极为到位的描绘:中段十几个青壮男女在专心听讲,有低头默记的,有马上做笔记的,有若有所思的,有想举手提问的,有认真听讲的,人物神情、动作包括整体气氛都表现非常精彩。
但程十发先生,对于写实作品的把握不满足于仅仅描画现实场景,还追求整体作品的浪漫性和情感表达。为了传达出当时人们对新生活的憧憬,对新社会的礼赞,艺术家在作品的下半部分,用大块面的红色船体来点亮画面,所以虽然画的是在“学习”,却渲染出一派热火朝天的景象。加上起伏的海浪,近景远景喧嚷不停的海鸥,虽然没有刻意突出强调人物比例,但让今天的我们也能体会并仿佛置身当时的渔港,感受蓬勃发展、欣欣向荣的时代剪影。
这幅画最终成为了先生早期创作高峰的代表作,让人印象深刻。今年,程十发美术馆为了纪念程十发先生对新中国美术发展及海派艺术所做出的贡献,特意举办了“精艺报国——纪念程十发诞辰100周年艺术展”,在这次罕见大展上,《海上大学》这件作品受邀展出。
二、从山水到人物皆入我画,审美追求雅俗共赏
程十发曾自云,“雅俗共赏是我最大的成功,也是个人所欲追求的最高境界。”但在早年,他是在中国传统文化的浸淫之下学习成长,临摹了大量的古人名画,受中国传统画影响颇深,更擅长传统山水、花鸟,作品充满了文人审美趣味。
新中国成立后,受毛主席“文艺工作者要深入到工农兵群众生活中去”的号召,新人物画成为时代的需要。1952年,程十发进入华东人民美术出版社,主要从事连环画、年画、文学名著插图的创作。程十发之前的传统山水、花鸟、人物画功底仍然有用,而人物造型的能力在连环画的创作中逐渐练就。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上海美术家协会顾问张培文曾说过:“他虽没经过美院石膏像写生的西式训练,但不排斥西方艺术,他会智慧地选择丢勒、荷尔拜因、安格尔这一类以线性结构绘画语言塑造形体的大师,用中国的毛笔“意译”他们的作品。”
连环画是那个时期非常有时代特征的画种,因为受到国家层面的大力支持和推广。很多艺术大家和艺术新人都有参与到这个时代浪潮中,这也包括了程十发。但程十发的创作不仅仅满足于故事铺陈,而是在艺术表现技法上有了新的研究,将连环画这种普罗大众喜闻乐见的大众艺术提升了深度和厚度。连环画家戴敦邦曾把他创造的这种融文人画、民间美术、西方古典、现代艺术于一体的艺术风格称为“程家样”范式。有观点认为《海上大学》也带有连环画的特征。其一,因画中人物穿着打扮具有时代性,画中姿势造型也有设计,画法则以封闭、细腻的线条勾勒人物形体。其二,画中线条扎实、均匀,实笔多而虚笔少。其三,用色纯度较高,彩色较少作调和,平涂手法多于晕染。
此外,“程家样”的形成还基于程十发先生在1957参加文化部组织的赴云南写生团之后,激发的创作灵感。这之后他创作了一系列以云南少数民族形象为主的人物画,画面氛围的鲜活,图像符号特别,成为程十发艺术历程的重要转折点。他曾就国画中的笔墨用色提出过自己的观点:“色彩,一张画要鲜艳明朗,第一是作者的感情,第二才是用色。色,即色块、粉末;彩,有光的感觉。色彩是帮助作者传达感情的工具。色彩的运用不在于斗艳取胜,而在于活色传神。色彩上,我从前讲究古雅,颜色不讲究鲜艳,自从去了云南后,受到自然界的熏陶,色彩大变。茶花红花瓣之间加上石绿,便现出红茶花在光线下的感觉。”此次《奋斗》展中也有一幅体现“程家样”范式的精彩作品《彩虹》。
处于新旧两个时代的审美转化中,程十发使高雅文人画以连环画的形式飞入了寻常百姓家;另一方面也将传统国画带入到写照新时代、新生活、新人物的另一番高地。
三、兼容并蓄海派无派,从传承中创新
程十发先生是20世纪中后叶海上人物画坛的一位重要开拓者和践行者,是坚持民族性与水墨写意笔法推陈出新的一位重要实践家,也是在新中国历史语境下,全面而成功地实现人物、花鸟、山水风格创变的变革家之一,是当代杰出的中国画艺术大家,是当代海派文化与江南文化发展史上的代表性人物。
正如先生曾言:“用最古的笔法与最新的现实相结合,可以创造出中国画的一条新路,同时又具有浓厚的民族色彩。”程十发的艺术生涯,正是对此语的最佳诠释。从五四时期开始,文艺领域就在不断的自我革命,西方的哲学、艺术思潮成为改造自身文化的工具,绘画也一样,西洋写实油画占据上风。新中国成立之后,提出了创作要为人民群众,要表现工农兵形象,程十发顺应了现代人物画的时代需求,同时又在唯写实是从,以写实为新趋向的画坛中,异军突起,以强劲的文化自信,特有的睿智,完成了写实与写意的结合,创新与传承的融合,最终创造出特有的艺术语言,超越了同时代国画家以把人物的比例结构画准确的普遍认知,开始追寻笔墨意趣。他曾说:“学画不可能只有一条高速公路,任何画画没有一个固有的方法,创新就是从正路边又开出一条路。”他认为“任何有成就的画家, 都有走自己路的经验,没有自己的当今,也就没有自己的身后”。
从20世纪60年代起始,程十发独特的图式影响着中国水墨人物画的发展。而作为海上画坛少有的全才型画家,程十发不仅诗书画印融会贯通,且人物、花鸟、山水,兼及连环画、年画、插图等,无一不画,无一不精。他在艺术创作领域的广博性,正是“海派无派”的最佳注解。他曾在一画上题诗:问我南宗抑北宗,东西中外古今同,法从自然归太朴,一笔倾成万物空。
如今,中国早已经融入了世界的全球化浪潮,各国之间文化艺术达到前所未有的多元化交流时代。程十发先生的创作人生寄予后人的启发意义就在于,他始终以中国的气派、风格、语言与西方做平等交流,不排斥也不媚从,同时还创作出既属于东方,也属于世界的艺术精品。这种自于血脉、源于民族的文化自信,是值得当下艺术创作者学习和继承的。
据悉,此次《奋斗》展将持续到2022年3月31日,欢迎前往上海艺术百代美术馆欣赏作品《海上大学》。
人物介绍
程十发(1921—2007)是当代著名的国画家,他的书画造诣精深,风格独特,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多年来,他创作了大量连环画、书籍插图和反映少数民族生活的人物画,同时也创作了一些花鸟画和山水画。程十发在传统艺术创新的道路上,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他所创造的绘画艺术,并没有随着岁月的更迭而黯淡,反而光彩依旧,影响深远。画册有《程十发近作选》、《程十发花鸟习作选》、《程十发作品展》(日本版)等。作品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获奖。生前为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全国文联委员,中国画研究院院务委员,西泠印社副社长,上海中国画院院长。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