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里,陈列着这样一只书箱:长74厘米,宽39厘米,高20厘米,木质撑子,军绿色帆布面。帆布面子有几处破洞,也已大面积褪色。这是一只经历战火洗礼、饱经沧桑的书箱,是国家二级文物。书箱的主人是董振堂:宁都起义的领导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委员,中革军委委员,“红旗勋章”获得者,红五军团的军团长。
董振堂的书箱
董振堂1895年出生于河北新河县一个农民家庭。1917年考入北京清河陆军中学,1923年毕业于保定陆军军官学校。毕业后投身于冯玉祥的西北军,因战功显赫,由排长逐级递升至师长。1930年,中原大战后被国民革命军收编,任26路军第73旅旅长。
1931年,董振堂被调到江西“剿共”。“九一八”事变后,他反对蒋介石“攘外必先安内”的政策,思想日益倾向革命。同年12月14日和赵博生、季振同等率领第26路军1.7万余官兵举行宁都起义,宣布加入红军,在中国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
行军打仗,书箱随身携带
1926年9月17日,冯玉祥在五原举行誓师大会,成立国民联军总司令部参加北伐革命,任命共产党员刘伯坚为总司令部政治部副部长,刘伯坚在誓师大会上做了精彩的演讲。这是董振堂第一次面对面地接触共产党人,刘伯坚应邀为董振堂所领导的第12旅官兵作演讲。董振堂结识了共产党人刘伯坚,二人经常在一起谈工作、谈学习、谈信念、谈理想,建立了深厚的友谊,董振堂开始认识到共产党的力量。
这期间,董振堂按照总政治部下发的政治课教材,学习了《社会主义运动》《中国政治经济状况》《农村问题研究》《农民运动》《军队政治工作》《三民主义》《国民革命概论》《帝国主义侵略中国史》等书籍,还有孙中山的一些著作《独秀文存》、达尔文的《进化论》以及《万有文库》中一些有关苏联和其他比较进步的小册子。这些革命的书籍,装满了他那只军绿色的帆布书箱。
宁都起义后的一天,他来找刘伯坚说:“能借几本革命的书给我看看吗?”刘伯坚很快派通信员送来了《共产党宣言》《国家与革命》《资本论》《列宁主义问题》《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以及《中国工农红军政治工作暂行条例》等书籍。董振堂非常珍爱这些书籍,看过后总是小心翼翼把它放在那只军绿色的帆布书箱里。
董振堂一生酷爱读书。过去征战之余,往往读一些《孙子兵法》之类的军事书籍,但像《共产党宣言》这一类的革命书籍却很少见。现在有了这些书籍,他如获至宝,无论参加训练还是行军打仗,书箱都会带走身边,反反复复地学习钻研。
董振堂对革命的书籍特别着迷,往往看一阵思考一阵,写写画画一阵,书上到处都是密密的圈圈点点。在很短的时间里,他就把那些书看了好几遍,不懂的就去请教何长工,而且比较深刻地理解了毛泽东的建军思想和建军原则。
1939年,日军两次到新河县西李家庄董家抄家,抢走了董家所有能用的东西,董振堂收藏的书也都被抢走了,唯独装书用过的帆布手提书箱,被一直保存了下来。
董振堂
将3000多银元全部交给党,牺牲后头颅被敌人悬挂示众
董振堂亲笔撰写的《宁暴经过》,这样写道:“看清楚了国民党欺骗、压迫、剥削的本质,认清楚了唯有共产党终能为劳苦群众谋解放到底。”为了这个初心,他提着书箱到保定军校求学、参加西北军,后来他发起宁都起义加入红军。
1932年,董振堂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此时,他将自己私人积蓄3000多银元全部交给了党。何长工把此事反映给毛泽东,毛泽东说:“不要全交嘛,寄些给家里,留点给自己”,他却坚持全交并说:“革命了,个人一切都交给了党,还要钱干什么”。作为红五军团的军团长,董振堂率部参加了赣州、龙岩、南雄水口等战斗及第四、第五次反“围剿”作战,为保卫中央苏区作出了重要贡献。
1934年10月,他随军参加长征,率部担任全军艰巨的后卫任务,与敌血战湘江、四渡赤水、阻敌金沙江,边走边战斗,多次完成了阻击国民党军队的重任,为保障中央红军主力北上立下了赫赫战功,红五军团因此荣膺“铁流后卫”的光荣称号。1935年6月,中央红军与红四方面军会师后,红五军团改编为红五军,董振堂任军长。1936年7月,他率部继续长征北上,10月到达甘肃会宁;下旬,执行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宁夏战役计划”,西渡黄河;11月,奉命率部编入西路军。
红军长征到达贵州时,女红军陈慧清怀孕八个多月突然要分娩。面对敌人的追兵,董振堂说:“兄弟们,坚持住,一定打出一个生孩子的时间来”。两个多小时的战斗过去,孩子安全出生了,可许多战士也牺牲了。有的小战士不理解,就抱怨:“为了一个女战士生孩子,牺牲我们那么多战友值得吗?”这时,董振堂回答道:“这不是值不值得的问题。我们参加革命,我们打仗流血牺牲,不就是为了让孩子们有个好的将来嘛!”
过雪山时,他亲自给伤员牵马;过草地时,哪里最危险、最困难,他就走在哪里。军长爱护战士,战士尊敬军长。看着董振堂日益消瘦,战士们都很心疼。碰巧一天打了三头牦牛,本想多弄点给董振堂补补身子,可他却严格要求:“先慰问伤员,肉每人一块,汤每人一碗,人人一样,不得有特殊”。战士林炳才说:“我们的军团长就是这样,在艰苦环境里,时时处处想着的是大家,唯独没有他自己。”
就是这样一位军团长,在高台献出了他宝贵而年轻的生命。1937年1月,42岁的董振堂率红五军坚守阵地9天8夜后,和全军2000多名将士壮烈牺牲,头颅还被残忍地悬挂在高台城门楼上示众。
董振堂的革命烈士证明书
中共中央在宝塔山下为他和陈海松等人举行了隆重的追悼会,毛泽东早在瓦窑堡做《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报告时就说:“董振堂是坚决革命的同志。”2009年,在庆祝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之际,经中共中央批准,董振堂当选为“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一百位英雄模范人物”之一,中央电视台以“高台壮歌著荣光,今日独怀董振堂”为题,做了专题报道。2016年10月7日,在长征胜利80周年之际,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以“英雄——董振堂”为题再次做了专题报道。【资料来源:中国甘肃网、人民日报、国家文物局、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纪念馆】
编辑:周晓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