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之力》改编自托马斯·萨维奇1967年出版的同名小说(原著很值得一读,安利),该小说影响了《断背山》,后来《犬之力》再版时也找到了《断背山》的作者安妮·普鲁撰后记。
同样的牛仔、高山白云、骑马剥皮、同性情愫,可能让你以为这又是一部《上帝之国》,但出乎意料的是,《犬之力》并非是想象中的那类同性电影。
(下方剧透注意)
犬之力
另一种译名《犬山记》直接让人联想到《断背山》
“你知道图坦卡蒙只是一个18岁的男孩吗?”
这句台词出现在《犬之力》的中段,是一句极容易让人忽略的画外音。但看过电影令人惊愕的结局后会发现,这是一个对结局隐晦却独到的暗示,被简·坎皮恩高明而不露痕迹地埋藏于文本之中,而在全片充满符号与隐喻的影像表达里,这可能只是最不起眼的一笔。
观看《犬之力》是一个情绪被不断压抑到最后突然坠落的过程,电影被分成五个章节,讲述了上世纪20年代美国西部一对牧场主兄弟与一对寡妇母子的故事。
前四个章节刻意的留白及克制,都可以看作对细思极恐的第五章的铺垫。坎皮恩在此展现出了强大的控制力,以人物的幽微状态与情感的暗潮汹涌带领叙事的发展,并精准而巧妙地将情绪流动隐藏在丰富而充满质感的细节之中。
那些镜头聚焦的人物动作,细部特写,以及蒙大拿的苍茫景色,都成为人物心理的外化影像,随着情节的推进,塑造着紧绷的情感张力。
这一切在第五章中迎来积攒已久的迸发与崩塌,可以说直到最后一刻男孩露出若有若无的笑容时,电影的主题才得以显露。
虽然先期宣传中被部分媒体冠上“同性”的标签(甚至因为搞不清楚到底是骨科还是叔侄让人食指大动),但这部电影所意图探讨的已远非一般酷儿电影所展现的奇情或社会困境,而是从宏大且细腻的视角,展现同性情欲于荒莽中的压抑状态,以及在不自知中被文明扼杀的过程。
身处一个被如伏犬般的群山环绕又被戏称为“文明之岛”的庄园里,本尼饰演的主角菲尔是一个将自我放逐到荒野中的人,这种放逐很可能是因为其无法表露的性向。
原著写到“菲尔从不用浴缸,因为他不希望别人知道他洗过澡了。他一个月去一次只有他、乔治、还有另一个人知道的小溪……”,为进入角色,本尼戏外接近两周没有洗澡,他还一根接一根的抽烟,导致三次尼古丁中毒。
而当寡妇母子的到来打破了他生活的日常时,他对其展开了自以为是的“狩猎”,最后却反而成了狩猎的对象。
坎皮恩在这场狩猎中置放了足够多充满解读可能的符号,“病菌”是个人认为最耐人寻味的一处。这个于电影一开始已经出现的闲笔,与电影中段出现的“图坦卡蒙的诅咒”( 在逸闻传说中被认为是一种病菌)一样漫不经心,但到最后却显露出致命的威力。而这份“致命”,来自一个只有18岁的男孩。
柯蒂·斯密特-麦菲(“X战警”系列)饰演的这个男孩,纤细、敏感、弱不禁风,是一切主角所代表的男性传统气质的反面。但性别的传统价值判断在这里并不是被颠覆,而是被悬置,因为在文明与野蛮的对峙中,表面的性别气质只不过是一层脆弱的外皮。
在引发结局的关键情节里,主角珍视的兽皮被寡妇赠予了印第安人(结合血腥的美国西部开拓史,这某种意义上或许可以看作是“交还”)。
野蛮的外皮被夺走,导致了主角物质及心理层面上的双重暴露,“致死的病”由此趁虚而入,而这不动声色的诅咒却被坎皮恩精绝地处理成全片最具性张力的一场戏。
这个本该连贯的旋转镜头中出现了一次跳切,造成的跳轴效果暗示了两人关系的转变
男孩卷好烟,自己吸一口,然后把烟送到主角嘴边,让他就着男孩的手也吸了一口。相比起男孩的镜头略显疏离的景别,坎皮恩在这里给了本尼一个背光下暧昧而迷离的近景特写,用影像勾勒了一个深陷其中不自知的人物剪影。
而在另一方,男孩目光中闪烁的令人毛骨悚然的意味,则要到最后才会揭晓。
更多精彩,请见《环球银幕》12月刊!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