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读《三国演义》,我们不难得知,小说中的张郃,虽然不如真实历史上那般出彩,却也是一员不可多得的名将,而且是一员非常自信的名将。毕竟汉中争夺战时,他敢于主动向曹洪请战,并说“人皆怕张飞,吾视之如小儿耳!”显然不将张飞放在眼中,而他之后的表现,虽然败在了张飞手中,却也体现了他的能力,毕竟不是谁都能在张飞手下,坚持五十合而不败。
而除了张飞之外,他还挑战过不少名将。例如,当初他还在袁绍麾下时,曾与张辽交手,而关羽曾言,张辽的武艺,不在自己之下;他投奔曹操之后,在穰山之战三十合败于赵云之手,长坂坡之战还敢再度挑战赵云;潼关之战,即便有于禁数合败于马超在先,他也敢于出阵,与马超一较高下。也就是说,张郃不但作战骁勇,还是一个不肯服输的名将。可是,当他遇上一个人的时候,还是怂了。这是怎么回事呢?
原来,这个让张郃主动认怂的名将,不是别人,正是蜀将魏延。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力排众议,起用马谡守街亭,结果马谡不听王平忠言,舍水上山,终被张郃击溃。就在张郃率兵追击马谡的时候,魏延突然出现——“延挥刀纵马,直取张郃。郃回军便走。”也就是说,张郃见到魏延之后,根本没有交战的心思,直接就选择了退兵。他为什么不敢迎战魏延呢?
对于此事,有人认为魏延能力比较卓越,张郃不是其对手,所以张郃不敢迎战。先不说演义中,魏延在遇上张郃之前,与魏将交手的机会非常少,他主要的战功,还是攻打益州和汉中时立下的,还不至于威名远扬。再者说,张郃之前挑战过的名将,任何一个,不管是论能力,还是论威名,都不逊色于魏延,张郃没有怕其他人,偏偏怕了魏延,有些不太合理。那么他到底为什么选择避战呢?对于这个问题,小编有以下几点猜想。
一、张郃的目标不是魏延
街亭之战,张郃被分派到的任务,是阻住王平,而他也顺利的完成了任务。小说第九十五回中写道:“却说王平见魏兵到,引军杀来,正遇张郃;战有数十余合,平力穷势孤,只得退去。”之后他见马谡逃亡,于是率军追赶,打算生擒或杀死马谡,再立战功。可是,魏延的出现,并不在他的意料之中。这个时候见到魏延,他意识到自己已经没有擒杀马谡的可能性了,再加上当时魏军已取得全面胜利,他根本没必要与魏延拼杀。
二、将魏延引入埋伏
当然了,他没必要与魏延拼杀,不代表他不想置魏延于死地。既然司马懿放过马谡,却让他前追赶,是有用意的,那就是将其他掩护马谡撤退的蜀将,引入包围圈。张郃的撤退显然达到了这一目的——他退兵之后,魏延穷追不舍,结果“赶到五十余里,一声喊起,两边伏兵齐出:左边司马懿,右边司马昭,却抄在魏延背后,把延困在垓心。张郃复来,三路兵合在一处”,魏延差点被围杀,幸亏王平及时赶到,才得以脱身。
三、尊重历史
《三国演义》虽有三分假,却有七分真,真实历史上,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魏延在随诸葛亮攻打祁山,根本不在街亭,小说中让他出现了此处,就已经非常不合理了,若他再与张郃交战,不管是胜是负,都不好安排接下来的情节,于是作者直接避免了他们单挑,让张郃不战而退。
不知道大家是否认可小编的猜想呢?除此之外你还有什么观点呢?一起来讨论一下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