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冷冻技术是指:通过极低温(-196°C下)将人体或动物进行保存,希望未来的医疗科技使他们解冻后再复活治疗。
目前全球可进行人体冷冻技术的机构有4家,而我国从2017年起已有10位冷冻人,年龄最小的仅13岁。
我国首例冷冻人已沉睡4年,近况如何?
我国首例冷冻人是一位叫展文莲的女性,2017年5月8日因肺癌去世。经过她本人和亲属的同意后,由银丰生命科学研究院开展冷冻手术。
时间是冷冻手术的关键。在死亡后的5分钟内,大脑的细胞还未全部消亡,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依旧处于工作状态。银丰研究院第一时间为展文莲实施了长达55个小时的冷冻手术。
首先给身体注入抗凝血物,然后进行冷冻剂和血液的置换灌流。在低温手术台上,通过股部和颈部两部分建立起体外通路,使体内的血液逐渐被不同浓度、成分的冷冻保护剂代替。
置换血液中是因为其中含有大量水分,冷冻后会产生冰晶会破坏人体组织。而根据不同的温度选择不同浓度、成分的冷冻剂是为了减少渗透过程中的损伤。
等待人体的温度和室外的温度一样,稳定在零下190°C下后,再将她的身体放置在2000升、-196°C的液氮罐中进行冷冻,每半个月需再补充一次液氮。
目前展文莲已冷冻长达4年余年,其丈夫表示及家人每年逢年过节都会去看望她,买一束花放在保存她的冷冻液氮罐前。目前冷冻技术仍没有突破性进展,其丈夫也在本月8日的采访中表示,银丰研究院将无偿低存展文莲的身体30年,若30年后还无进展的话,他或将选择放弃。
全球已有500位冷冻人,硅谷富豪也提前预定“冷冻仓”
目前世界上共有500位冷冻人,其中不乏精英、富豪等人,甚至连《从0到1》的作者彼得·蒂尔也对此充满期待。他是“人体冷冻之父” 罗伯特·尼尔森的谜底,早早地就花费120万提前为自己预定了冷冻仓。
但其实全球首例冷冻人早在4年前就应该被“解冻”。美国心理学家詹姆斯·贝德福在1967年时因患癌去世,经过和家人的商量后他成为了全球首位冷冻人,计划50年后再解冻复活。但由于现在的技术仍没有发达到可以解冻进行癌症治疗,于是本该解冻的他现在仍被继续冷冻。
人体冷冻技术被《Live Science》列为十大人脑未解之谜,至今仍没有突破性进展。急迫地想干预衰老、延续生命“嗷嗷待哺”的富豪们又怎么等得及,他们早都开始借助一些已成熟的物质。“派洛维”类补剂就成了李嘉诚、潘石屹等富豪们的首选,落地倞东后,更是一下满足大众的需求。
其中的主要成分辅酶I,最先被哈佛实验室认证可稳定线粒体等来达到生理层面的干预老化。线粒体功能的失常被认为是人体老化的标识之一,“派洛维”类补剂中的辅酶I通过还原酶的活性和调控氧化酶,对线粒体进行保护从而达到抗缞老的目的。从后又接二连三获得了清华-北大联合中心、川大医学院、新南威尔士等实验认证,在对抗老化方面较有潜力。
除了辅酶I分子,首富贝索斯等人还布局了基因重编、脑机接口等技术,都相继获得了进展。未来冷冻技术还有机会吗?
生物技术大迸发,人体冷冻或只能变成“念想”
距离全球首个冷冻人詹姆斯·贝德福的冷冻已过去54年,生物技术简直进入了大迸发的时代。不管是初出茅庐的基因重编技术、纳米机器人;或是已经成熟落地的“派洛维”类补剂、O2ARK民用高压氧舱等;甚至国内首家验究机构时光派还研发了时光尺telo2,可以通过测量端粒计算出人体理论上的存活时间。
相较之下,冷冻技术仍在原地踏步。阿尔科生命的董事长曼克斯·莫尔表示:用医学上尚未出现的衡量标准来说,他们只是暂时休眠,就和睡觉一样,等未来有人把他们唤醒。
比起“复活”,或许冷冻技术更像是一种念想,一种告诉人们未来或许有机会的念想。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