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远县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徽省中部偏东、池河中上游,隶属于滁州市管辖,是皖东地区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县,合肥经济圈的组成部分之一。
定远县拥有悠久的历史,深厚的文化底蕴。自古便有“境连八邑,衢通九省”之称。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皖东浩浩,豪杰落落,英雄行经的皖东大地积蓄着俯仰天地的气度,四海八荒的情怀。
金戈铁马,楚汉在此争霸。抵御日寇,号角在此吹响。江淮平原上留下三百多位名臣将相的英姿,津浦铁路旁撒下两千多位抗战烈士的鲜血。
安徽定远这个被赋予“安定边界,收复远方”期盼的皖东一隅,这个崇尚英雄气节、敢为人先的农耕大县,经历了战乱的创伤,走过了刀耕火种的变迁。如今它以更加包容的心态在与自然和谐相处中,在奋进中把握自己的命脉。
侯家寨文化遗址位于现在的定远县七里塘乡袁庄村北,遗址为台形地带,面积三万余平方米,在这里出土了较为完整的陶器、骨器和石器等三百多件。
特别是陶器上的刻画纹,已经显露出中国文字的雏形。候家寨文化的确立证明了淮河流域也是中华文明发祥地之一。
商周时期定远境内为淮夷之地,春秋战国时被楚国兼并,秦灭楚后置阴陵、东城二县。阴陵、东城为定远历史上有史料记载以来最早出现的地名符号。
古老的池河奔流不息,浇灌着千里沃野。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水经注》记载“淮水又东,池水注之。径东城县故城南”。池为护城河之意,池河护卫的正是他东岸的城邑——东城。
南北朝时期,东城县为富庶之地,成为南北政权争夺的焦点,归属和建制也随之频繁变动。南朝梁武帝普通五年(公元524年),派定远将军曹世宗攻破西曲阳,收复淮南失地,将西曲阳、阴陵、东城三县并为定远郡,置定远县。寄托了“安定边界、收复远方”的愿望。由此,定远作为地名登上历史舞台,并一直沿用至今。
唐玄宗天宝四年,定远县城从东城遗址迁移到现在的县址,从此后定远县城遗址沿用至今。
从部落到邦国,从乡野到城郭。这些尘封的史画成为这个城市共同的记忆。定远从此便标注在中国地理的版图中,标注在跌宕起伏的历史故事中。
历史传说
“龙虎相驱逐,干戈事战争。千重汉围合,一夜楚歌声”。 千年古县,将相故里的定远地处南北要冲,乃兵家必争之地。历史的烟云中一幕幕英雄往事在这里上演,一批批风云人物从这里走上历史的舞台。这片古老的土地,一次又一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转向。
公元前202年,著名的垓下会战后,项羽兵败南渡淮河。今天定远县的古阴陵、东城一带成为楚汉争霸的最后战场。
据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记载“项王渡淮,其能属者百余人耳。项王至阴陵,迷失道,问一田妇,田妇绐曰左,左乃陷大泽中。”
当年项羽过淮河以后率领百余骑来到这里。他迷失了道路,就问一个正在田间劳作的田父路怎么走。这个田父指路向左,结果楚军陷入了一片沼泽地,耽误了时间,贻误了战机。这位田父名叫陈铎,“田妇指路”的典故因史记的记载流传于世,而陈铎一家却因此做了项羽的刀下鬼。为表节义,刘邦称帝后追封陈铎为“英明忠义王”,并筑祠祭祀。
据司马迁《史记高祖本纪》记载“项羽乃败而走,是以兵大败,使其将灌婴追杀项羽东城,斩首8万,遂略定楚地。”
公元前202年,项羽穷途遇灌婴,两军再次展开恶战,西楚霸王在这里走到了英雄末路。怀着强烈的悲痛与不舍,项羽带上虞姬的头颅,领着仅剩的28骑逃至今天定远县境内的东城四馈山。追兵迫近,项羽便将虞姬头颅埋葬在这里,高呼“天亡我,非战之罪”,率领最后28名将士与上千汉军死战到底。
千百年来,无数诗词戏曲称颂这段传世爱情,“至今草木忆英雄,唱著虞兮当日曲,便舞出春风”,辛弃疾所描绘的正是定远县城南30公里外美人虞姬长眠之处。墓上美人草相传是虞姬滴血而化,这凄美的传说依托着后人对英雄与美人的追思。
霸王已逝,王朝更迭。从古至今,定远历史上出了三百多位名臣将相,他们在这片土地上播撒士大夫情怀,把不屈和刚毅融入到定远人的血脉之中。
红色历史
位于定远县仓镇的王小庙无名烈士陵园,是全国最大的新四军无名烈士墓群。这里有174座坟茔和长眠于此的一千多位无名烈士。
这片无名烈士墓群主要安葬的是是在津浦路附近战争中牺牲的抗日勇士。八十多年前,这群来自五湖四海的年轻人为抵御外侵略而献出了他们年轻的生命。
1938年1月31日,这一天是农历正月初一。在日军战机和铁甲的猛攻之下,国民党部队坚守的池河防线失守,定远县城沦陷。
也是在这一年,新四军第四支队第八团奉命挺进皖东。他们利用日军兵力分散的劣势,以定远县藕塘镇为中心,创建淮南津浦路西抗日游击根据地。
而此时,国民党桂系顽军却消极抗日,积极反共,根据地面临着日、伪、顽三股势力的夹击。
1939年11月,一位化名“胡服”的中年人以新四军江北指挥部副总指挥徐海东将军秘书的身份秘密来到定远县藕塘镇活动。一时间,藕塘成为整个津浦路根据地的中心,被人们称为“小莫斯科”。
这位相貌不凡的中年“秘书”便是刘少奇。从1939年12月到1940年2月的三个月里,他组织召开了三次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
三次中共中央中原局会议期间,刘少奇同志批判了“一切服从统一战线”的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做出发展华中的战略决策,制定了反顽斗争的方针和具体任务。
短短三个多月时间,皖东抗战局面得到了迅速扭转,新四军第四、五支队先后在定远和半塔集地区给予国民党顽军以沉重打击。
两役之后巩固了皖东津浦路两侧根据地的防御,刘少奇同志当即决定成立抗日民主政权。
1940年3月17日,华中地区第一个抗日民主政权定远县抗日民主政府正式成立,江淮大地上的抗战形势如星火燎原。
新四军二师师部医院就设在定远县仓镇王小庙境内,在医院因伤不治而牺牲的战士只能就近埋葬。当时均逐人立牌,但由于敌顽的破坏,加之时间较久成了无名烈士墓群。
黄土掩忠骨,英灵激后人。血与火的洗礼,铸就了定远儿女不屈的灵魂。
民俗
“二龙戏珠”是定远县流传至今的原生态民间舞蹈,其独特的舞蹈形式至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
2012年,定远石河镇政府决定将舞龙队重新组建起来,并注入新的元素。一支由女子组成的舞龙队应运而生。
如今二龙戏珠在保留传统的同时逐渐向竞技体育迈进,多次代表定远斩获桂冠。在定远有许多人以不同的方式传承着古老记忆,用丰富的艺术形式演绎着定远人多姿多彩的生活,保存着独属于中国文化的审美样本。
水利
定远县地处长江与淮河之间的分水岭,尽管降水丰沛却因地势落差而无法大量蓄用。易旱易涝的土地上灌溉成为农业生产的一大难题。
在残酷的自然环境面前,定远儿女从未低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定远县的第一个水库朗峰水库开始修建,村民们各家各户带上干粮和生产工具。肩挑手扛,满腔热血改造山河。
凭着对把水留住的朴素憧憬,定远人民一锤一钎的打造朗峰水库,用无限的智慧和灵巧的双手完成每一项工程指标。
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全县共建成塘坝近2万面,小型水库307座,中型水库18座。然而他们没有就此停下脚步,定远人要为更富足的未来打拼。
定远治水的思路就是“江水补源,内水拦蓄,河库连通,泵站串塘”。在所有水利规划中,泵站串塘工程是最贴近民生的。所谓泵站串塘就是将低洼处的水在闲时通过泵站抽到高处,在旱季时灌溉农田。
如今全县共建设泵站串塘工程148处,串联的592口塘坝都有自己的管护人。
2014年2月4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发表社论“安徽小水利打通最后一公里”,宣扬定远的小型农田监管机制改革,指出这是安徽农业的一剂强心针。
从看天吃饭到旱田变水田,这是定远人用自己的双手创造的幸福。他们不屈的坚守,印证了人民创造历史的金规。
经济物产
定远是产鹅大县,年出栏白鹅可达600万只。定远县已经把发展鹅业养殖、实施鹅产业链作为全县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抓手,将优质的定远白鹅送上百姓的餐桌。
位于定远县炉桥镇的安徽定远盐化工业园地处皖江经济带,依托华东地区最大的定远东兴盐矿是,安徽省四大化工基地之一,这里以莨碱生产为龙头,集聚着相关制造业精细化工、新材料等产业,年产值达一百多亿元。
如今,定远盐化工业园区充满勃勃生机,他们充分利用企业之间和产业之间的链接和代谢关系,打造高耗能行业节能循环的典型。高污染行业综合治理的模范,一条环保、节能高效的新型工业化发展之路日渐清晰。传统农业与现代产业的有机融合,工业发展与绿水青山的理念贯通,定远人在发展中自我审视,在变革中寻找机遇。
勤劳勇敢的定远人正在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增添新的色彩。定远这个曾经被寄托了无限希望的名字,正在成为现实。开拓进取的定远人,将用智慧和团结继续在这片充满机遇的土地上书写更辉煌的未来历史。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