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封面新闻
封面新闻记者 王卉
愤怒是一种极为日常的情绪,我们甚至每天都会有想要愤怒的时刻,但这种情绪并不像它所显示的那么直白。愤怒的背后,是一个充满恐惧、委屈、脆弱、无助的自己,它让我们不断地向外索求,想要得到他人的关注、被他人认可,想让他人做“我们认为对的事”,长此以往,我们都有可能变成情绪的奴隶。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新书《理解愤怒》告诉我们,深度解决愤怒,实际上就是解决这些隐藏的情绪。
该书是知名心理咨询师丛非从继《自我成长的力量》后的又一本心理学力作。作者剥开愤怒外衣、从引起愤怒的诸多因素入手、理清并试图理解愤怒是怎么回事。
在书中,作者认为,理解愤怒的关键,首先是看到自己,能够明白:愤怒,并不单纯是一种向外的情绪发泄,它其实是我们对爱的召唤,对关系的渴望,是生命力想喷薄而出的愿望。它关乎我们成长与生活的很多方面:关系的建立与维护(亲子、伴侣、工作伙伴)、理解与沟通的能力、人格的养成、自我的发展与完善,等等。
这是一本让你和你爱的人重新理解彼此的爱之书。处在亲密关系(亲子、伴侣、工作伙伴等)中的人,往往因为角色、身份的羁绊和自我的削弱而易使关系变得紧张,愤怒会变得极其日常。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应该怎么办呢?作者从心理学建构的维度出发,针对亲密关系的理解与相处,给出了自己的处理建议和解决方式。
除了家庭角色,每个人都担当者一定的社会角色。当今中国社会处在巨大的转型阶段,利益关系错综复杂,无论是网络世界还是现实生活中,愤怒出现的频次和强度都很高,这极易给我们的人际关系带来不必要的对立。作者通过对愤怒的种种分析,切中这一现实处境,为读者的情绪做做“针灸”,在某种程度上舒缓个人和社会的压力。
愤怒的背后,往往潜藏着我们对他人的期待,付出了也希望得到回报。在愤怒时,人们往往会这样想:你是错的,所以你应该改;我比你厉害,你应该听我的;因为我都没这么做,所以你也不能这么做;因为我不开心,你也要跟我一样不开心;因为我爱你,所以你也要爱我。
为此,作者认为,实现情绪自由的第一步,是不把自我意志建立在他人身上。所以,理解愤怒,是拿回自主生活主导权的重要一步,不做情绪的奴隶,只做自己的主人。理解愤怒,也是重新理解自我的一个过程,它让我们明白:愤怒其实并不可怕,看到它、理解它、转化它,我们或许会获得更多的情绪自由。
理解愤怒后,你就会发现:愤怒是一种评判,愤怒是一种期待,愤怒是自我要求,愤怒是情感连接,愤怒是一种恐惧,愤怒是一种爱。
作者开创了以“探索愤怒”为主题的心理自助工具《愤怒分析表》,并随附使用指南。此表的设计连接本书的六大主题,从自身的愤怒经历出发,读者可回顾相关事件,跟着表格的提示和步骤,探索自己的愤怒,让情绪获得释放,快速深入地理解愤怒,看见自己,看见他人,让愤怒之下隐藏的爱,流动起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