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评论员
产业是城市经济发展的根基与命脉,产业链供应链则是产业发展的筋与骨。在12月10日举行的成都市产业建圈强链工作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上,成都提出大力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并明确其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点工作任务。
这不仅是成都着眼新形势、新要求,进一步增强产业生态集聚力、产业链建构力、高端要素运筹力的强筋健骨之举,更是对党中央和省委决策部署一以贯之的落地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实体经济的发展,多次指出要打好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的攻坚战,强调“产业链、供应链在关键时刻不能掉链子,这是大国经济必须具备的重要特征”。日前举行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同样指出,要继续做好“六稳”“六保”工作,保障产业链供应链稳定。
近年来,成都始终坚持产业兴城立城,已初步构建起“5+5+1”的现代产业体系。进入新发展阶段,成都迈入超大城市行列,不仅被赋予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公园城市示范区建设等一系列国家使命,更面临“双碳”目标下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硬性约束。当前,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全球范围内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风起云涌,融合化、生态化、集群化发展趋势明显;疫情影响下,全球产业链供应链正加速重构。面对一系列内外环境的深刻变化,无论着眼于自身的更高质量发展,还是抢抓机遇、担当使命,产业建圈强链都是成都的必然选择。
产业链越完整、越有竞争力,企业的集聚程度就越高,经济的活力就会越动能澎湃;供应链越协同高效,就越能产出更大的经济效益,城市的发展就会越筋强骨健。但需要指出的是,产业建圈强链并不是简单地对产业链条查漏补缺,而是一项既要补短板、更要锻长板的系统工程,要始终坚持战略导向、目标导向、问题导向,精准分析、系统集成、重点发力,推动产业发展降成本、增质效、促转型、提能级。
比如在成都龙泉驿区,聚集着10家整车头部企业、300余家关键零部件企业,产业的集群化发展降成本、提效率,给企业带来了直接效益,但汽车产业的本地配套率还有待进一步提高。对于此,成都明确提出盯链主、抓龙头,聚焦增强“带动力”,发挥链主及龙头企业的主引擎作用,推动实现“一个链主企业引领带动一条产业链发展”的良好格局。
产业强则国家强,产业兴则城市兴。实施产业建圈强链行动,全市上下要积极行动起来,统筹联动、抓好落实,一步一个脚印地扎实推进,以产业生态圈的“稳”去换取经济社会发展的“稳”、以重点产业链的“强”去换取城市发展乘风破浪的未来。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