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区“古城细胞解剖工程”阶段性成果丰硕
苏报讯(记者 胡毓菁 通讯员 戚雅婷)今年以来,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区、姑苏区古城保护委员会在保护对象普查成果基础上,开展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创新实施“古城细胞解剖工程”,对7号街坊、15号街坊、20号街坊、32号街坊4个街坊共102.1公顷内的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和历史院落进行信息采集,按照价值分类建立档案。目前,4个街坊共筛选出传统民居组群1317处、传统民居单体3015处、推荐历史建筑50处、历史院落40处,项目阶段性成果丰硕。
为保证信息采集工作有序开展,前期,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积极沟通市区相关部门及属地街道,协调获取相关资料,制定传统民居划定标准与分类依据,梳理普查信息表单,为信息采集工作奠定基础。同时,一支由园林古建、地理信息、城市规划、文史采集等领域专业人才和古城保护专家、社区志愿者等组成的“古城细胞解剖师”队伍迅速集结。
“您在这居住多久了?有没有听老人说过一些历史故事?”今年夏天,项目团队成员手持摄像机、录音笔、测量卷尺等设备,穿梭在大街小巷,逐户对建筑院落形制、建筑样式、房屋结构、建筑构件、建造年代等进行观察判断,采集居民口碑资料,为古城传统建筑“画像”。“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历史院落信息采集工作是对古城结构肌理、文化内涵等的一次深度挖掘,在全国范围内属于首创,信息采集工作以不低于95%入户率的标准开展,最终形成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和历史院落档案,为后期街坊保护更新、人居环境改造提升提供准确依据。”区古保委相关负责人说。
据悉,此次信息采集工作按照“边采集、边整理、边审核、边建档”原则开展,项目团队对现场普查数据进行分析汇总,按照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及历史院落划定标准进行成果校核、内审与数据转化,形成档案成果,并同步至古城保护信息平台,实现古城历史遗存展示“一键可达”。
作为保护区、姑苏区古保委一年冲刺行动计划重要项目,传统民居、推荐历史建筑信息采集工作将于明年10月前完成21号街坊、22号街坊、28号街坊、29号街坊、30号街坊信息采集工作。“信息采集是苏州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保护工作的创新举措,我们将系统总结古城保护信息平台(二期)项目建设相关经验,主动作为,以‘绣花’功夫做好古城街坊深度普查,力争使信息采集成果更好地服务于古城保护与城市更新,为全国古城保护基础工作提供姑苏样板。”区古保委相关负责人说。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