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情绪穿越百年和前辈的思索融到一处,
百年后的人们又将如何书写我们?
刚看到这本书的目录的时候,我就感受到了一种标题欺诈的意味。我的中学知识告诉我,这样的内容难道不应该叫“小说近代中国”吗?
当时我给自己的解释是,或许这本书的内容想要解释“现代中国何以至此”这个主题,并怀着这样的心情读了下去。
后来好奇难抑,问道搜索引擎才知道“现代小说”这样一个概念,也才知道国际上“现代史”是从俄国十月革命以来算起的说法。
想来这本书的书名是在这两个基础上设立的,这两点微不足道的知识算是这本书馈我的头一点收获。
这本书的结构是从1919年—1948年中的每一年选出1-2部最能代表当年情绪和氛围的小说,然后由二位作者各写一篇3页左右的阅读感受,后面又接着许多共读者的讨论。
真正读进去之后,我发现“小说现代中国”这个书名竟有其精妙的地方。
其中的篇目虽然已经是近百年前的作品,但几乎每一篇都像是在诉说当下人的情绪与苦衷,以至于我们甚至会觉得惊奇沮丧:我们今天所面对的苦恼,我们作为骄傲的现代人的那些苦难和烦忧,原来早在建国之前就已经被点点道破了。
随之而来的便是令人毛骨悚然的思考:原来有些问题竟已存续百年,而且已经被革命文学的文字描绘得如此鞭辟入里,那我们的进步体现在哪里呢?
我曾以为自己品尝着五四革命果实的琼浆生活,如今看来这果实实在还没结成,也只是在含苞待放罢了。
之所以称是精妙,是因为我想编作者们在起名之时并没有在预设这样的效果(起码不是以这方面为主)。而这样的效果都要归功于作者们谨慎独到的选书和真诚的富有底蕴的分享。
现代:穿越百年的烦恼
写书评的时候总是想站在全局的视角上去面面俱到地评价一本书,但就这本书的特殊结构来说,这样做实在难以动人。
拿其中一个篇目给新读者体会的话,我个人比较喜欢《潘先生在难中》这一章,作者之一孟岳也在后记中摘录了这一篇,可见在众多篇目里,这也是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一篇。
一点小满足是我和作者貌似心肠相通,假正经的话就可以说百年前的小说和我们当下大多数人的生活状态是如此相似,而其中的现实意义更是令我感到毛骨悚然。
《潘先生在难中》是叶圣陶先生在1925年的作品,简言之讲得就是中产阶级的潘先生在战乱中如何避祸的一个故事。
我想直接分享作者在后记中摘录的一段原文,大家可以尝试着把其中的部分关键词改成最近的时事和热词,相信就会和我有相似的体会:
上海的报纸好几天没来。本地的军事机关却常常有前方的战报公布出来,无非是些“敌军大败,我军进展若干里”的话。街头巷口贴出一张新鲜的战报时,也有些人慢慢聚拢来,注目看着。但大家看罢以后依然不能定心,好似这布告背后还有许多话没说出来,于是怅怅地各自散了,眉头照旧皱着。
“好似这布告背后还有许多话没说出来”这句心理描写简直令我恍惚了一下,以为自己就在上海的人群中,或者作者其实隐藏在今天的网络里。
但是今天众生的观点纷纷扰扰,这样直击痛处引人共鸣的描写却是少见得多了。
如果要写一点“读后感的读后感”的话,我是很讨厌潘先生这样的人的,就是因为这种人在当下的社会里太多太多了。但我倒不敢以“中产阶级”概括,所以只以“潘先生们”统称。
“潘先生们”对于灾难的应对能力太低,即使世界的天都变了还是紧盯着自己每日维持的家庭和工作不放,他们不愿意相信世界上有第二种生活方式,以为自己目所能及的内容就是世界的全部。
当灾难或仅仅是变故来临的时候,“潘先生们”就像是有一本薄薄的《变故应对手册》,把其中的1-10条全部试过一遍后,便可以心安理得地安慰自己尽力了,然后开始怨天尤人着挺尸。
克尔凯郭尔有一句话我怕自己翻译得太水:
To dare is to lose one's
footing momentarily.
Not to dare is to lose oneself.
如今的都市人大多紧紧抱着自己的立足点不妨.
在垃圾堆里寻找温暖,灵魂向往飞鸟,身体却似阴沟的老鼠一般,如此南辕北辙地忍受着生活,却又不得解脱之法。
而这只是一部小说在这本书中引发的一个侧面而已,这本书打出的旗号是“从小说中了解民国的历史,感受民国情绪”,但是每每让我们感觉到民国的作家们其实是在盯着我们,而我们的情绪穿越百年和革命先辈们的思索融到一处,让我们重新审视历史和自我。
其实在回答“我们该如何过一生”这个问题上,民国人要比我们容易得多。
这时候的“标准答案”显而易见——斗争就好了,他们斗争的对象是如此具象显眼。
在这个意味上,我们比民国人要孤独得多。
其实由此引申开去,我想问的是:现在斗争就不需要了吗?南辕北辙的生活方式,你要忍受到老死吗?
百年后的人类将如何书写我们的时代?
他们没有留下一部能让我们快速了解那个时代的作品。
在这个时代,写成文字的“隆冬的火堆”已不会令人们感到温暖,
饥饿更是在土地上消失得影儿都不见。
每一个人都感觉到饥寒,又惊奇地对其原因毫无兴趣。
他们对宇宙感兴趣,对梦感兴趣,对我们的兴趣犹胜于对他们自己的。
他们的科技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人文却向着不可救药的方向滑去了。
他们乐于做种种悲观的预言,然后坐着等待他们一一实现。
他们的预言还真他妈准。
内容简介
作者精选了1919—1948 年三十年间能够代表时代、反映社会面貌的40篇现代小说。“小说是一个民族的秘史”,除了政治风云、战乱变迁,小说里有普通人在“大历史”之中的心态、想法、行动,有他们的喜怒哀乐,有他们的生活细节。虚构的小说有着非虚构的背景底色,要了解现代中国的历史与情绪,最好的方法便是阅读当年广为流传的小说,与百年前的中国人沟通、共鸣。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