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湖诗刊 第 2852 期
刊名题字:蒲秉义
原创
原创欣赏
记 忆 石 磨
谢建骅
夜读宋代诗人刘子翠的《石磨》,“盘石轮囷隐涧幽,烟笼月照几经秋。可怜琢作团团磨,终日随人转不休。”诗人以灵动的笔触,介绍了可怜的石磨不知疲倦地整天跟人转不停的情景,吟诵诗句,心有感慨,脑海里似乎又萦绕起关于家乡石磨的那些过往。
在我的记忆中,早在上世纪70年代以前,农村没有机械磨面机,祖祖辈辈都是靠人推拉石磨,把囫囵的粮食粉碎加工后才吃上面粉的,它是人们赖以生存的面粉加工工具。
那时,我们生产组有个大石磨。组里的几十户人家靠这石磨,金黄的麦子才变成了白花花的面粉,做成了令人眼馋的馒头,把碎米磨成米面,做成香甜酥脆的面饼。生产组设有一个磨房,村民家如需要磨制面粉,可就在磨房里磨,也可把石磨借回家磨,因农户多,石磨特别忙,几乎是日夜不停,磨面得提前预约“挂号”。
因父母忙于大集体生产劳动,家里磨面的任务就落在了我和哥哥身上,那时,我们已上学,磨面总是凑着星期天。
这台大石磨,是由两块圆形石块组成,上层比下层厚,是粉红色的石料,直径大约90公分,石磨微凹的膛中间有一个圆圆的孔,称之为磨眼,用于投放磨料的。石磨固定在木架上,上层磨盘上绑有一根长木棍,用于推动磨盘的旋转。
轮到磨面的前几天,母亲淘了两箩碎米,在芦席上摊开,放在太阳下晒,晒到轻轻一咬就“嘎嘣”一声就收起来。既不能晒得太干,太干磨出来的面黑,不干又不出面。
加工面粉时,石磨随之发出嘎吱嘎吱、呼噜噜的滚动声,恍若在播放一首古老而又充满生机的歌。上片的磨膛上,堆放着待加工的粮食,磨眼中插着几根筷子,以减少磨眼的流量使面粉磨得更细些。我负责推磨,哥哥边管磨眼添料,又和我一起推磨。刚开始时,我就像初架格头犁田的小牛犊子,浑身有使不完的劲,把磨盘推得飞快,哥哥嘱我“慢点、慢点。”可我哪里听得进。推着推着,额头的汗珠,大滴大滴地滚落,张大嘴巴,直喘粗气,累得只好坐下歇会儿再推。再推时,速度慢了许多,我常常踮了脚,巴巴地看着盆里的粮食,盼望它们早点消失。
后来,我乘哥哥出去小解时,偷偷地将插在磨眼里的筷子拔掉,我推转石磨,只见磨眼里的碎米快速减少。等哥哥回来时,石磨上的料少了许多,磨眼上也没了筷子,“怎能这样呢?快停下。”哥哥又插好了筷子,将磨出的粗面用葫瓢舀出,倒在石磨上返工重磨。在乡下有句俗语:“推磨的本事没得,偷磨的本事倒有。”长大后才知道,这个俗语说的就是这种现象。
“磨道虽短累死牛”。推磨是很费力气的事,磨面粉时,脚手一刻也不能停。要不停地用小刷把将粮食拥向磨眼,称之为拨磨。同时,还要不停地推磨,磨道的清理,以及箩面、添料等。一圈又一圈,无尽头地走下去。这样不仅需要力气,更需要耐力和韧劲。那时的星期天,我们常常给家里磨面,虽累点,但能帮助父母分担些力所能及的事务,我们也乐意。
石磨使用久了,就变得钝拙起来,石磨的槽就要请石匠凿深,这叫“锻磨”,速度很慢。石磨一年至少要凿二次,凿石磨的工钱都是组上的农户你家二毛,他家三毛的凑拢的。石匠姓封,锻磨时,他戴着平光镜,慢悠悠地用锤子敲打钢钎,将石磨的槽一点一点地凿深。那比手指还粗的钢钎也锋利,在石匠的用力敲击下,直凿得磨石的粉末四溅。凿磨的清脆响声,在小村荡漾开来,传播到村子的角角落落,引得爱看热闹的孩童竞相跑来观看,目不转睛地围着石匠看他凿石磨。
封石匠一心一意地做他的活。随着地面和石匠的胸前落了一层小石粉。石匠凿好了一边,又接着凿另一边。一台石磨要凿上几天的时间。凿好的石磨用手一摸有明显锋利感,合拢放在磨斗里,像一个吃饱喝足的汉子,精神又抖擞起来,浑身充满了力量。
石磨作为传统的粮食加工必备工具,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时期,据说石磨乃战国时期的鲁班所发明,最初 叫皑(wei),汉代始称磨。在乡下,石磨也用来磨豆腐,元代诗人张劭在《咏豆腐》写到:“漉珠磨雪湿霏霏,炼作琼浆起素衣。出匣宁愁方璧碎,忧羹常见白云飞。随着时代的变迁及社会的发展,石磨如今已完成了历史的使命,退出了历史的舞台,但它见证着岁月的逝去与社会的进步。
光阴荏苒,几十年匆匆而过。进入城里的我,喜欢吃母亲做的面饼,城里虽有的卖,因为都是机器做的,味道相差甚远。石磨留下了记忆点滴,有思念的味道,有流逝岁月的情思。石磨代表着一代人曾经的生活,也留藏了一段记忆 ,抚今追昔,缅怀过去,更好的珍惜现在。
谢建骅, 江苏盐城大纵湖陈王村人,大专学历,无锡市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
喜欢写作,几十年笔耕不辍,追逐梦想,放飞希望。从1990年至现在,先后在人民日报、扬子晚报、现代快报、青海西海都市报、莫愁、盐阜大众报、苏州日报、无锡日报、盐城晚报、江南晚报、姑苏晚报、泉州晚报等报刊杂志发表了三百多篇作品,作品收入三十多种专辑,部分作品被选入中学语文试卷“阅读试题”,参与采访、编写《最美劳动者》、《惠山好人》、《遇见最美》、《钱桥好人》、《亲历者》、《我与共和国同龄》、《党旗下》、《话说古钱币》、《风采录》等书,有多篇征文获奖,出版了散文集《芳草集》、《春柳集》、《笔尖下的幸福》《淳化寺传说》。
「小编推荐poetry appreciate」
更多原创作品阅读
请点文末话题标签
太湖诗刊
冰火文化传媒 承接
词曲创作、个性音乐定制、编曲
影视、动漫、电子等各类音乐制作
企业宣传片、广告片、各类视频、MV拍摄
进口工艺品 各类礼品定制
电话:0510-82038668
拍摄案例
青山之春
太湖诗刊
顾问
周解清、浦学坤、叶延滨、金山、安娟英
艺术顾问
蒲秉义、山奇
特约主播
翁恬敏、邹君燕、马岚、月下泛舟、傅羽、李恩忠、建林、王义淮
太湖诗刊
凝心 聚力
总编:杨红,音乐诗人、词曲作者、独立音乐制作人。《太湖诗刊》创刊人。
主编:山林,制片人、编导、诗人。
主编:葛瑞文,策划、广告设计、摄影。
执行主编:兔漂,图文设计、艺术设计、采编。
副主编:YOYO,国际资讯采编、新闻采编、摄影。
投稿邮箱
1226431780@qq.com
taihushikan@163.com
非原创首发、非独家勿投
感谢您的支持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