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正安县曾是全国扶贫开发重点县,也是遵义市唯一的深度贫困县。2013年以来,正安县大力推动吉他产业发展。2020年,正安吉他年产量600万把,年产值接近60亿元,成为全球最大的吉他生产基地。8年时间,正安吉他产业实现从无到有,从有到优的跨越,成为脱贫攻坚,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殿堂里的西洋乐器如何“落户”黔北山区的边陲小县?近日,记者实地探访,揭开正安吉他产业的发展“密码”。
引回吉他产业链
正安是劳务输出大县。正安常年有超过20万人在外务工,其中,有将近6万人在广东等沿海地区的吉他制造厂工作。“从原材料进口、生产,到销售、开琴行,广东吉他产业全链条上都有正安人。”正安县就业局职业能力建设工作负责人陈坤华介绍。
2012年,正安启动“筑巢引凤”,号召乡友返乡创业,变劳务输出为“雁归兴正”,吉他产业成为目标。
2013年,正安建起国际吉他产业园,为企业提供标准厂房,并实行“三年免税收,十年免房租”等优惠政策。1993年就外出务工的郑传玖将在广州的神曲乐器制造有限公司搬回正安。第一批有六七家吉他企业入驻正安。
“过去,机器零部件坏了,要去外地买,企业得停工两三天。”贵州金韵乐器有限公司总经理刘江波介绍,而现在,无论是生产吉他的机器零件,还是吉他配件,都能在吉他产业园找到。通过政府和企业间的关系网络大力招商引资,正安吉他产业形成集聚效应。
截至目前,贵州正安经济开发区共有104家吉他生产及相关配套企业,涵盖吉他生产、销售、物流、培训等类型企业。身处沿海的吉他产业链,正在正安落地生根。
强服务,定标准,兴文化
既要引进来,也要服务好。正安实行“干部包保政策”,为企业提供“贵人服务”。“企业遇到问题只需找到对接的干部,只要是合理诉求,包保干部都会想法设法解决,为企业省时省力。”贵州正安经开区办公室副主任叶斌介绍。
除政策等“硬”支持以外,正安还为吉他产业提供“软”服务。
一是建立行业标准。2020年6月,正安县市场监督管理局牵头制定的《正安吉他》团体标准正式施行,规范了吉他原料及产品加工、包装销售等环节。今年7月,正安县人社局牵头制定《吉他专项职业能力考核规范》并通过贵州省专家组评审,规范了吉他制造技能人才评定。
二是培育吉他文化。占地2000平方米的吉他广场成为当地的特色地标,街边护栏点缀着音符和吉他元素,火锅店里也挂着当地生产的吉他……吉他成为正安家喻户晓的乐器。正安还通过吉他文化进校园、吉他音乐节、《吉他兄弟》电视剧等形式推广吉他文化。“形成人人知吉他、人人懂吉他的浓厚氛围。”叶斌说。
完善人才培养体系
走进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乐器修造实训基地,三两学生正在手工打磨吉他音孔。十几把半成品吉他并排悬挂于架子上,等着学生们来上弦。
为培养吉他制作人才,2018年,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增设乐器维修与制造(吉他)专业,教学生制作手工吉他。专业开设之初,学校与10多家吉他企业进行座谈,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编写教材。“学生能直接上手,企业都抢着要。”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校长张信强介绍,今年,第一届乐器修造专业的42名毕业生中,39名留在园区吉他企业工作。目前,正安县中等职业学校乐器修造专业共有3个全日制班,在校学生158人。
“正安吉他产业能发展起来,最核心的就是人才。过去靠在外务工的正安人带回来技术和管理人才,现在通过校企合作,为吉他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正安县委宣传部副部长杨德波说。
本报记者 苏 滨 陈隽逸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