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约旦王室发布了圣诞/新年全家福,只看照片人物的话,你很难相信,这是一家中东的穆斯林王室成员。
与差不多同日发布照片的几个基督教文化圈的欧洲王室全家福放一起,也丝毫看不出什么违和感。
左上比利时王室;右上西班牙王室;右下英国王室
特别是约旦王后拉尼娅,气质高雅,衣品不俗,长期引领高端时尚风潮,是第一个被西方美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的女性。
而且,她还和天主教国家背景的西班牙王后莱蒂齐亚,颇有亲姐妹姐妹的感觉。
两人同框
好似,对于一个非基督教文化圈的知名女性,西方人叫她为“xx世界的戴安娜”,当属一种非常鲜明的肯定和赞美。
即便就拿拉尼娅王后来说,她虽然是巴勒斯坦难民的后代,但家境并不差,年轻时属于一枚妥妥的学霸,美国名校毕业,先后在花旗银行和苹果任职,能熟练运用四种语言。
而且,拉尼娅出身平民家庭,但却非常成功地融入了王室圈子,和约旦国王连生了四个子女,夫妻和谐,子女乖巧(大儿子是王储),几乎没传出过任何绯闻。
老实说,各方面,拉尼娅相较于差不多悲伤了一辈子,少女时代属于学渣的戴安娜而言,堪称妥妥的人生赢家。
原本夫妻两人看起来年纪差距不大——阿卜杜拉国王大了拉尼娅王后9岁
但进入中年后,画风就是这样了,当然,国王他老人家也算是保养得当,但搁不住老婆更会保养
但是,可没有人说过,某个欧美世界的魅力女性是“西方的拉尼娅”。
可能...你要是对着一个西方人说这种话,人家看你的表情估计类似于国人听见印度人说“上海是东方小孟买”时的样子吧……
更有意思的是,多年来,被西方誉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的,共有三名女性。
除了约旦王后拉尼娅,还有摩洛哥的红发王妃萨尔玛。
跟肤白貌美的红发王妃相比,国王的外貌,确实过于朴实
萨尔玛同样是个高智商的学霸,婚前在IT行业做的风生水起。
被国王穆罕默德六世苦追多年后,萨尔玛终于同意了求婚。为此,穆罕默德六世直接立法,废除了全国范围内的一夫多妻制,并自己以身作则,建立现代模式的王室家庭。
儿女双全的王妃
婚后,萨尔玛经常四处奔波,参加各种社会活动,无论是在国内还是国际上,口碑都相当高。
后来,穆罕默德六世的新闻官将萨尔玛叫成了国王的“前妻”,变相承认了两人离婚的事实,但萨尔玛依旧保留了王妃的头衔,还多次被媒体拍到和儿女在海外惬意的度假,生活状态还是很不错的,打破了之前人们猜想她被“软禁”或者被灭口的谣传。
而且,离婚后,穆罕默德六世也从未“黑”过前妻半个字。加之,他们的长子作为王储,将会是下一任国王,萨尔玛日后的生活,并不会因婚姻的结束而走向悲剧。
所以,这位“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论学识、美貌和命运,也不比戴安娜差。
而第三位“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就更让人开眼了——曾经被拔高和美誉的无以伦比;而随着国际环境和利益集团好恶的改变,又被迅速“黑化”,之间甚至连点过度都没有。
这位“戴安娜”就是叙利亚第一夫人——阿斯玛·阿萨德。
2010年12月9日,法国爱丽舍宫,阿萨德夫妇受到了萨科齐总统的热情款待,此时,叙利亚反对派已经开始闹事了
2005年,阿萨德夫妇出席大马士革新歌剧院落成典礼时,美国《纽约时报》这样描述这对年轻时髦的总统夫妇:
“他们在一起,与(歌剧院)建筑形成了一种视觉上的和谐:高挑、苗条、年轻,他们仿佛代表了世俗的西方-阿拉伯融合体的精华,医生出身的高雅总统,还有他迷人的英国出生的叙利亚妻子、前JP摩根银行家、叙利亚人自己的戴安娜王妃。”
阿拉伯之春几个月前,手拉手在法国进行圣诞采购的阿萨德夫妇——虽然他们是穆斯林
早在奥斯曼帝国时代,叙利亚地区就被法国势力渗透。到了一战后,奥斯曼帝国崩溃,叙利亚先是当了法国委任统治地,后又被英法哥俩联合瓜分,尤其是法国,在叙利亚大地上,很是卖力的播撒了不少“法兰西风情”。
因而,相比中东国家,叙利亚的上流社会成员们,向来过得非常西化和时髦,多有长期在欧美生活和受教育的背景。
第一夫人阿斯玛来自叙利亚颇有声望的阿克拉斯家族,本拥有英国和叙利亚双重国籍(内战后被英国单方面取消了国籍,还冻结了她的在英的资产),母亲是一名外交官,父亲是一名医术高超的心脏外科医生。阿斯玛在伦敦土生土长,只有度假才会偶尔去叙利亚“老家”小住。
白衣女孩,就是在伦敦上中学时候的阿斯玛
阿斯玛也是个学霸,在一家投资银行工作,还精通计算机编程,能熟练运用五国语言。
她本来都收到了哈佛大学商学院的研究生录取通知书,但着急去跟巴沙尔结婚了,没接着读研。
当年,从小接受全盘英式教育的阿斯玛,曾经一度成了西方国家和时尚界的宠儿,《纽约时报》、《巴黎竞赛画报》都争相称她为“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王妃”,德国《每日镜报》说她是阿拉伯世界的“美丽轴心”。
时尚杂志Vogue曾这样形容她——“阿斯玛是最具吸引力的第一夫人……沙漠玫瑰”...
她的丈夫巴沙尔总统,也拥有在欧美世界长期学习工作的经历,非常的西化,颇具绅士风度。
本世纪初的阿萨德一家
巴沙尔总统刚上台那会儿,曾一度跟西方非常交好,他本人倡导世俗化的生活,还主动向西方学习,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改革,这个时期也被称为“大马士革之春”。
在那段岁月中,巴沙尔夫妇成了西方各国首脑的“座上宾”,白金汉宫、爱丽舍宫、马德里王宫都用过膳,喝过下午茶。
比如,2002年12月,巴沙尔夫妇出访英国,受到了英国女王亲切接见,与时任首相布莱尔共进晚餐。后来,英国方面还考虑过给巴沙尔授勋骑士。
和女王陛下亲切会面
在爱丽舍宫,时任总统萨科齐还跟巴沙尔老友般的拥抱。几个月后,法国就往叙利亚扔炸弹去了,称巴沙尔是暴君
没成想,各种溢美之词,在2011年春天,戛然而止...
2010年,时任美国参议院外交委员会主席克里曾愉快的和巴沙尔夫妇共进午餐,并“真诚地”表示——白宫认为叙利亚和总统巴沙尔是重启中东和平进程的重要参与者……美国和叙利亚彼此都有浓厚兴趣就中东和平进程进行坦诚交流。
而到了2013年,还是这个克里(此时担任国务卿),又开始义正言辞的批判——巴沙尔是中东和平的“障碍”、“需要推翻的暴君”。
同期,西方媒体开始无情揭露了阿斯玛的“真实嘴脸”——指责其生活奢侈,利用特权榨取民脂等等,迅速把她丑化成了一个披着美丽皮囊的巫婆形象。
这就让人奇怪了——按照西方盛行的“文明冲突论”,叙利亚当属中东伊斯兰世界最世俗化的国家之一。
巴沙尔夫妇所在的叙利亚阿萨德家族,属于伊斯兰教阿拉维派,是什叶派中的一个世俗化小众派系,教义习俗与主流的伊斯兰教派有很大差别,融入了一些基督教马龙派和当地原始宗教因素~不封斋,不行割礼、不朝圣,还严格执行一夫一妻制。
他们祈祷的时候会念福音书的段落,进圣餐饮圣酒,不但过圣诞节,还过复活节!
2016年,叙利亚总统阿萨德夫妇同修道院的孤儿“欢度圣诞” ,黑袍女性穿的是基督教马龙派道袍,非穆斯林布卡
2018年,还在癌症化疗中的阿斯玛和烈士子女一起欢度圣诞
而且,叙利亚第一家庭,巴沙尔和阿斯玛分属两个互视异端的教派——什叶派和逊尼派,但却过得和谐美满。此外,巴沙尔政府的高官也不乏什叶派,或者基督徒,巴沙尔的姐夫同样是个基督徒......在叙利亚,伊斯兰文明根本没形成对基督教文明的“冲突”;
2020年1月,巴沙尔与普京参观大马士革的圣母玛利亚教堂,跟大主教相谈甚欢。期间还引用了不少《圣经》典故
反倒是欧美支持的反政府武装,旗下的一些派系,宗教极端主义色彩鲜明。
加之,从与西方和北约成员国们的各种“甜蜜往事”,还有阿萨德家族世俗化的统治的角度看,显然,宗教和意识形态并不构成主要矛盾。
那么,是什么让老友变新仇,把叙利亚的巴沙尔政权定义成了要灭之而后快的对象呢?
西方给出的理由,非常之高大上——推翻独裁暴政,还政于民,实现叙利亚的民主自由。
当然,叙利亚内战,确实跟阿萨德家族的父子传承的专制模式有点关系。
美剧《暴君》影射的就是阿萨德家族
可全仅凭这一点,也很难解释全部。
像美国的坚定盟友——沙特,还坚持着源自中世纪的沙里亚法(比如,通奸罪处以石刑),甚至连近代国家的标志——宪法都没有,还严禁政党活动...但却跟以美国为首的整个西方世界,大部分时候,都相处的无比和谐。
实际上,虽然表面上看,叙利亚的动荡是由巴沙尔政权与反对派的矛盾引起的,但更关键的,还是西方世界在没有底线的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
显然,后者起了主要作用。
巴沙尔刚上台的时候,虽然走了亲西方路线,但在并没有直接一边倒,还保持着跟俄罗斯的友好合作,同伊朗的关系也在不断缓和。
而叙利亚的位置非常关键,是俄罗斯在中东地区硕果仅存的据点和南下印度洋的通道或者进入东地中海的主要通道。
渐渐地,西方觉得,这个看起来很绅士的眼科医生,并不乖。
那么,要想封堵俄罗斯,顺便遏制伊朗,很显然,换掉巴沙尔,在叙利亚重新搞个亲美政府最有效。
于是人们看到,当巴沙尔政权有利于自己利益的时候,西方世界就说他们夫妇一个是绅士,一个是“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而当西方发现巴沙尔不如自己想象的那么“听话”、“好用”,换掉他可能会获得更大利益时,就赶紧“安排”他暴力镇压示威群众、使用化学武器。让巴沙尔瞬间变“暴君”。
然后,阿斯玛就成了前“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了。
2021年,阿斯玛在国内出席活动
相比之下,咱们说的第一位“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拉尼娅王后,她的祖国约旦,则属于中东地区跟西方关系很不错的国家,同时,约旦也是阿拉伯国家里边极少数跟以色列建交的国家之一。
特别是在接受中东难民问题上,半个多世纪以来,约旦一向很有担当,是个非常负责任的国家(前面也说过,拉尼娅王后就是巴勒斯坦难民的后代),帮助西方减轻了不少压力。
无论国内国际,阿卜杜拉二世国王和拉尼娅王后的威信都很高。
前几年伊斯兰国肆虐的时候,曾经烧死一名约旦的飞行员,阿卜杜拉二世便亲自驾驶飞机去轰炸伊斯兰国
最后简单说一下这几位“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们为什么没有穿罩袍或者戴头巾,全都以非常世俗和时尚的形象示人。
事实上,所谓的罩袍遮面,并不是穆斯林女性的传统服饰。
《古兰经》里,有关女性着装的段落,也仅仅是劝导女人们在公共场合应该遮住羞体,避免薄透露,这样大家知道你是一个良家妇女,才会尊重你。
同时又告诫人们把首饰之类的奢华物品遮避起来,其本意多是在强调人的平等性,劝你别炫富,以便让不同阶级的人都愿意皈依这个宗教。
大家可以看看中世纪的阿拉伯神话《一千零一夜》,故事里的女性都是美丽智慧且大胆的,穿着华丽、性感。
至于要遮蔽到什么程度,后世不断发挥,出现了版本各异的解释,在伊斯兰教多如牛毛的派系当中,具体执行的时候,有的温和世俗,有的保守苛刻。
2018年,叙利亚总统办公厅发布的巴沙尔在医院病房探望妻子时的照片,无论是衣着还是动作表情,更像西方夫妇
就说前面提到的约旦王室~哈希姆家族,那可是圣裔,沙特占领麦加前他们一直是那里的埃米尔(穆罕默德没有男性继承人,哈希姆家族是他女儿法蒂玛的后代)。
而这个自带宗教光环的家族,却一直开心地享受着世俗生活,女眷们穿着时髦,男士们不留大胡子...
作为“圣裔”,他们不缺乏权力或者声望方面的“安全感”,反倒不太讲究强调宗教和传统的力量了。
阿卜杜拉二世(当年还是王储)和拉尼娅和婚礼
两人婚礼上欢乐的共舞
无论怎么着,信不信真主,信到怎么个程度,真的跟穿什么没太大关系。穿衣戴帽的习惯和宗教与政治,并没有必然的关联。
而至于“阿拉伯世界的戴安娜”这个头衔,看似在表达时尚话题,但其实,更像是一个国际政治的“风向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