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没什么能挣钱的,一年到头养两头猪,年底卖了就挣个两千块......有些人可以进山找点中药材(重楼)卖,后来就越来越难找了。”党员啥妈双门回忆起过往,2017年以前,白岩湾村主要以种植玉米、竹笋为主,土地产值效率低,群众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工收入、农业收入等,2014年人均年收入仅有2500元。
近年来,各级党委、政府的亲切关怀下,白岩湾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农特产业,坚持“长短结合、点面覆盖、持续发展”的原则,探索种养殖业并举的富民产业体系,充分利用各项帮扶政策,鼓励村民发展小型种养殖产业,如今啥妈双门作为养殖示范项目带头人,养殖生猪40余头,带动周边20余户群众发展养殖,作为艰苦奋斗、脱贫奔康的代表人物,曾参与白岩湾村驻村工作队拍摄“白岩湾人物故事”纪实视频,在里面她说起养殖技术头头是道,说到党的各项惠民政策她充满感激、眼里有光。
同样不停感激党和政府的还有贫困群众吉克马日,紧跟政府步伐,在党和国家政策支持和帮扶干部出谋划策下,2015年-2020年先后申请整村推进项目、产业入户奖补促增收项目、五小产业发展资金发展猪、羊养殖,2017年底,吉克马日搬进了易地搬迁集中点的新家,将重心转移到养殖跑山猪上,进一步扩大养殖规模。像他这样的专职养殖户白岩湾村有32户,其中有养殖肉牛超过30头的家庭农场,也有养殖育肥猪、母猪40头以上的专业合作社。
(分到集体经济分红的村民笑得合不拢嘴)
为发展属于本地特色的产业品牌,自15年以来,在乡党委的调研实践中,争取项目,争取资金,前后尝试蔬菜、林果等产业,新建主导产业藤椒697亩,脆红李500亩,茶叶250亩,最终引导村民自主发展口碑销路俱佳的竹笋产业1500余亩,于是,每年的三月、九月成为了村民们最期待的“采笋月”。
白岩湾村民小组组长尼尼日罗就靠着培育本地三月笋竹苗的技术,每年能培育20万株竹苗,销售收入上10万元;贫困群众尼尼转一则申请了小额信贷用承包土地种植竹笋上百亩,“到了八九月竹笋长得好,还要额外请人一起采摘。”尼尼转一隔着视频跟帮扶干部“报喜”道,“大竹堡的竹笋名声是传出去了的,完全不愁没得地方卖。”虽然辛苦,但是回报丰厚,白岩湾村村民们都鼓足了劲儿,努力让自己的“腰包”鼓了起来。
(远近闻名的马边竹笋)
产业发展了,村民们的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白岩湾村成功实现了“经济稳增收、产业有保障”这一目标,到2019年底全村贫困发生率降至0%,2020年人均年收入达到了11285.8元。
(来源:马边彝族自治县人民政府网站) 【投稿、区域合作请私信或发3613378752#qq.com24小时内回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