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9月1日,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除了西欧战况火热外,苏联也在同年11月30日悄然发动了对芬兰的袭击。
在当时,苏联与芬兰无论是综合国力还是军事实力都相差悬殊,本以为这是一场毫无悬念的战争。然而芬兰虽然看似弱小,却凭借精妙的战术给予苏联重重一击。虽然最后苏联还是赢下了这场战争,却为此付出了十分惨重的代价。
芬兰与苏联之间积怨已深
芬兰曾经是瑞典的殖民地,在瑞典被沙皇俄国打败后,芬兰便被割让给俄国,不过却拥有着一定的自主权。但在19世纪末,俄国却收回了芬兰的自主权,并试图进行文化渗透,从而在语言与政治等方面同化芬兰。
虽然这一目的最终并未达成,但却大大损害了芬兰与俄国之间的关系,也为双方日后的冲突埋下伏笔。
1917年12月6日,芬兰正式独立,不过还是受到德国的控制。次年,芬兰国内在建设与发展的路径方面又存在争议,因而爆发了芬兰内战。其中苏联所支持的工人政府并没有取得最终的胜利,芬兰也自此走上了一条资本主义道路。因此,此时的苏联对芬兰怀有敌意,一方面是由于所支持的红军并没有取得胜利;另一方面则是因为芬兰与德国之间关系紧密。
1920年,芬兰趁着苏联还处于内战期间,便迫使其在领土边界方面作出了让步,并签订了相关条约。自此,芬兰得以将自身边界推进到距离列宁格勒只有区区32公里。
在当时的苏联看来,芬兰趁人之危这一举动显然不道德,再加上如今芬兰的边界线过于逼近,给苏联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因此,两国之间关系更是急速恶化,陷入到紧张的敌对状态。
除此之外,芬兰与苏联之间还存在有历史遗留下来的民族问题、意识形态问题等多重问题,这些问题在短时间内根本无法得到彻底而有效的解决,只会日久积压,从而逐渐加深两国之间的矛盾。
苏联大举进攻芬兰
1932年,苏联与芬兰之间签订了《苏芬互不侵犯条约》,两国关系有所缓和,但并未真正改变对抗的局面。随着芬兰与德国日益紧密的往来,苏联又开始心生不安,反复要求改变两国边境,然而却始终被拒绝。
为了尽快建立起抗击德国的“东方战线”,苏联甚至不惜割让两倍领土,只为让芬兰边境线远离列宁格勒,然而这一提议依旧被芬兰果断拒绝,于是苏联决定直接出兵芬兰,扭转目前的局面。
1939年11月26日,苏联一手炮制了“曼尼拉事件”,并在事后声称芬兰要为此负责,更重要的是需要将军队后撤20到25公里。对于这一无理要求,芬兰自然是果断拒绝,于是苏联便借此机会废除了之前所签订的条约,并于11月30日正式发动了对芬兰的战争。
芬兰以弱敌强,让苏联付出巨大代价
苏联此次出兵芬兰,共计动用了23个师45万,武器装备更是不计其数。而芬兰全国人口在当时也不到200万,更何况所能使用的武器装备也远远落后于苏联。在如此悬殊的实力差距下,芬兰却并没有退缩,而是奋起反击,并采取精妙的战术,重创了苏军。
这次战争的主要战场便位于双方颇具争议的边界处,由于正值冬季,所以士兵作战条件十分恶劣。而苏联所派出的又恰恰是重装部队,面对如此恶劣的天气与环境,连生存都成了一件难事,更别说行兵作战了,这些士兵在极端严寒的天气下几乎丧失了大部分作战能力。连引以为傲的制空优势都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反观芬兰一方,由于所派出的都是轻装部队,再加上熟悉地理环境,所以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而且芬兰利用气候寒冷这一特点,专门针对苏联军队的野战厨房与补给车队,通过切断对方的供给,让他们无法在天寒地冻中吃上一口热食,从而严重打击到对方的士气。其中苏联44师的师长就是因为丢掉了足足55个野战厨房,让无数士兵在极寒天气下连口热食都吃不上,这才被处以死刑。
虽然芬兰在战术上胜于苏联,也打出了不少以少胜多的战役,但芬兰整体实力还是远远比不过苏联,所以这场战争最后还是以苏联胜利而落幕。不过苏联也因此且国家声誉受损,并被卷入了国际舆论漩涡,甚至影响到面对德国的备战。
这场强国与弱国之间的战争,可以说最后并没有真正的赢家。芬兰面对实力强悍的苏联并没有选择退缩与避让,反而凭借着坚定的反侵略意志,迎难而上,利用地形与气候等因素制定了相应的作战计划,并给予苏联沉重打击。而苏联完全是因为过于轻视芬兰,并且没有根据气候以及环境提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这才损失惨重。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