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战初期,坦克已经成为地面武器装备食物链中的顶级存在,绝大多数的战场损失都来自于同等火力水平的敌军坦克与反坦克炮。但对航空器而言是另一回事,首先坦克的侧后方与顶部装甲是很薄弱的,其次普通坦克缺乏有效的对空射击手段。诚然,空袭对单个点目标的命中和摧毁率都不理想,但谁也不想靠“概率学”保命不是?
空对地典中典,应该没人想在地面上挨揍才对...
作为坦克和航空器的大规模使用方,英国人自然很早就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早期的坦克上英国人尝试了莱克曼(Lakeman)高射机枪架,虽然获得了较高的射击角度,但是射手必须要以站姿射击,也就是说要把腰部以上暴露在炮塔之外。为了取代这种复杂无用的设备,英国人还开发了帕里什-卢尔沃斯枪架(Parish-Lulworth-Mounting),也就是常说的PLM机枪架。PLM可以用于一挺布伦或是双联维克斯K型机枪,射手也能方便地在舱口进行对空射击。不过高射机枪只是权宜之计,是一种绝境下的自我保护。更别提操作机枪的只能是不直接参与到坦克主炮开火的车长,他可是车组灵魂人物,让他负责这么危险的任务是不合适的。
莱克曼高射机枪架,正在安装布伦机枪,可以看到其复杂的结构
PLM机枪架,安装了双联装维克斯K型机枪
高射机枪很难直接伤害到来袭的飞机,所以最好的解决方法是研制一种专职防空的随伴车辆。英国人想起了早在1940年就被放弃的Mk.VI轻型坦克。一番鼓捣后,军械局推出了Mk.I轻型防空坦克,将原本炮塔里的15mm BESA机枪换成了4联装7.92mm BESA机枪。不过这仍然是一种低效的武器,4挺轻机枪的火力在40年代无论怎么说都是不够用的,更别提全车只有10-14mm厚的装甲(这还是加强过的)。
Mk.I轻型防空坦克
1942年夏天,英国人开始研制新型防空坦克。新车辆必须具备与坦克相似的机动性,也就是说只能以履带作为基本行驶方式。而坦克装甲应以防御20mm火炮为基准,不过并不需要防御40mm级别的火炮,因为那样的话车辆会携带过多的装甲。至于最重要的火力属性,新车辆应具备在1000码(914米)上摧毁敌方飞机的能力。对于在42年前后淘汰了一大批轻中型坦克的英国陆军来说,合适的地盘很容易找到——十字军轻型坦克(Crusader)就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十字军Mk.III,摄于1942年12月的突尼斯
1942年10月初,更名为十字军Mk.I防空坦克的新车辆在卢尔沃斯试验场进入试验阶段。比起10mm的Mk.VI,30mm正面装甲的十字军就让人放心多了。设计师去掉了原本的炮塔,改成了一门40mm博福斯防空炮。不过新炮塔显得不那么令人满意:为了能让防空坦克快速反应,也就是说在主发动机不启动的情况下转动炮塔,所以新车辆的设计指标包含了炮塔辅助电机。但十字军防空坦克的辅助电机非常难以启动,有时甚至根本无法启动。炮塔的配平也不合理,在平地上行驶时也会不受控制的左右晃动。
十字军Mk.I防空坦克,使用了十字军Mk.III的底盘
改进后的车辆在1942年11月2日进入第二次测试,在600码(548.6米)的距离上对固定和移动目标进行了射击。40mm防空炮连发射击产生了巨量的烟尘,让炮手难以观察目标,更遑论精确射击了。不得已之下,设计师只能建议炮手采取“较快速的单发射击”。不过设计师添加了一项有益的改动,他们给炮塔旋转电机设计了两个挡位,较快的挡位用于追踪高速移动的空中目标,较慢的挡位用于精确射击地面目标。
十字军Mk.II防空坦克,双联20炮显然是更加优秀的火力配置
不过十字军Mk.I只是个临时性的解决措施,军械部打一开始就没想在它身上浪费时间,所以很快推出了十字军Mk.II。十字军Mk.II将40mm博福斯改成了双联20mm厄利空,450发/分钟的射速显然是更加适合近距离防空的。十字军Mk.II将原本的30mm正面装甲增加到了50mm,考虑到车辆侧面也是50mm的防护,这已经是将原本“不需要过度防御”的设计标准完全抛到了脑后。Mk.II最引人注目的是炮塔上的改进,新设计的炮塔采用了液压驱动的双伺服电机,炮塔的方向机达到了每秒55-60度,高低机也有每秒25-44度的高性能,配合负7度到正70度的垂直射界,新车的灵活性达到了很高的水准。
十字军Mk.II,注意其完全封闭的炮塔,对于防空单位来说,这是非常糟糕的设计
不过事情也并非一帆风顺,随着射击试验的进行,封闭式炮塔也暴露了其固有缺点:首先是炮塔内通风困难,短时间的持续射击就足以令车组窒息。其次是车组的视野极差,炮手只能依靠瞄具视角观察目标,而装填手如果不把头伸出炮塔则是完全的睁眼瞎。考虑到十字军Mk.II取消了车长席位(炮手兼任,和两名装填手组成3人炮塔),车辆的战场感知能力下降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级别。乘员的工作环境也很糟糕:炮手不仅要揽走两人份的工作,连发射击时瞄准具也会随着炮管剧烈跳动,非常难以使用。装填手们的工作也没轻松多少——单个60发20mm火炮弹夹重达60磅(27公斤),更别提一人还得兼任无线电员。最让测试人员不满的是,十字军Mk.II取消了用于紧急启动炮塔的辅助电机,为了防御空中突袭,即使是停车状态也必须保持主发动机开启。
送去前线的十字军Mk.II
这些设计上的缺陷连同炮塔双伺服电机可靠性差的问题一度令军械部抓狂,但前线对于伴随防空车辆的急切需求又不能视而不见。所以英国人采取了相当“英国式”的解决方案——有问题的十字军Mk.II防空坦克先行量产,同时改进车辆本身推出更加完善的防空坦克,即十字军Mk.III。
十字军Mk.III防空坦克,注意和II型的区别:驾驶员右侧的无线电设备和20mm火炮上方的维克斯K型同轴机枪
设计师将十字军Mk.II防空坦克的电台从炮塔移到了车体驾驶舱,以便腾出更多空间,并且将装填手减少到一人,在维持4人车组的情况下编入一名车长。虽然他必须将头伸出舱门才能看见东西,但也总比什么也看不见来的好。炮塔通风也进行了改良,现在车组可以放心地在3分20秒内打空全部480发弹药而不用担心被废气憋死。车长的存在(其实是一名装填手战位后移)也平衡了炮塔重量,现在炮塔在10度的倾斜地面也可以旋转,再高了就没法转了!使用新炮塔追踪目标容易了许多,但连发射击烟雾挡住炮手视线的问题是没法解决了。测试人员对车辆的总体评价为“差”,并且建议车长朝后坐以最大程度利用人体重量进行平衡...不过测试人员也承认,如果只是以“是否能够作战”而言,十字军Mk.III已经能够胜任了,虽然听上去无奈的成分更多一些。
英军第29装甲旅装备的十字军Mk.III防空坦克
十字军防空坦克于1943年夏陆续装备部队,但很快基层部队就发现盼星星盼月亮盼来的这些坦克根本不好用。装甲师给予了彻底的差评,甚至连“收旧货”的加拿大人都不愿接装这些坦克。要不是加拿大自研的“石龙子”防空坦克直到1943年底都没个着落,他们是断然不会接受这些坦克的。更可气的是,英国坦克工业一直饱受诟病的弱设计加低产能,让英军前线部队用十字军应急都做不到,加拿大人自然只能再往后捎捎了。全系列十字军防空坦克在1943年的供给量都很少,然而随着加拿大装甲师的重新武装对防空坦克的需求却上升了:1944年1月加拿大远征军要求得到61辆坦克,2月9日变为68辆,3月16日则增长到70辆。然而加拿大仍然是优先度最低的客户,英国人甚至不愿意承诺超过47辆的交付量。
诺曼底滩头第22装甲旅的十字军Mk.III防空坦克
霸王行动开始之后,十字军防空坦克立刻陷入了极端尴尬的境地,不过这次问题并不来自于坦克自身,而是德国空军——他们已经无法组织能对装甲师造成威胁的大规模空袭了。英国人开始将这些十字军逐步从装甲师序列中撤出,毕竟没有飞机,维护防空坦克是不现实的。加拿大装甲部队多保留了一段时间,将这些十字军编入反坦克群组用于对地攻击,不过在44年8月末,十字军防空坦克也从加拿大军队编制中被移除了。
进博物馆算是不错的归宿了
英国人的坦克设计再一次步入了“旧货利用”的陷阱,希望最大程度利用已有装备是不错的选择,但英国坦克工业孱弱的产能迫使设计师只能采用已被放弃的车型。老旧车辆缺乏冗余的设计已经不止一次拖了新设计的后腿,而已退出装备序列的车辆维护困难的问题也会成为压死骆驼的稻草,挑战者是这样,十字军自然也无法跳出这个死循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