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片来源|87版《红楼梦》
作为祭奠芙蓉之神晴雯的作品,《芙蓉女儿诔》因为内容引经据典,历来都是阅读《红楼梦》的难点之一。但即便如此,网上依旧充斥着各种解读,它们或从诗词入手,或从隐藏的历史故事入手,角度不一。
最近重读第78回时,我发现了一个解读《芙蓉女儿诔》的浅显的新角度——时间线。此时间线非常重要,因为它神奇地暗示了八十回后袭人的故事走向。
浅显的新角度
之所以说它“浅显”,是因为我的关注点只有诔文中提到的三个时间——而其他内容暂时没有能力解读——它们分别是:“迄今凡十有六载”“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和“蓉桂竞芳之月”。
认真通读过《红楼梦》的人都知道,这里的时间——尤其是“十有六载”——与书里描述的很多时间一样,充满了怪异。
第1回,书里提到甄英莲“年方三岁”,此时通灵宝玉下凡、贾宝玉出生0岁;第45回,林黛玉说自己“今年十五岁”,那么比她大一岁的贾宝玉应该16岁;第63回,群芳开夜宴,书里又提到“香菱、晴雯、宝钗三人皆与他(袭人)同庚”。那么早在第45回,与香菱一样大的晴雯已经19岁了,不可能到78回又变小了三岁。
如果按照《红楼梦》表面上的时间线从前往后数,不仅无法化解上述矛盾,还会挖掘出更多矛盾的地方。比如第19回,袭人的姨妹子“如今十七岁”,但是与袭人同庚的薛宝钗到第22回才过15岁生日。
要解决这些问题,需要转换看书的角度,即把《芙蓉女儿诔》中提到的三个时间单独摘出来,分析仅从这三个条件能得出什么结论。
三个条件能推出什么结论?
先看“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奇”,这句话是说,晴雯被派来服侍贾宝玉已经5年8个月了;再看“蓉桂竞芳之月”,脂批已经告诉我们,这里的时间是“八月”;最后看“迄今凡十有六载”,也就是指,晴雯只活了16年,那么比她小三岁的贾宝玉此时应该13岁。
从“八月”、13岁两个线索往前数5年8个月多,可以知道,晴雯刚被指派给贾宝玉时,正值寒冬12月,此时贾宝玉7岁多。其实还可以进一步推论,之所以林黛玉进府第一天只见到了袭人,是因为这个时候只是“残冬”还没有到12月,晴雯尚未被派到贾宝玉身边。
作者给晴雯安排“十有六载”,当然不只是为了上面这些从别的情节里也能推理出来的答案,其实它还有别的更重要的作用。
如果78回晴雯16岁,那么与她同庚的袭人此时也应该是16岁,但是16岁这个时间点有什么特别之处呢?其实作者不是想强调16,而是17。
也就是说,今年16岁的袭人,明年就该17岁了。而在第19回,作者正好隐蔽地写了袭人17岁时身上发生的一些事,它们暗示了《红楼梦》八十回后袭人这个人物的故事走向。
17岁的袭人遇到了什么事?
第19回,作者没有直接说袭人17岁,而是说她的姨妹子“如今十七岁”,但这五个字又有两层解读:一是,姨妹子今年17岁,但还没过生日;一是,她已经过了17岁生日。
如果是前一种情况,此处隐藏的信息可谓非常壮观;如果是后一种情况,第19回此处的情节用处其实并不大。所以我采取的是前一种情况,即第19回姨妹子还未过17岁生日。
其实此时袭人也是如此。依旧是第63回群芳开夜宴,书里提到,袭人与黛玉的生日是同一天——二月十二。而在第19回,此时正是元宵节贾妃省亲之后的两三天,距离袭人的17岁生日还差一个月。
这一天,袭人的母亲接袭人回家吃年茶,但此次的年茶吃得并不普通,名义上是吃茶,实则是花家在讨论袭人聘嫁的事,第19回至少在三处地方透露了这个信息。
第一处:“我今儿听见我妈和哥哥商议,教我再耐烦一年,明年他们上来,就赎我出去的呢。”花家为什么要赎袭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纪大了,该嫁人了。连自家姨表妹的嫁妆都准备好了,只等着第二年出嫁,更何况袭人呢?
第二处:“次后忽然宝玉去了,他二个又是那般景况,他母子二人心下更明白了,越发石头落了地,而且是意外之想,彼此放心,再无赎念了。”花家心里的什么石头落了地?放了什么心?无非就是女儿的未来眼看着有着落了,不用愁嫁人了。
上面两处,花家吃年茶的目的表现得可能并不明显,第三处作者则直接点明了。
第三处:“你若果都依了,便拿八人轿也抬不出我去了。”八抬大轿在这里提得非常突然,袭人此时说起它,最大的可能就是暗示她此次被喊回家的目的——商量自己未来的婚姻大事。所以与贾宝玉聊天时,袭人才会如此自然而然地表态:“即使现在有人要娶我,我也不同意。”
原来在快17岁的时候,作者已经暗搓搓地提到袭人面临着要嫁人的抉择。那么回到第78回的八月,此时晴雯16岁、袭人16岁,我们可以大胆猜测,5个月后,即紧接着的第二年元宵节,马上17岁的袭人很可能面临着同样的抉择,此次她没能留下,而是离开贾家嫁给了蒋玉菡。
对于第19回袭人17岁剧情的隐蔽安排,我觉得很可能是八十回后文稿遗失,作者做出的补救措施。明知道后文都没了,作者如果什么都不做才奇怪呢。如此也能更好地理解,为什么作者采用了千里伏线的技巧,将结局提前告诉读者;脂砚斋和畸笏叟们,为什么通过批语疯狂剧透后文的剧情。
但袭人故事还有讨论的空间。我们可以对比《程高本》和《癸酉本》两本续书对袭人嫁人剧情的安排,分析谁更符合作者埋下的17岁伏笔,我认为是《癸酉本》;还可以分析袭人不得不离开贾府的原因,是《癸酉本》说的告密陷害,还是前八十回她唯一做错的“初试云雨情”被王夫人发现,当然了我更倾向于后一种。
声明 :本文版权归公众号“Conge的日常”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完——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