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首页 > 网易号 > 正文 申请入驻

读书 对话荣新江:在世界寻找敦煌

0
分享至

▲《中华文明访谈录》

张 泉 著

当代世界出版社2021年12月出版

本书集结了三度“亚洲卓越新闻报道奖”得主张泉历时9年对24位杰出思想者的采访,勾勒出中华文明嬗变的轨迹。

荣新江:1960年生于天津,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1985年获得硕士学位。现为北京大学历史系暨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唐史研究会理事,副会长,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常务理事,《唐研究》主编,《敦煌吐鲁番研究》编委,《中国学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主要从事隋唐史、西域史、中外关系史、敦煌学研究。

在世界寻找敦煌

(采访时间:2014年)

如今,敦煌学相当于获得新生。不管是做妇女史、性别史、民族史、宗教史等等,几乎都可以在敦煌找到线索。

“敦煌者,吾国学术之伤心史也。”1930年代弥漫于中国学界的沉痛喟叹,半个世纪后依然梦魇般如影随形。

1979年,北大历史系大二学生荣新江在课堂上聆听了关于敦煌的另一段“伤心史”。唐长孺教授上着课突然唏嘘不已,他说,中国学者曾在1950年代编写《敦煌资料》,由于许多敦煌卷子散佚在欧洲,无法看到,一些细节是通过考证推测的。后来,日本学者池田温前往欧洲,对照英、法等国收藏的敦煌原卷,给《敦煌资料》挑出了300多处错误,他发表在《东方学报》上的文章造成了爆炸式的影响,许多中国学者一边读,一边痛哭流涕。他们誓言一雪前耻,让中国成为敦煌学研究的中心,然而,在那个自身尚且难保的时代,一切注定只是奢望。

北大与敦煌学渊源极深,半个多世纪以来名家辈出,经过周一良、邓广铭、季羡林等人建言,开辟了一间专门的图书室,从北大图书馆大库里调集了500多种古籍以及大量缩微胶卷。图书室的钥匙,就在荣新江手里。他是班里的学习委员。

老先生们来查阅材料,荣新江帮他们摇动缩微阅读机,找出相应编号的胶片。老先生们离开后,他依然把自己关在图书室里,直到天黑。各种端庄的文字与迷离的符号,沿着胶卷沉默流淌——那是一条绵延万里、横亘千年的时光之河,从中国的西北边陲向中亚腹地延伸,千年以降,无数使节、商队与探险家走过的古道,无数画师、僧人、居士们虔诚而菲薄的心愿,在胶卷上隐隐浮现。这些缩微胶卷,荣新江前前后后看了三遍。

荣新江的许多故事,早已成为学界的传奇。

大二时,他就发表了关于于阗的学术论文,很快被译成法文,引介到欧洲。

大三时,他跟随老师张广达拜访季羡林,成为季羡林组织的“西域研究读书班”中最年轻的一员。

研究生二年级时,他前往荷兰莱顿大学交流访问,师从汉学名宿许理和(Erik Zürcher),遍访欧洲,寻找散佚于各国图书馆、博物馆的于阗、敦煌、吐鲁番卷宗。

他对唐代典籍了如指掌。踢足球时不小心摔倒了,同学们就会开玩笑说,荣新江比一般人更难掌握好平衡,因为他的脑子里压着一部《唐六典》。

曾带给中国学界莫大刺激的日本前辈学人池田温访问北大时,对两位学者的书房印象深刻,荣新江的“三升斋”就是其中之一。这间书房也是海内外敦煌学者每次到北京都会频频流连的图书室。书斋的名字出自《汉书·食货志》:“治田勤谨,则田益三升,不勤,则损亦如之。”事实上,人生的传奇,正来自“勤”与“谨”。

▲敦煌莫高窟(摄影:马岭)

1985年,24岁的荣新江开始构想一个近乎疯狂的计划。

对照着一本《欧洲、北美的东方写本》(Oriental Manuscrip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荣新江展开一张欧洲地图,那些收藏着于阗、敦煌、吐鲁番典籍文献的图书馆和研究所,都是他的目的地。一张欧洲铁路联营票,让他得以穿梭于伦敦、巴黎、柏林、不莱梅、哥本哈根。没有相机,没有扫描仪,全部依靠手抄,许多几乎无人问津的古老典籍,在笔下重获新生。

许理和在推荐信里将24岁的荣新江称为“Professor Rong Xinjiang”,各国海关官员大多用狐疑的目光打量过荣新江无数遍,但他们还是往护照上盖了章。在欧洲,Professor不仅意味着学识,也象征着另一种权力。

那时欧盟还没有成立,中国护照也只有薄薄的五六页纸,很快就用完了。更换护照流程太复杂,中国大使馆就在荣新江的护照后面粘上一长条白纸。年末,护照的长卷上已经盖满欧洲各国的印章。带着这本很可能空前绝后的护照,背着沉重的手抄笔记,荣新江回到北京,换回了户口本,他看到自己那一页标注着“(户口)从荷兰迁入”。

研究于阗、敦煌、吐鲁番与中外关系史,原本就需要进行大量的实地考察,而散佚于世界各地的原始档案资料,也敦促着荣新江不仅能在书斋里皓首穷经,也要在行走中勘察真相。学者与行者的双重人生,让他乐此不疲。

多年间,荣新江的足迹遍及世界各地。在德国国家图书馆,善本部只有8个座位,他从上午9点坐到下午3点,一直抄录,不敢外出吃饭,生怕回来就失去了座位。在列宁格勒东方研究所,查询时间被严格限定,他只带一块巧克力,从开馆待到闭馆。许多尘封已久的研究资料,正是这样一点点被发掘出来。发现带来的惊喜,不断消解着来自饥饿的侵袭。

如今,又是几十年过去,曾困扰几代中国学人的喟叹,早已成为历史的回声。时至今日,敦煌学的研究中心已经回归中国,敦煌学本身也成为跨国、跨领域的学科。一个学科的兴衰浮沉,正是百年国运跌宕的明证,而每一个个体所做的努力,更值得铭记与敬重。

荣新江将自己视为“杂家”。从唐史、于阗,到敦煌、吐鲁番,再到长安研究,他的学术轨迹看似庞杂,实则一以贯之。归义军研究是荣新江研究敦煌学的起点之一,多年前他就兴奋地意识到,依靠敦煌遗书,自己这一代学者将摆脱旧史家的束缚,更独立地观察历史;也可以根据原始资料,写出前人没能写过的历史。

在很年轻的时候,就可以自己书写历史,是一件何其迷人的事情。只不过,勇气与雄心往往倏忽即逝,必须代之以耐心与坚忍,去迎接更为漫长的时光。

▲敦煌莫高窟17窟,也就是闻名中外的藏经洞(图片提供:敦煌研究院)

敦煌学的复兴与隐忧

问:大学时代开始接触敦煌学?

荣新江:1980年代,北大想要夺回敦煌学中心,有一种爱国主义热情在推动着。当年周一良、邓广铭、季羡林这些老先生们向北大图书馆要求,从图书馆大库里调了500多种书,还有所有的缩微胶卷,专门开辟了一个小屋子,都放在里面。

北大收藏的敦煌学的老的典籍,比中国国家图书馆都多。因为北大图书馆是燕京、北大和中法三个大学的图书馆合并的,老燕京的图书馆是汉学图书馆,各种探险队的书都有,还有一些后来也都回溯着买了,比较集中,比如《西域文化研究》《敦煌画之研究》。《西域文化研究》一套有7本,现在在日本发现了1本,开价8万。北大有两套。

我当时是学习委员,拿着那个屋的钥匙。老先生们要看哪个卷子,我来帮他们找。有一个手摇的缩微阅读机,他们说要看多少号,我摇到那里给他们看。记得有一次宿白先生要看2551李义碑,结果摇到那里他一看,一个字也没有,怎么回事?其实因为是用淡朱笔写的,缩微胶卷是黑白的,不显示。所以,后来英藏中国文献遇到这些地方,都会用不同的镜头来拍摄。

我看着这些东西,平时就在那个屋里,大概摇了三遍,所以我对敦煌卷子非常熟。我有一本《敦煌遗书总目索引》,摇出来看到哪个卷子,就在本子上记下来。后来左景权先生来北大讲学,看到我记的内容,他说,还挺专业的。

北大一直有研究敦煌学的传统,现在有点渐行渐远。现在我们中心只有我一位真正做敦煌学研究的。如果老先生们看到这种情况会很伤心的。当然,现在的情况也不一样了,我们已经夺回了敦煌学中心,最大的中心就在敦煌研究院。

问:据说你读大二的时候,有一位老师上课,讲到中国1950年代出版的《敦煌资料》,被国外的专家挑了300多处错误。

荣新江:是唐长孺先生给我们上课时讲的。日本的池田温先生在《东方学报》上写的书评,中国学者们一边念一边哭。《敦煌资料》是贺昌群先生他们做的,他们都是高手,不能怪这些老先生。当时中国学者没有条件出国去看敦煌卷子,而池田温到伦敦、巴黎去看原件,很多问题都出现了。

比如敦煌卷子的护脊背面的纸缝里一般都写着字,上面写时间,下面写县和乡的名字。有了这些信息,就可以判断是哪一年哪个县哪个乡辑的。但是当年和尚抄经的时候,这些字会影响抄经,他们就裁掉再粘起来,这些重要的信息都被粘到里面去了。中国学者看不到原件,只能通过考证来判断,而日本学者到了欧洲的博物馆里,拿灯一照,哪年哪月哪个县,都看得清清楚楚。

其实直到今天,虽然我们也经常会出国考察,但是也没有日本学术投入得这么多,像高田时雄他们想到哪里查材料就去哪里,我们的学术体制下可以吗?在教育上的投入差远了。

西方的敦煌学研究已经没落,殖民时代过去了,他们不重视,也不太关心。在法国国家图书馆,敦煌学已经不是一个组,而是被并入东亚研究组。法国国家图书馆要把所有的汉籍(敦煌卷子除外)都搬到郊外储存,但是把日本学者的书全都留下了。在英国国家图书馆,魏泓(Susan Whitfield)在做IDP(国际敦煌项目),但是IDP不等于敦煌,不能取代一切。我们研究敦煌,必须亲手摸那些卷子,魏泓却限制中国学者去看。

问:实物和影像完全不一样。

荣新江:当然不一样,其中包含了很多信息,我们还要测纸的厚度。郝春文去伦敦,一天限他看7个卷子。胡平生去看汉简,很多汉简已经出版过了,我们不用看,我们要看的都是很短的、他们没整理的那些汉简,像胡平生这样的高手,可能5分钟、10分钟就能看一个,每天看7个就不给看了,那还怎么做研究?

敦煌资料上网是对的,但是,魏泓的理念和我们研究者是有冲突的。她上次申请时,我建议,把第三次斯坦因探险的内容先发到网上,她答应了,结果现在点进去看,很多还是空的。

中国开通IDP的时候,我就提出:第一,IDP不能包揽一切,我们研究敦煌学的人一定要看敦煌原卷;第二,中国的IDP应该从中国上传,不能拿到英国去上传,原始数据一定要保持独立性,这是国家战略,必须保留这些权益。现在,英国国家图书馆网络要维修,连中国国家图书馆藏的敦煌卷子都看不到了。

如果说现在中国的敦煌学又落后了一步,就是在网络上落后了。

▲莫高窟156窟-南壁-张议潮出行图

自己书写历史

问:1983年,你第一次去敦煌,还考察过古长城。

荣新江:1983年那次特别运气。我们有一个研究生同学家里有关系,一路都是部队关照。从西安开始,到麦积山、炳灵寺、武威、张掖、酒泉,部队一直把我们送到敦煌,还派车送我们去玉门关和阳关,当时去玉门关、阳关完全没有路。

到了敦煌研究院,老先生们每个人拎着一串钥匙,张广达先生说想看哪个窟就看哪个窟。我们住了三四天,大概看了100多个窟,老先生们讲解得非常详细。

问:那次对莫高窟的直观印象怎样?

荣新江:当时真是看热闹,还没有太多美术史的根基。当然,看过很多图片,而且我当时已经在研究于阗,看过不少资料,所以也没有特别激动。

但我知道莫高窟是一个“无底洞”,里面的内容多得很。当时让我爬上台子看231窟,因为在底下看不见窟顶。现在不可能让上去了。

问:你曾提出“敦煌”这个词可能不是汉语,而是大月氏语?

荣新江:“敦大煌盛”,肯定是后世给的意思。敦煌地区的原始居民是大月氏人,我们能在史料上看到。当时那里应该还没有汉人,张骞出使西域,传回了“敦煌”这个名字,应该是大月氏话,当然也不排除大月氏旁边的乌孙人告诉张骞那里叫“敦煌”。现在一般认为“敦煌”是大月氏话,而国际上认为大月氏就是吐火罗,所以相当于是吐火罗语的一个词,再去吐火罗语的文献里找对应。国际上有很多这样的探索。当然还是推测。

问:归义军研究算是你研究敦煌学的一个起点吧。你当时特别讲到两个重要的探索价值,一是可以把前人的成见推翻,另一方面是可以发掘很多新的材料,写出新的文章。

荣新江:当年跟着张广达先生做研究,有点像杂家。我最早研究于阗,但是,如果没有敦煌的内容,怎么研究于阗?我做于阗的世袭,都是先把敦煌的世袭排出来,看他们的联姻关系,然后再把于阗的世袭构建起来。实际上也是同时在做敦煌。但是,我研究于阗的时候,是和老师合写的文章,后来他离开中国,我才正式把归义军的历史梳理了一遍。

我比较早就到世界各地找资料,遇到一些新的内容,也会写一些文章,或者和别人合作,比如《瑶池新咏》,就是和徐俊合写的。有的时候,就干脆把材料交给相关的研究者。

归义军研究最过瘾的是,我们可以自己写历史。像《资治通鉴》《新唐书》和《旧唐书》,都是史家写好的,你始终还是在他们设定的框架里,没有新的档案可以做。研究归义军,我是从原始档案入手,直接写,直接看出问题来。虽然这个题目相对于整个历史来说还是很小的,但是很过瘾,这是我们自己写的历史。

问:自己书写历史,也有很大的难度,包括前期材料的收集和整理。

荣新江:对。我们那时候做敦煌研究,收集资料花的力量太多了。如果能像现在一样,英藏、法藏、俄藏的敦煌卷子都能看到,那该省多少时间、多少资金,我们就能做出更多的成果。但是每个时代总是有每个时代的问题。我们还想生在王国维的时代呢,那是一个新学术的时代开始的时候,更加过瘾。

▲现存大英博物馆的敦煌经卷(摄影:Gabriel Fraga de Cal)

在世界发现敦煌

问:1985年,你去荷兰莱顿大学交流的时候,到欧洲很多国家查询了大量文献资料。

荣新江那时是探宝式的查找,能抄多少就抄多少。当时我关注的不只是敦煌,还包括吐鲁番、楼兰、于阗、龟兹,只要哪里有相关资料,我就在地图上点一个点。

我在荷兰莱顿大学交流时的老师是许理和(Erik Zürcher),他是欧洲非常著名的汉学家,和谢和耐(Jacques Gernet)同坐第一把交椅。他写信让对方邀请我。后来我发现,我受到的待遇比10年后要好得多。我10年后再到德国国家图书馆,每天要争着去坐善本部的那8个椅子,早上进去,中午如果吃顿饭回来,椅子就没了。所以只能饿着,每天从早上9点到下午3点,不吃饭,一直抄。

而在1985年,因为有许理和先生的信,德国国家图书馆给了我一间屋子,专门安排了一位工作人员,一辆推车,因为那些文件都是镶在大玻璃板里面的,很沉,一趟一趟地运给我看。

那时候我是读研究生的第二年和第三年,还不到25岁,可以买欧洲铁路联营票,东到伊斯坦布尔,西到海岸线,南到卡萨布兰卡,北到赫尔辛基,所有的火车,不论班次,不论时间,一个月内随便坐。但是联营票不包括所驻国,我在荷兰,先要花15荷兰盾坐车到边界,联营票开始生效。联营票300多荷兰盾,当时1荷兰盾折合人民币7毛3,200多块钱就可以在欧洲到处跑。

许理和给我写的推荐信是“请你们邀请Professor Rong Xinjiang”,我说我不是Professor,他说,Professor在欧洲是特等阶级,你办签证至少会比一般人快一个月。我到瑞典的时候,海关的人说,你是Professor吗?我说,你看我像吗?他说,不太像。可还是“哐”敲上一个章。

当时中国护照只有五六页空白,欧洲也没有申根签证,很快就盖满章了。大使馆就给我接了很长的一串纸,在纸缝上盖上章,就像敦煌文书一样。到了一个国家的海关,人家说,你这有法律效力吗?算了,还是给你盖上吧!又给我盖上章。

那本护照绝对是敦煌学史上的文物。可是我回来以后必须交到北京外国语学院的留学生中心,才能把户口本换回来。当时也没有数码相机或者扫描仪,可惜啊。

我现在的户口本上写的还是,1985年某月某日从荷兰迁入。简直是一个归国华侨。

问:当时怎么找到那么多线索的?

荣新江: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助了James Douglas Pearson,他跑了欧洲和北美的300多家图书馆,编了一本书《欧洲、北美的东方写本》(Oriental Manuscripts in Europe and North America)。这个手册里会注明,在某个图书馆里,敦煌写本有多少件,西藏写本有多少件,《永乐大典》有多少本等信息。

这本书对我帮忙很大。虽然它收录的主要还是阿拉伯文、波斯文的内容,但是,只要查到和敦煌、吐鲁番、和阗等相关的信息,我就请许理和先生写一封信,我就去找。就这样一站一站地跑。

当时只有赫尔辛基大学没有答应,因为日本学者抢了先。赫尔辛基大学的负责人让我联系百济康义,这反而成了我和日本敦煌学界联系上的第一条线。后来我第一次去日本访问,就是百济康义邀请的。

问:访书的过程会有许多意外的惊喜吧。

荣新江:是的。比如《永乐大典》,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的《永乐大典》,说是海外留学生帮忙找到的,其实就是我找到的。

就是靠着《欧洲、北美的东方写本》这本书,我在Chester Beatty Library发现了9本《永乐大典》。当年爱尔兰给了Chester Beatty一个荣誉公民的头衔,他就把他的收藏都搬到都柏林,建了私人博物馆,只对学者开放。他主要收集阿拉伯、埃及的东西,最著名的是北非的摩尼教写卷。

Chester Beatty Library也有敦煌卷子,但是可能是假的。不过,我却发现了9本《永乐大典》。我就和英国国家图书馆的吴芳思(Frances Wood)说了这件事,过了不久她也去了一趟,她告诉我,这些《永乐大典》都是真的。

1991年,我到英国国家图书馆整理编目,突然看到他们的Newsletter上写着,去年中文部最大的收获是买到了一本《永乐大典》。吴芳思告诉我,当年八国联军侵华,英国兵和爱尔兰兵住在翰林院旁边,拿了很多古籍,都在家里放着。等到老兵去世很多年之后,家里人虽然不知道这些古籍是什么,但是知道它们有价值,就拿到英国国家图书馆,英国国家图书馆就会出高价买下来。

我又去看大英图书馆的登记本,发现在1960年代以后有5条关于《永乐大典》的记录。我马上请张忱石把《永乐大典史话》寄给我,他那里有《永乐大典》的现存表。当年中国以为已经全部调查清楚了,全都影印了,谁知道英国还在不断地收到新的。我在Chester Beatty Library找到9本,在大英图书馆找到5本,后来是我代中华书局跟两个图书馆签的字。他们免费提供缩微胶卷,我们印出来之后再整套给他们两套。可惜后来种种原因,放到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了。总之,不管是谁印的,只要印出来就好了。

  作者:张泉 荣新江

  编辑:周怡倩

责任编辑:朱自奋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相关推荐
热点推荐
直到看见王楠8岁女儿落选,才明白原来郭晶晶说的都是真的!

直到看见王楠8岁女儿落选,才明白原来郭晶晶说的都是真的!

娱乐的小灶
2024-11-29 15:56:29
马龙身边的清华校花彭弋航,在台湾火出圈,书卷气息的绝美女学霸

马龙身边的清华校花彭弋航,在台湾火出圈,书卷气息的绝美女学霸

大头博士记
2024-11-29 10:28:12
这些全都不是街机游戏,我的青春是喂了狗?

这些全都不是街机游戏,我的青春是喂了狗?

街机时代
2024-11-28 12:25:26
卡米拉王后发生重大变故!查尔斯正在为此做各种准备,无怨无悔

卡米拉王后发生重大变故!查尔斯正在为此做各种准备,无怨无悔

小寒嫣语
2024-11-28 18:30:09
鹿晗关晓彤分手了?凌晨开直播骂人,竖中指说脏话,更多内情曝光

鹿晗关晓彤分手了?凌晨开直播骂人,竖中指说脏话,更多内情曝光

180°视角
2024-11-29 10:15:56
气愤!河北邢台一女子取2.5万元应急被耽误,银行挨个打电话核实

气愤!河北邢台一女子取2.5万元应急被耽误,银行挨个打电话核实

小淇言说
2024-11-28 16:41:33
白魔陷交易流言:美记称愿用状元签换他 美球迷不解斯通弃用举措

白魔陷交易流言:美记称愿用状元签换他 美球迷不解斯通弃用举措

颜小白的篮球梦
2024-11-29 16:20:54
中国大动作!释放三名美籍重犯后,美国火速调整对华政策

中国大动作!释放三名美籍重犯后,美国火速调整对华政策

小企鹅侃世界
2024-11-29 13:43:02
爆冷!三巨头82+22+12仍惨败,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签约很成功

爆冷!三巨头82+22+12仍惨败,赢球不可怕缺谁谁尴尬,签约很成功

康泳哥看体育
2024-11-29 17:30:33
曾志伟亲临剪彩!唐咏诗面包店盛大开业,成龙送花篮却缺席!

曾志伟亲临剪彩!唐咏诗面包店盛大开业,成龙送花篮却缺席!

小毅说事
2024-11-29 11:16:12
李晨大腹便便体重162斤,夜宵还吃可乐泡面,沙溢:你都胖了还吃

李晨大腹便便体重162斤,夜宵还吃可乐泡面,沙溢:你都胖了还吃

西瓜爱娱娱
2024-11-26 10:31:00
性生活谣言你信了吗?八大真相曝光!

性生活谣言你信了吗?八大真相曝光!

智见派
2024-11-27 23:54:39
星燧:300人围剿3万恐怖分子,俾路支头目被斩首14人&疫情通报

星燧:300人围剿3万恐怖分子,俾路支头目被斩首14人&疫情通报

星燧
2024-11-29 14:46:26
斯诺克英锦赛今天(11.29)赛程安排 张安达出战 央视频和虎牙直播

斯诺克英锦赛今天(11.29)赛程安排 张安达出战 央视频和虎牙直播

秋眼体育
2024-11-29 07:43:45
美将公布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商务部:若美方执意升级管制,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美将公布新的对华芯片出口限制?商务部:若美方执意升级管制,中方将采取必要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
2024-11-28 16:43:34
云南男子顶替亡哥照顾嫂子,怂恿嫂子凑合,直到民警发现真实身份

云南男子顶替亡哥照顾嫂子,怂恿嫂子凑合,直到民警发现真实身份

天字号野史
2024-11-28 11:10:48
歼20一起飞就被越南雷达锁定了?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歼20一起飞就被越南雷达锁定了?真相让人不寒而栗!

常高俊April工作室
2024-11-27 09:45:02
美记:NBA中锋的交易市场将非常活跃,包括艾顿、珀尔特尔等人

美记:NBA中锋的交易市场将非常活跃,包括艾顿、珀尔特尔等人

懂球帝
2024-11-29 18:23:08
中美韩手机三季度营收断崖对比:苹果6761亿,三星4072亿,华为呢

中美韩手机三季度营收断崖对比:苹果6761亿,三星4072亿,华为呢

老鹈爱历史
2024-11-27 13:50:52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印度正在俄罗斯、蒙古、智利和赞比亚探索关键矿产资源

印度政府消息人士:印度正在俄罗斯、蒙古、智利和赞比亚探索关键矿产资源

财联社
2024-11-28 22:20:10
2024-11-29 18:39:00
文汇报
文汇报
华语世界高品质人文阅读平台
235874文章数 309097关注度
往期回顾 全部

艺术要闻

故宫珍藏的墨迹《十七帖》,比拓本更精良,这才是地道的魏晋写法

头条要闻

俄国防部:俄防空部队一周内击落10枚美制ATACMS导弹

头条要闻

俄国防部:俄防空部队一周内击落10枚美制ATACMS导弹

体育要闻

中国足球需要什么样的舆论环境

娱乐要闻

叶珂被曝独自去产检,他俩真分了吗

财经要闻

专家建议将农民养老金提升至每月500元

科技要闻

2024新一代AI(深圳)创业创新大赛决赛

汽车要闻

问界M7今年累计交付量已突破18万辆

态度原创

旅游
家居
亲子
公开课
军事航空

旅游要闻

海迪士尼下周电动轮椅入园或要证明

家居要闻

现代设计感 温馨两居室

亲子要闻

“睡着的宝宝胳膊是不会落下的”装睡的宝宝便举起了手

公开课

一块玻璃,如何改变人类世界?

军事要闻

针对朝鲜半岛 韩美核咨商小组兵棋推演将举行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