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是地球演化历史中最重要的时期之一。该时期始于成冰纪全球性冰期结束,经历了罗迪尼亚超级大陆裂解向冈瓦纳超级大陆会聚、埃迪卡拉纪微体真核生物向寒武纪生物大爆发演变等重要地质事件。该时期,我国南方扬子地块发育了由浅水碳酸盐岩台地到深水斜坡-盆地沉积演化序列,目前在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恢复与生物演变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是全球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地质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
四川盆地位于扬子地块西北部,是我国大型含油气盆地之一。历经几代勘探工作者和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最近十年在四川盆地发现了以埃迪卡拉系灯影组、寒武系龙王庙组为主要储层的安岳大气田,为我国天然气工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2011 年,乐山-龙女寺古隆起高石梯构造的高石1 井在灯影组获得重大突破后,如何在全盆地进一步拓展勘探领域成为勘探工作者的首要任务。考虑到川东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勘探程度低,有可能成为潜在的接替领域,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石油地质研究所成立了川东研究团队,重点开展川东埃迪卡拉系—寒武系构造演化、岩相古地理等基础研究,进一步明确天然气成藏条件,寻找有利的风险勘探领域与区带目标。
2012 年,研究团队成立之初,面临着钻井资料少、深层地震资料品质差等诸多难题,谷志东博士带领研究团队开展了几十条野外露头观察、测量、取样与室内分析测试,完成了数轮地震资料精细解释。在大量扎实工作基础上,研究团队取得了多项创新性成果认识:(1)首次提出川东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发育“宣汉-开江隆起”,改变了川东位于斜坡区的传统认识,加深了对四川盆地构造演化的认识;(2)恢复了埃迪卡拉纪—寒武纪关键时期的岩相古地理分布,揭示了该时期沉积演化过程与控制因素;(3)创新提出川东以寒武系区域性展布膏盐岩为界存在“盐下”与“盐上”两套含气系统,推动了勘探领域与区带目标部署实施。
该书是研究团队在四川盆地8 年系统研究工作的凝练、总结。作者具有宏观的构造视野,以冈瓦纳超级大陆拼合为切入点,站在全球古地理、古构造重构角度分析华南、川东古地理与古构造演化。作者具有严谨的科研精神,注重地层基础研究,通过系统调研并结合野外工作,明确了川东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划分与对比。该书的落脚点在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领域、勘探方向,将为未来川东深层天然气勘探提供理论指导。
希望该书的出版,对于从事扬子地块研究的科研人员有所借鉴,对于从事四川盆地油气勘探的科技工作者有所帮助!
中国科学院院士
本书共包括8 章。第一章为区域地质与勘探概况,从全球板块构造开始,即从全球板块古地理位置与古构造环境入手,站在宏观视角分析川东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所发育的区域构造环境,并概述川东区域地质与勘探概况。第二章为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划分与对比,地层是一切研究工作的基础与前提,本书按照国际、华南与川东由大到小三个层次对埃迪卡拉系—寒武系划分系统调研,结合野外露头开展细致地层对比。第三章为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构造演化,为本书的核心部分,重点论述川东“宣汉-开江隆起”的提出依据、发育特征、演化过程与发现意义。第四章为寒武系蒸发岩特征,在调研全球寒武系蒸发岩分布的基础上,主要论述川东寒武系蒸发岩的发育特征。第五章为埃迪卡拉纪岩相古地理,基于米仓山、大巴山大量野外露头观测,并结合地震资料解释,重点论述川东埃迪卡拉纪岩相古地理特征、演化过程及其控制因素。第六章为寒武纪岩相古地理,同样基于米仓山、大巴山野外露头观测与地震资料解释,重点介绍寒武纪岩相古地理特征及演化过程。第七章为多套滑脱层构造变形,基于构建的区域地震大剖面,主要介绍川东薄皮褶皱-逆冲带构造变形样式、演化过程与控制因素。第八章为天然气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基于寒武系区域性分布的膏盐岩将川东划分为盐下、盐上两套含气系统,并分别论述成藏条件与勘探方向。
ISBN 978-7-03-067727-3
责任编辑:孟美岑 陈姣姣
本文摘编自《四川盆地东部埃迪卡拉纪—寒武纪构造演化与岩相古地理》(谷志东等著)一书“序”和“前言”,有删减,标题为编者所加。
(本文编辑:孟美岑)
地球为你而转!
欢迎关注:赛杰奥(sci_geo)
科学出版社地球科学订阅号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