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是愛爾蘭作家塞繆爾·貝克特於1952年創作的一部荒誕派戲劇,雖然只有兩幕,卻在當時的歐洲掀起了軒然大波,直到現在都還在影響著人們的思想,意義非凡,是荒誕派戲劇中的經典之作。
故事發生在兩個黃昏,第一天,兩個流浪漢愛斯特拉岡(戈戈)和弗拉季米爾(狄狄)在鄉間小道的一棵枯樹下焦急地等待戈多,然後遇到了波卓和他的奴隸幸運兒,進行了一系列無聊的談話和無意義的舉動,等到傍晚,一個小孩子跑來告訴他們戈多先生今天不來了,明天來。第二天,他們又在原地等待戈多,不同的是,枯樹長出了幾片葉子,波卓瞎了,幸運兒啞了,最後仍舊是以小孩子相同的傳話結尾。戈多究竟是誰,能做什麼,連他們自己都不清楚。他們就這樣莫名其妙地等著,靠夢囈般的對話和無聊的動作消磨時光。
貝克特這部戲劇的寫作背景是第二次世界大戰後的西方世界,戰爭給人們帶來了深重的苦難,戰後的世界混亂無序,荒謬醜惡,人們的生存環境極其惡劣。這在劇本中人物活動的背景中就表現了出來,荒原、沼澤、枯樹、黑夜等等,都體現出了淒涼、孤獨、恐怖的生存環境。兩個主人公戈戈和狄狄就生存在這樣的環境中,他們地位卑微,行為荒唐,精神狀態恍惚迷離,整日渾渾噩噩,百無聊賴。荒誕派戲劇的精神內涵與存在主義哲學有著密切的關係,劇中也體現出了存在主義的基本原理:終極價值已經沒有了,人必須為自己尋找存在的理由。戈戈和狄狄不知道自己該做些什麼,卻每天都在等待著所謂的“戈多”,這成為了他們活下去的唯一目的,是他們賴以生存的精神支柱。仿佛只要戈多來了,他們就會被解救,從此結束如今這痛苦的生活,他們熱切地盼望著,等待著。然而生活總是不盡如人意,荒誕的生活一次次打擊著他們的希望,他們能等來的只有失望,甚至是絕望。戈戈和狄狄這兩個流浪漢永無休止卻毫無希望的等待反映了當代人,而不只是西方人,迫切希望改變自己的生活處境但又難以實現的絕望心理。放眼望去,現今的社會上像戈戈和狄狄這般渾渾噩噩,百無聊賴度日的人可謂是數不勝數,縱使物質世界的發展再迅速,也彌補不了人們精神世界的空虛和迷茫。劇中的戈戈和狄狄雖是兩個有些神經質的流浪漢,卻也是整個人類的縮影,生存在荒謬混亂的環境中,於孤立無援、生死不能、痛苦絕望的境地裏渴望著、等待著一份不曾謀面也不知何時出現的希望來將我們救贖。我們徘徊在虛無縹緲的人生道路上,茫然而不知所措,忍受著生與死的痛苦折磨,默默等待著遙不可知的命運中的希望。
貝克特沒有告訴我們戈多是誰,是什麼,但每個人對於戈多都有自己的理解,每個人心裏都有屬於自己的戈多。因為戈多並不特指某個人或某種事物,可以說他並不是真實存在的,他只是人們為了安慰自己編造出來的幻想,是人們在精神迷茫狀態下的一種寄託,就像是即將掉入懸崖時抓住的那一根救命稻草,哪怕再微弱,再渺小,那也是支持著人們堅持活下去的希望。每個人的需求不同,等待的事物也盡不相同,所以才會有很多不一樣的戈多。然而這樣的戈多實在是太渺茫了,那種無法抓住的感覺有時會令人感到絕望,於是人們認識到等待只能換來無望而又無可奈何的結局。人的一生不就是在等待中度過的嗎?或許是等待一件事物,或許是等待一個人,甚至也可能是等待死亡,這個等待的過程正是荒誕的人生所經歷的過程,於無盡的等待中漸漸走向毀滅的黑暗。
希望在神話中是潘多拉魔盒打開後最後出來的事物,這正意味著希望是絕對存在的,然而要等待希望的實現卻是未知而不可控制的,等待只能意味著幻滅。所以我們不能在原地傻傻地等待著希望的到來,而應該鼓起勇氣朝前方探索,或許希望就在離我們不遠的地方。“戈多遲遲不來,苦死了等他的人。”那麼,我們就不要等了,開始動身去尋找戈多!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