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天文年历》显示,2022年小寒节气的时间是公历2022年1月5日17点13分54秒,星期三,农历十二月三号,辛丑年腊月戊午日。小寒的英文是:Minor Cold。
小寒,是二十四节气之第23个节气,是冬季的第5个节气,是2022年的第一个节气。
小寒时节的到来,意味着我国开始进入一年中最寒冷的日子。此时,树木都掉光了叶子,冷风在诉说着天地间的萧瑟,走在路上,空气中隐约可见呼出的白气,真正进入到数九寒天的节奏。
“小寒”是一年中气候最冷的时候即将到来,抵御严寒除了棉衣,还有妈妈煮的热气腾腾的羊肉汤。
中国医学认为,寒为冬季的主气,寒为阴邪,易伤人体阳气,寒主收引凝滞,由于肾的机能强健,可调节机体适应严冬的变化,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养肾防寒”。这就是羊肉汤的作用。
小寒时节,读北宋大文豪苏轼的《清远舟中寄耘老》:
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
清远聊为泛宅行,一梦分明堕乡井。
觉来满眼是湖山,鸭绿波摇凤凰影。
海陵居士无云梯,岁晚结庐苕水湄。
山腰自悬苍玉佩,野马不受黄金羁。
门前车盖猎猎走,笑倚清流数鬓丝。
汀洲相见春风起,白蘋吹花覆苕水。
万里飘蓬未得归,目断沧浪泪如洗。
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
清斋十日不然鼎,曲突往往巢龟鱼。
今年玉粒贱如水,青铜欲买囊已虚。
人生百年如寄耳,七十朱颜能有几?
有子休论贤与愚,倪生枉欲带经锄。
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
《清远舟中寄耘老》出自书籍《苏轼诗集卷二十七》,写作地点在广东省清远市。清远,也称“凤城”,在《清远志》中更称“仙城”。此地人杰地灵,自古以来就引来了不少名人雅士,他们无不为清远的美景倾倒,南朝时谋略家卢度曾在此隐居,东晋的道教理论家葛洪曾到此炼丹,唐朝诗人韩愈曾到此作诗,等等。
苏轼两次来到清远,第一次是在1094年绍圣元年南贬路上,第二次是在1100年元符三年北归途经。
第一次到清远:1094年8月下旬苏轼南谪惠州,从梅关古道进入广东的,这一年他58岁,当时的岭南开发程度还不高,很多地方走陆路是不大可能的,主要还是以水路为主,到达惠州大概用了40多天,路线大致是:南雄→始兴→韶关→英德→清远→广州→博罗→惠州,他在惠州呆了三年。
第二次到清远:1100年苏轼遇到大赦北归,这一年他64岁,6月20日渡海北归,路线大致是:儋州→澄迈→海口→徐闻→雷州→遂溪→廉江→合浦→博白→玉林→容县→藤县→梧州→德庆→广州→清远→英德→韶关→南雄。北归途中,苏轼于1101年8月24日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在江苏常州逝世,享年65岁。
苏东坡由儋州渡海携眷北归时,宋王宗稷《东坡先生年谱》记述元符三年十一月十五日,苏东坡与岭南雅士吴子野等同游清远峡广庆寺,并作北归题记。后来,碑失于灾变。
由此确定,《清远舟中寄耘老》创作时间是1100年12月30日元符三年腊月的小寒时节。
《清远舟中寄耘老》诗中的耘老是谁?耘老(1033-?),名贾收,湖州平民秀才。有诗名,喜饮酒, 霅之隐君子,隐居苕溪,其居有水阁名“浮晖”。贾耘老他年长苏轼4岁,苏轼在杭州通判任上,得阅贾耘老的一首诗,心有所动,结为知己。从此,两人诗词往来,赤诚相见,直到终老。
当年,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他给门生扬州诗人秦观的信中写道“初到黄,廪入既绝,人口不少,私甚忧之!但痛自节省,日用不过百五十,每月朔,取钱四千五百,断为三十块,挂屋梁上,平旦,用画叉挑取一块,即藏去叉。仍以大竹筒别贮用不尽者,以待宾客。此贾耘老法也。”
从文中可以看到那是一段非常艰苦的日子,工资没了,家里的人口多,生计怎么办?苏轼想到学习贾耘老勤俭节约的方法来度日子。可见贾耘老对苏轼的影响,苏轼的诗词中有好几首是和贾耘老有关的,贾耘老能交上苏东坡这样的知心朋友真是不虚此生。
《清远舟中寄耘老》开篇描写小寒时节,生长于万壑千岩之间的梅花,在寒风中盛开。又描写自身活动,表现自己尽管生活清贫,但不受羁绊,笑看人生的豁达。最后看似自嘲人生虚度,一身学识不受赏识的不甘,实际就是一份洒脱。
“小寒初度梅花岭”的梅花岭就是梅岭古道。这是唐朝张九龄奉旨在广东梅岭大山,开通了一条长约40公里,道宽2—4米,以青石和鹅卵石铺就的道路。北连江西大余,南达广东南雄,打通广东对外的道路联系,被称为古代的京广线。
“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为了博得杨贵妃红颜一笑,当年广东高州的荔枝,就经过梅岭古驿道,快马加鞭地送往长安。
苏轼南贬和北归,两次来到梅花岭。如今在古驿道旁,有一棵参天大树,下立一碑,上书“东坡树”,一定是苏东坡过梅观关亲手所栽。
这里自古就是梅花故乡,“小寒”正是古道两旁红梅、白梅、绿梅、腊梅等花儿盛开的时节。
“人生百年如寄耳” ,纵观苏轼的诗词,有关人生的句子众多。如:“与君各记少年时,须信人生如寄”;“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六十一岁在惠州时有句:“吾生一尘,寓形空中”。等等。
“七十朱颜能有几”,对于60多岁的苏轼来说,确实有太多的感慨。区区几个字,从穷困潦倒的哀怨转而豁达,转而不受羁绊。最后虽自嘲人生虚度,一身学识不受赏,有不甘更见洒脱。无论是真不甘,还是假洒脱,“有子休论贤与愚”,“六十年间略存诗”,谁人可比?
读苏轼的作品,会感觉到前后期风格的差异是比较大的,中年之前平步青云,受到欧阳修等达官贵人赞赏,造就其豪迈粗犷的思想,作品大气磅礴、豪放奔腾如洪水破堤一泻千里。但中年后的苏轼连连遭受挫折,多次被贬,却也造成了他后期淡泊名利的思想,作品则空灵隽永、朴质清淡,如梅花香远益清。
苏轼善于将一些哲理性的感受融入诗中,从景物中可看出诗人自身的处世哲学,或是对待事物的不同看法等,将说理与景趣结合在了一起,显得妙趣横生,这也正是苏轼诗歌的创新之处。《清远舟中寄耘老》中的“小寒初度梅花岭,万壑千岩背人境。”“北雁南来遗素书,苦言大浸没我庐。”“天南看取东坡叟,可是平生废读书。”等金句都很受推崇。
林语堂:“苏东坡是诗人,能见到、感受到别人即使在天堂也见不到、感受不到的美。”
苏东坡这种与自然和谐一致的文化心态,不但给他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美感,也是他身处逆境时的重要精神支柱。
小寒时节,网上有很多文章推荐唐朝诗人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娟娟戏蝶过闲幔,片片轻鸥下急湍。云白山青万余里,愁看直北是长安。
这首诗是杜甫于770年唐朝大历五年即诗人去世前半年多,在长沙段的湘江一条小船上,创作的一首七律。
这首诗写了寒食舟中闲酌流览所见。诗中“佳辰强饮食犹寒,”表明杜甫遵循寒食节的要求,饮了点酒,吃了些冷食。“春水船如天上坐,老年花似雾中看。”表明春来水涨,江河浩漫,船儿漂荡起伏,犹如坐在天上云间的感觉。这是诗人特有的感觉,北宋诗人黄庭坚也说:“船如天上坐,人似镜中行”。
这表明杜甫的《小寒食舟中作》创作时间是在春天的寒食节。寒食节是指冬至后105日,最大的特征就是禁烟火,只吃冷食,寒食节亦称“禁烟节”、“冷节”等。
清初德国传教士汤若望(1592年—1666年)历法改革以前,清明节定在寒食节两日之后,小寒食就是清明节的前一天,寒食节的后一天。汤氏历法改革后,寒食节定在清明节之前一日。现代二十四节气的定法沿袭汤氏历法,因此寒食节就在清明节前一日。伴随着岁月的流逝,寒食节静静地融入了清明节。
因此,不能将“小寒食”解读成是“小寒”。
在船上写诗作赋,是中国古代文人的擅长。船行水中带来的愉悦,两岸形态各异的山峰不停变化,岸边的翠绿垂柳随风摇摆,美丽的景色让诗人陶醉,感觉自己与这大自然的景色融入一体。
小寒时节,在广东素有吃糯米饭的习俗。糯米饭并不只是把糯米煮熟那么简单,里面会配上炒香的“腊味”,也就是腊肠或腊肉,还有香菜、葱花等材料,吃起来特别香。
小寒时节的糯米饭寓意温暖,从年头到年尾都暖乎乎的。因为糯米比大米含糖量高,食用后全身感觉暖和,利于驱寒。中医理论上来说,糯米有补中益气的功效,在寒冷的季节吃糯米饭最适宜。
小寒时节,喝羊肉汤,吃糯米饭,读苏轼《清远舟中寄耘老》,再闭上眼睛,恰似泛舟江上,好香好甜好风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