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天早上上班时把一叠读书笔记放在自行车的后座,到了不远处停放自行车的路口,把它停放在那里,換乘公交车赶到單位。猛一想我的读书笔记呢?忘在了自行車上,不知道还在吗?有人替我保管吗?下午下班回家,又经过那个停放自行车的路口,自行车还停在那里,可车上的读书笔记不见了,四处寻找未见其影。路口有一个修自行车的小摊,修车师傅忙着修车,见他屁股下有一叠东西,走近一看是我的读书笔记,把它当板凳用了。說明来意,那师傅没有說一句话,便移动身体。在师傅眼里这叠读书笔记是一捆废物,而在我心里它是知识的宝库。失而复得的心情是无法言语,是庆幸。
我做读书笔记已经有50年余的时间,从来沒有问过自己怎么会有这样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回想起来可能与一句俗语和一位贤人有一点关系。"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是流传数百年的一句俗语,意思是不要过分想信人大脑的记忆力,大脑记忆力再好,当看的书多了,经历的时间久了,许多东西都会忘记,不如用纸、笔记录下来,可以保存,用时可以查阅、重温。读书笔记古己有之,至今便有了各种形式的读书笔记。一位先贤的故事也促使我养成做读书笔记的习惯。此人出生贫寒,读书较晚,那年天灾人祸,差点辍学,天资也不聪明,背书背了前句忘了后句,老师罚他抄书十遍,没想到第二天一字不漏地背出来。后来,凡是要求背的课文,他都要抄上几遍,很快地背出来。他著作宏丰,终成一代名家,此人是明代大文学家张薄。
我的读书笔记可能与别人的不一样,严格地說是翻译国外医学期刊上发表的论著的手书,是一篇篇一字不漏的记录,与从事的专业有着深度链接,虽然有局限性、专业性、时限性,但记录了大量的科学知识,不断地丰富我的专业医学知识,提高为病人服务的质量。学者们的滴点经验介绍,让我受益匪浅。记得30年前一件事,那时先天性巨結肠病的孩子做了拖出型手术后,一些孩子仍然有便秘之苦,原因在那里呢?有一位学者写了一篇论文,总结了观察結果,找到了行之有效的办法。学习后照他的办法做,小小的一点改进,病人术后生活质量却大大改善。读书笔记让我、让我的病人受益的事例是挺多的,也是值得回忆的往事。
随着时光的流逝,我的读书笔记也在变化。老早是用活页纸,一页一页的记录,积成厚厚的一叠,用线串起来汇成一册,此种读书笔记的优点是把相似内容的资料整理到一起,便于查阅。后来用练习本,一本一本,各式各样,此种读书笔记的优点是不易遗失。近十多年来,有了电脑、手机,我学会在电脑、手机做笔记,在收藏夾里保存。尽管手写正在逐渐被电脑、手机取代,但我沒有扔掉纸和笔,与通过电脑、手机做笔记相比较,手写能加強记忆,更快地学习知识,效果也更显著。现在虽然也在电脑、手机上网学习,但仍坚持做读书笔记,一如既住,习惯难改。
从医生涯数十年,白天门診、手术等事务十分繁忙,看书学习、做读书笔记的时间很少。我的读书笔记大多数在晚上做。日积月累,时间久了便积累了大量的读书笔记,成了我的"图书馆",取之容易,用时方便,根据编排目录很快找到需要的文献,避免到图书馆反复寻找。偶尔做科研课题,需要搜索大量的文献资料,读书笔记提供方便的搜索,平时关注、积累的资料用起来得心应手,还是感到"书到用时方恨少"。
十年前的一次搬家,许多书籍和杂志都当成废品卖了。割舍不下的是放在书柜里的读书笔记,一叠一叠的整理,细心的用纸包裹好,迁居到了新家,放在地下儲藏室的架子上,静静地躺在那里。每当我到儲藏室存放,或取东西时,总要看望它们,扶摸它们。我感恩它们,心愛它们,要为它们养老送终,因为在它们身上流淌着我数十年的心血,记录着我热愛专业的知识,它们曾经是黑夜中的灯光,照亮我前进的道路!陈永田写于2022年1月2日。
作 者 简 介:陈永田,1967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外科,主任医师。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