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味没有了,颜色变浅了,孖涌的水质变好了。”
这是中山火炬开发区二洲村壳冲街的居民吴先生对河涌水质改善的直观感受。1月5日,在中山火炬开发区小隐涌流域孖涌段,记者看到,于去年年底完工的“二洲寻梦”景观提升工程,使两岸泥路变成了硬底路,不仅满足了车行需要,也设置了亲水平台、眺台等,营造了具有岭南水乡特色的“村民休闲客厅”。
“二洲寻梦”景观提升工程。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目前孖涌已完成全部控源截污、河道整治工程。”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域)项目指挥长刘长奇说。
此前接受南方日报记者采访时,中山市水务局局长谢世华表示,中山将打造一批对内可复制推广,对外可展示中山治水形象的样板工程提振全市治水信心。作为小隐涌流域项目整治的示范河涌之一,孖涌整治实践将为火炬区及中山全市未达标水体整治提供经验借鉴。
治理“黑水河”:
摸排污染排口,溯源污染单位
位于火炬区的小隐涌流域,拥有30条主要内河涌,总长67.8千米。作为火炬开发区的主要河流,在其经济高速发展的30多年时间里,小隐涌流域承受了人口增长、工业增长带来的污染源、排放量增长压力,水质一度恶化。
其中,孖涌的污染状况尤为典型。其现状污染源覆盖了工业、农业、生活各类污染源,且现状管网存在错混接、病害等情况。“90年代还可以下河摸鱼,后来就变成‘黑水河’了。曾经因为油污,河面甚至还会起火。”在二洲村生活了50年的吴先生认为,火炬区过去30多年的经济高速增长,确确实实带动了居民生活富裕,但“吃饭睡觉都能闻到的臭水沟味”也长期困扰着当地居民。
这一情况在近年得到彻底改观。因为孖涌的水体整治工程涉及的措施较为全面,具有示范推广意义,故被列为小隐涌流域项目示范河涌之一。2020年10月,作为中山市未达标水体综合整治工程(小隐涌流域)项目的中标联合体单位之一,中建三局开始进场对孖涌全河涌开展水体整治工作。
小隐涌流域孖涌段治理前后对比。
“河涌整治是复杂性、系统性工程。”刘长奇表示,包括孖涌在内,火炬区的河涌治理工作主要存在三个难点:一是生活污水、工业污水、农业污水量大、污染源多,需要按流域分区,摸查清楚污染源,精准截污;二是覆盖区、暗渠多,排查、清淤比较困难;三是村落密集,巷道较窄,施工难度较大。
“前期我们确定了‘一河一策’的技术路线,通过详细摸排,摸清孖涌91个排口并向上溯源污染来源情况,对管道错混接处实施改造、清除河道沉积淤泥,并对河岸进行生态修复。”刘长奇说。
经过半年时间的污染源摸排并溯源排放单位,孖涌排查出近110个污染单位,其中涉及错混接的有约70个。“首先把底数摸查清楚,包括排孔、管网和污染源情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治理方案,按照控源截污的目标打造污水收集、输送、处理系统。让污水不进入孖涌是我们最终的目标。”刘长奇说。
火炬大整治:
划分排水分区,完成清淤总量近40%
一年前,孖涌还是一条劣五类河涌。经过一年多时间的截污工程与景观提升,孖涌已完成全部控源截污、河道整治工程:包括48个管网错混接点改造、40个排放口整治、新建检查井229座等。
这条流域常住人口近7000人,年生活污水排放约30万吨、工业废水排放约170万吨的河涌水质已经稳定在五类水以上,消除黑臭的同时,景观面貌也大有不同。
孖涌的景观提升工程累计完成绿化面积4.3万平方米,结合广东省万里碧道建设,沿河岸线设置了多个特色主题节点:突出岭南水乡的“二洲寻梦”节点、展示新时代居民幸福生活的“渔舟唱晚”节点及展示城市活力的“都市活力”等节点。
孖涌截污工程与景观提升。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其中,“二洲寻梦”景观工程通过水生态治理,打造特色的岭南水乡,营造近可亲戏水,高低错落的岸线空间,将整个岸线打造成村民休闲的客厅,结合现状沿岸设置亲水空间、文化活动空间、健身空间等不同场地,满足不同人群的活动需求。此外,在沿线设置20余个停车位,解决停车需求。
“接下来,我们将根据孖涌的治理经验应用到火炬区其余20多条河涌的治理中,沿着同样的思路,在未来2到3年内全面完成建设目标。”刘长奇说。
目前,小隐涌流域全部河涌已进场施工。污染源摸排工作共排查各类排口3271个,其中污水排口共1813个,雨水排口共1188个,合流排口共270个,根据河涌流域服务范围划分了30个排水分区,逐一摸排排水分区内人口、管网现状,摸清了工业、农业、生活污染源分布情况,并针对每条河涌具体情况逐一制定了“一河一策”治理方案。
中山将打造一批对内可复制推广,对外可展示中山治水形象的样板工程提振全市治水信心。 南方+ 叶志文 拍摄
刘长奇介绍,截至2021年底,小隐涌流域累计新建污水管网33.94千米,完成总长度29%;清淤工程完成21.01万平方米,完成清淤总量38.14%;管道检测修复工程累计完成检测196千米,修复18.37千米。
“我们还将同步开展支管到户工作,包括支管到农村生活小区、商住小区、工厂厂区等,把‘毛细血管’做到位,完善整个管网建设。”中山港街道党工委委员李青汶表示,火炬区目前正在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与老旧住宅小区支管改造工作。未来,小隐涌流域的整治总体目标为实现小隐涌流域内的所有河涌水质实现全面消除黑臭(共计22条),划定地表水环境功能区、划定水体断面消除劣V类(共计8条)。
全市一盘棋:
黑臭河涌数量减少百余条
2021年12月,中山提出“三通三控一平台”的总体思路,即“管网畅通、河清岸通、水系连通”,“严控工业污染、严控生活污染、严控面源污染”,“建设中山市‘智慧水务’平台”,整体推进全市水环境科学治理、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流域治理。
孖涌的整治工程,较为完整地体现了中山目前的水体治理思路——科学划分排水分区,全面摸清现状;实施精准截污,构建完善的污水管网系统,补齐污水收集处理设施短板;制定“一河一策”方案,针对工业、生活、农业污染及水体生态容量需求提出针对性整治措施及管控对策;坚持水岸同治,推动实现河清岸通。
从全市层面看,另一个重点在于“智慧水务”平台建设。“目前平台还在规划阶段。”中山市水务局副局长李兵表示,“智慧水务”平台将构建全市水务“一张图”管理系统,形成全覆盖、可追溯的信息化管理体系,实现智能化实时监控,提升流域全要素统筹管理水平。
按照全市15个流域16个项目的分工,中山市水务局负责统筹推进非中心组团的11个项目,中心组团的5个项目由市住建局负责。“我们将全力推动中山市水体整治工作,加快工程进度,保障治水成效,确保2024年底前完成全市未达标水体整治。”李兵说。
从水质情况来看,中山全市水体治理工程初有成效。与2021年第二季度水质情况相比,2021年底全市劣V类水质河涌数量由459条下降至448条,黑臭河涌数量由377条下降至269条,部分水质得到改善。同时,部分流域治理成效也较为明显,如南朗流域共14条河涌,2021年开始推进整治工作,2021年第二季度劣Ⅴ类水质河涌7条、重度黑臭河涌3条,2021年底劣Ⅴ类水质河涌数量减少了3条,重度黑臭河涌减少 2条,水质明显好转。
【采写】南方日报记者 廖瀚
【摄影】南方日报记者 叶志文
【实习生】高丹琦
【通讯员】钟轩 冯丽南 陈健
在南方+读懂中山火炬!更多新闻资讯欢迎加入读者群~
【作者】 廖瀚;叶志文
【来源】 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南方+客户端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