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羊城晚报全媒体记者 张文 通讯员 谭玉玲 章洲 罗献良
眼下正是粤北地区冬春农田水利建设的黄金期。趁着晴好天气,韶关市仁化县加大人力、物力投入,加快推进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同时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引导群众投工投劳清淤疏浚,用实际行动践行“我为群众办实事”,筑牢粮食生产根基,助推乡村全面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
日前记者走进仁化县扶溪镇紫岭村梁屋坝组,看到潺潺流水沿着新修的三面光水渠流进田间。紫岭村党支部书记、村主任谭艳梅说,原来的泥土沟渠多处漏水、坍塌,周边农田灌溉从另外沟渠引水,有些村民干脆种植耐旱的农作物,“别小看这100多米长的三面光水渠,春耕时村民耕种这300多亩农田将不用为水发愁。”
在董塘镇新莲村,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现场一片忙碌,挖机挥舞“长臂”、土方车运输砂石、工人们紧张施工……逐步建好的灌溉水渠从山脚蜿蜒田间。施工方负责人介绍,工人在保证质量与安全的基础上,倒排工期加快建设,预计下个月可完工,届时这里的水田灌溉提升面积能达到2000余亩,受益百姓1250人。
近期,董塘镇坪岗村、丹霞街道岭田村等地的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也如火如荼推进。据悉,仁化县2021年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任务共有2万亩,涉及11个村,目前已完成工程建设进度的90%,新建渠道24.6千米,田间道路16.9千米。
仁化县农业农村局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负责人潘志斌表示,农田水利工程“三分建、七分管”,而运行维护一直是个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我们创新长效管护机制,安排了粮食生产灌溉用水、小型农田水利建设管护等专项资金,建立了县、镇、村、组‘四级’管护队伍,将2012年以来建成并已上图入库的高标准农田纳入管护范围,积极组织群众投工投劳参与运行维护,保障建好的农田水利工程良性运行。”
近年来,仁化县把高标准农田建设及管护工作纳入乡村振兴“1389”工程,坚持建管并重,加强建后项目管护,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建后管护制度,明确管护内容及标准、管护主体和职责、资金来源,通过“四级”管护队伍及群众投工投劳参与维护,目前全县冬春农田水利建设清淤疏浚14.4千米,修复水毁灾毁灌排渠道322处、陂头82处、涵闸33处、田间道路8835米。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朱光宇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