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省文化和旅游厅对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名单进行公示,清远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白切鸡烹饪技艺等5个项目入选。如公示的5个项目通过公示,清远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将达到39个。
2021年,广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启动开展了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推荐申报工作。经各地各单位推荐、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专家评审组评审、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会议审议、厅党组会研究,提出第八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推荐项目115项,其中新入选项目42项,扩展项目73项。
其中清远的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白切鸡烹饪技艺、木呷狮舞、陶器烧制技艺(龙塘陶缸烧制技艺)、端午节(白庙疍家游龙)5个项目入选。
据统计,清远现有瑶族耍歌堂、英石假山盆景传统工艺、连州布袋木狮舞等6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省级非遗34项、市级99项、县级164项。
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
《水淹天》创世纪叙事长诗,以歌唱和“讲古”(故事)两种形式流传于清远市连南瑶族自治县排瑶地区。
排瑶创世纪叙事长诗《水淹天》,试图解释天地的形成、人类和民族的起源,反映瑶族的来源及万物形成的经过,它通过神奇奔放的幻想,优美生动的艺术形象,表现了瑶族人民与大自然作斗争的不屈不挠精神和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再现了瑶族远古时代的生活风貌。
据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非遗科工作人员介绍,由于瑶族没有文字,这部长诗只能通过歌唱和讲故事方式流传,并用形象的壁画形式,在盘古王庙或瑶家屋檐的墙壁上刻录下来。该长诗内容丰富、篇幅较长,目前能清晰记住的人凤毛麟角,面临失传,立项保护和传承迫在眉睫。
白切鸡烹饪技艺
清远地处广东西北部,地貌以高山丘陵为主,北江、连江、滃江、潖江在这里交汇,独特的水质气候,孕育了一种独特的食材——清远鸡。
据《清远县志》记载,清远素有无鸡不成宴的传统。逢红白喜事,大小宴席,招待宾客,均要用一只完整煮熟的扇鸡祭祖、酬神,完成仪式之后,端回家后斩切出台,又此得名白切鸡。传统方式烹饪的白切鸡皮爽幼滑,肉质细嫩,清甜鲜香,最大限度地保留了清远鸡的原味。
木呷狮舞
木呷狮舞分布在清远市英德石牯塘、沙口、东华等镇,其中以石牯塘镇滨江村的木呷狮舞最具有代表性。表演时,1人舞狮头,4人舞小丑,4人打乐器,在“十点梅花”锣鼓乐的伴奏下舞动不同的动作。
木呷狮舞多在春节及重大节日期间在祠堂、广场等地点表演,是英德最为普遍的一种民间舞狮活动,沉淀着英德客家人的文化生活与习俗,同时也见证了英德客家人的传统文化精髓。
龙塘陶缸烧制技艺
龙塘陶缸烧制技艺始于清朝乾隆末年,由凌氏二十一世先祖凌朝生从梅县石镇传到今天的清远龙塘月形岗村。凌朝生相中了清远龙塘月形岗村的地形土质,开窑烧陶,传承了九代子嗣,前后经历了225年。目前有第九代传承人凌建光带领几个族人仍在坚持这个行当。
龙塘陶缸烧制技艺主要烧制的陶器有陶缸、酒埕等家用器皿。其复杂的烧制工艺有别于现代工业化制陶,陶缸虽表面粗糙,但经千年也不腐,是龙塘人家家户户必不可少的器皿。
端午节(白庙疍家游龙)
据明代天顺年间《清远县志》记载,白庙游龙习俗传承至今已有500多年,它不是竞技活动,而是端午民俗活动中热闹有趣的一种习俗。
白庙游龙从四月初八开始,到五月初十左右结束,历时一个多月,分起龙船、龙船下水取青开光、龙船探亲戚、端午节纪念屈原、龙船盛典庆、收龙六个部分。这项传统民俗活动深受群众喜爱,每个部分都有庄严的仪式。
清远发布编辑部
来源:清远日报
采写:吕博林 通讯员 徐小华 陈丽思
编辑:肖阳
校对:张鍪
编审:樊沃夫 张莉娜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