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
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中国电子集团总部落地深圳、三峡集团总部回迁湖北……海妹注意到,在刚刚过去的2021年,多家央企总部陆续从北京搬离,迁往武汉、深圳、上海等地,央企离京步伐提速。为啥搬?选址有啥考量?搬了有啥好处?一系列采访后,海妹的疑问“三连”得到了解答。
央企总部外迁,选址有讲究
经过海妹梳理,在国资委作为出资人管理的97家中央企业中,2/3以上总部位于北京。不过,这种央企总部过于集中的局面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加剧交通拥堵等。过多资源集中于一城一地,催生了“大城市病”,加重了城市运行的负担。
海妹发现,去年以来,央企总部外迁进程逐渐提速,既有新央企在北京以外的城市“安营扎寨”,也有京内央企总部迈出外迁脚步。
看新设央企总部——去年12月,由多家央地国企稀土板块整合而来的中国稀土集团总部设在江西;同期,中国物流集团在上海宣布正式成立,中国星网落地雄安。
看从京内迁出的央企总部——中国中化、中国华能在雄安落地。去年9月,长江三峡集团总部迁至武汉;去年12月24日,中国船舶集团总部迁驻上海;去年12月25日,中国电子集团迁往深圳。
海妹不禁疑惑,央企总部外迁加速推进,到底是为啥?
“央企总部离开北京,既是响应中央号召,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更是改革开放发展的必然结果。”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许保利告诉海妹,随着改革的深化,国企已逐渐成为市场竞争的重要主体。央企总部结合自身特点,从北京这样的全国行政中心迁往富有活力、更加贴近目标市场及所在行业中心,有助于提升竞争力,也符合市场经济发展规律。
在吉林大学中国国有经济研究中心研究员李锦看来,央企总部搬迁,是服从、服务于国家经济发展的规划和总体布局,也兼顾了市场的需要。具体来看,主要考虑了两个因素:
一是全国总体布局。目前,雄安新区已进入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和大规模建设同步推进的发展阶段。在这一背景下,部分央企总部纷纷或新设于雄安,或迁往雄安。除了多家央企总部来到雄安,目前央企在雄安新区设立子公司、分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也已超100家。这些央企子公司、分公司及各类分支机构主要布局在基础设施建设、前沿信息技术、先进生物技术、现代服务业、能源、新材料等领域。
二是从市场出发,结合央企自身发展所需,聚焦主业靠近产业前沿。“比如三峡集团,其主营业务涉及水力发电、风力发电、水资源管理等领域,原本就是从湖北迁到北京,现在搬去武汉非常合适,更有利于其自身发展。同时,央企迁入地方还能加强央地联动,促进地方区域经济发展,对当下构建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也具有重要意义。”许保利说。
2021年,由中国三峡集团开发建设的乌东德水电站全年发电量近400 亿千瓦时,将源源不断的清洁水电送往南方电网。三峡集团去年落户湖北武汉。图为乌东德水电站。许 健摄
外迁后将带来什么?
央企总部搬离北京后,对北京和新址所在地的发展有何影响?
北京别担心——专家认为,央企总部的搬离,短期内可能会给北京市财政收入带来影响,比如税收减少。但从长期来看,央企总部迁出对北京GDP增长及财政收入的影响有限。“近些年北京一直在调整产业结构。部分以传统制造业为主的企业迁出北京的同时,一些专精特新、高成长性的科技型企业也成长起来,活力强的初创型企业也不断涌现。总体看,央企搬离不影响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许保利说。
各地都欢迎——对于新来的央企,各地都表示了极大的重视,在政策、落户等方面予以便利。多家总部外迁央企表示,搬迁后,将进一步提高服务国家重大战略能力是中央企业的使命所在。要站位全局谋一域,促进地方资源禀赋与企业产业优势结合,实现二者间的互利共赢、协同发展。
然而,对于企业而言,总部搬迁既有机遇也有挑战。海妹了解到,目前多数央企是超大型企业,员工总量数以万计,分布在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而考察其总部,人数并不算多,不少央企打造小而精的总部,总部员工仅百人左右。企业如何在总部搬迁过程中进一步完善运行机制、提高管理效率、安置好员工等,都是需要解决的问题。
本期编辑:白天亮、聂传清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中央厨房-海叔聊经济工作室】,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及传播服务。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