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是唐代中晚期的著名诗人。他在朝廷的职位是翰林学士。44岁起白居易开始到外地当地方官,担任过江州(今江西九江)司马。他从江州司马升任忠州(今重庆忠县)刺史时,心情十分高兴,亲手制作了一张胡麻饼,派人送给当时的万州(今重庆万州区)刺史杨敬之,并附上他所写的《寄胡饼杨万州》一首七言绝句:“胡麻饼样学京都,面脆油香新出炉。
寄与饥杨大使,尝看得似辅兴无。诗中告诉杨刺史说他烹制胡麻饼的技术是从京城长安学来的,具有面脆、油香的特点,请你这个馋嘴的杨大使尝尝,看像不像长安皇城西边安福门外辅兴坊所卖的胡麻饼。胡饼,据东汉刘熙熙《释名》解释,就是含有胡麻(芝麻)的饼。
由于胡麻得自西域,所以称胡饼。还有史料记载说是“此饼本是胡食,中国效之,未有改变”。古代时,把异域异族称为“胡”,所以从异域引进的食品原先都姓“胡”,组成一个“胡”氏家族,它们]进入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使中国人的饮食习惯也起了某种程度的变化。
《续汉书》记载,汉灵帝爱吃胡饼,于是京师都吃胡饼,到唐代,食胡麻饼仍然极为风行。胡麻饼自汉至唐都很风行。那么它究竟是一种怎样的食品呢?资料记载很不一致。胡胡三省说胡麻饼是一种蒸饼。据《释名释饮食》说它的形状很像龟鳖之类的甲壳,饼皮上沾有芝麻。
《释名》是东汉人所著,距胡饼传人时间较近,它的解释比较接近实际。究竟是用笼蒸还是用炉烤?白居易诗中明明说是“新出炉”,并未说“新出笼”,而且还具有“面脆”的特色,笼蒸之饼是不会“脆”的。
再者,白居易16岁到长安,在京城居官多年,对京都的胡麻饼不仅常吃,而且会做,是不会说错的。因此可以断定,此饼是炉烤,而不是笼蒸。世界上任何一个优秀民族,都不能自我孤立,与世界隔绝,开放的交流的文化才是先进的优秀的文化。
胡麻饼由汉至唐如此受人重视,充分说明汉唐之际内地与西域联系的密切程度,也说明不同民族、不同国家饮食习俗是互鉴互融的,相互交流,彼此借鉴,才能互相促进,共同提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