秧歌,俗称″地秧歌″、扭大秧歌,有的地方叫″地蹦″。它起源于农田插秧时的歌唱。又传说于宋太祖赵匡胤,一次被困某城达数日,眼见大祸临头,苦无脱身之计。忽一日,见一″花子″(乞丐)出入城池,如覆太平天下。太祖顿有许悟,即取普通长衫披于身上,脸涂红黑粉墨,让人难以瓣认,于是,众人齐效仿。一群衣着花花绿绿,相貌丑陋的男女,由″花子″带路,不时上窜下跳在人群里挑逗嬉闹。众人也故作乞讨或手舞足蹈张狂状,你拉我扯地混出城去。是日,正值农历正月十五日。后来,宋太祖为纪念大难不死之事,定于每年正月十五至十七日办灯会,用扭秧歌的形式答谢″花子″的启迄之恩。灯会期间,指派花子头为″灯官″,当三天家。即这三天中,无论衙门,还是民间,大小事情均由灯官作主处理。至今,在扭大秧歌的队伍中,仍保留宋大祖及丑婆(老蒯)等角色。
辽南盘锦本地秧歌,多半是由清顺治年间,大批河北等地的移民传承过来的。例如,大洼县二界沟的地秧歌,至今仍佧持河北滦县、乐亭一带地秧歌的风格。每到冬闲时节,只要鼓乐一响,全村男女老少就自带头饰、服装到广场上跑起地秧歌,大多由村屯自行组成的秧歌队,每队20一一30人,集资置办彩衣、头面、化妆品等。秧歌队每到一处,男女各排成一队,由队头带领圈场。队员们身着彩衣、浓妆艳抺,双手舞动腰间系的彩绸(也有手执舞扇的),两两相对,在锣鼓声中轻盈起舞,动作诙谐,表情丰富。还不时变换队形,有″二龙吐须″、″蛟龙出水″、″龙摆尾″、″浪摆柳″、″剪子股″等形式。圈场后,队员们在场中表演各种小戏、秧歌帽等小节目。
2022.1.12
作者简介:董凯.笔名:恺悦.网名:山巅白雪.祖籍:内蒙古通辽,现居辽宁盘锦,1955年出生,中共党员,大学学历,1993年毕业于河北文学院,中国乡土诗协会会员,辽宁省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乡土诗人,中国乡村人才库认证作家,2018届新时代中国故事高研班学员。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