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知否》有个名场面:沈国舅宠妾灭妻,导致正室妻子张氏被妾室小邹氏暗害难产、差点殒命;
张氏娘家父母霸气护女,不仅直接将女儿接回娘家调养,而且主动让女儿以“看破红尘、出家修行”为由、与沈国舅实现事实上的分居,免得继续受委屈。
许多人对这段情节津津乐道,认为是“娘家给力”的经典案例。
然而,尽管这段剧情让人心中畅快,但原著里其实并非如此:
张氏的娘家妈妈张夫人,不仅没有提出“分居”、“和离”,反而叮嘱女儿,今后一定要留下小邹氏在府里,还要改掉给姑爷看冷脸的态度、服个软,好好过日子。
这是怎么回事呢?难道张夫人就这么软弱昏庸、眼睁睁看着女儿受欺负还不敢叫屈?
看完原著、细细一想,才终于明白,这并非代表张夫人无能、怂包,而是饱含着她对人性的洞悉,对世态的了然,对更长远人生的筹谋:
这世间未必总能事事如意,当生活遭遇不顺的时候,消极回避固然无用,匹夫之勇也只能畅快一时,唯有将“坏日子”过成“好日子”,才是真正了不起的本事。
01 一时的忍让不是认怂,而是充满智慧的长远筹谋
原著里,国舅爷沈从兴与电视剧版一样,有宠妾灭妻之嫌,纵容妾室小邹氏与邹家几个舅哥为所欲为,直接导致张氏早产、难产。
但不一样的是,在张氏有惊无险生下孩子之后,母亲张夫人并没有将女儿接回娘家。
看着一脸疲惫的女儿,张夫人叮嘱了两件事:
第一件,关于小邹氏:
“你们以后谁也不准动她!”
第二件,关于对待姑爷沈从兴的态度:
“这回,他再来瞧你时,你可不许再给他冷脸子瞧。” “你得服软,该哭就哭,该说委屈就说委屈,该柔弱就柔弱,把人给我拢住了!”
这两件事,乍一看,让人匪夷所思:
这是被人打了左脸、却还巴巴地把右脸凑上去继续挨揍?
其实,结合当时的故事背景看,张夫人这两招是非常厉害的。
先说说为什么要“留下小邹氏”。
一方面,可以给张氏争取到更多的情感支持。
张家与沈家的这门婚姻,从开始到现在,从皇帝到臣民,在情感上都是心疼张家多一些:
- 好好的高门嫡女,给外戚沈家做了续弦;
- 好好的正室大娘子,却被沈家一力抬举的小妾欺凌到头上,忍气吞声;
- 而为了表示对“皇家赐婚”的全力支持,为了“尽忠”,张家一直将委屈忍下;
- 即使女儿险些难产丧命,张家都依然在皇帝面前表示:“无论何时,陛下意之所向,都是张家应尽的本分”;将儿女婚姻与臣子的忠诚度牢牢绑定在一起。
在这种时候,如果张家忽然提出赶走小邹氏,不仅沈从兴会不舍、会对妻子张氏心存怨恨,而且外界也会调转风向、议论张氏“善妒、不能容人”。
而如果继续将小邹氏留在府里,沈从兴则会对张氏心存愧疚;
有时候,内心深处的愧疚,往往会让人不知不觉就心生几分补偿心理,更容易顺从对方的想法。
这对于张氏以后过日子来说,无疑是很有好处的。
另一方面,可以让邹家兄妹的真实嘴脸暴露得更充分,一点一点耗尽沈从兴对邹家的情义。
人越是在放松、无压力的时候,越能显露更多的本性。
就像《甄嬛传》里,皇帝为了更好地搜集年氏一族的罪行,故意对他们百般宽待,让他们在放松警惕之后,放飞自我、得意忘形。
张夫人的谋算也是如此:邹家兄妹都是贪婪短视、烂泥扶不上墙之辈,长期相处,只会拖累沈从兴,但是这个事实却不能由外人来说,尤其不能由张氏来说;
因为很多时候,有些过于自信的人会对别人的善意提醒存在逆反心理,旁人越劝,他越要赌气坚持,以证明自己见识卓尔不凡、价值感满满;
尤其,当双方存在某些情感牵扯时,当事人不仅不会对提醒之人心存感激,甚至反而会以为对方居心叵测。
所以,与其被好心当成驴肝肺,不如且等待一时,让他自己撞上南墙,自己灰头土脸,自己认清真相。
这样,不仅张氏能落下好名声,手上干干净净,而且沈从兴也会痛定思痛、主动远离邹家,反而收拾得更彻底。
02 只有真正撞上南墙,才能感觉到真实的痛
事实很快证明,张夫人对小邹氏的处理意见是何等正确。
首先,有效避开了沈从兴的“反击”行为。
由于此次“难产”风波,沈从兴被罚闭门思过。期间,他约顾廷烨喝酒,曾对顾廷烨表示:
“我欲予邹氏切结书一封,给她好好找个人家嫁了。”
沈从兴这样做,并非为了打击邹家,反而是要打击张家:
既然你们说我宠妾灭妻,那么我如今偏要亲自把这个贵妾发嫁出门,看看以后谁还能说我不好?
相反的,恐怕会有很多人议论你们张家不对,仗着自家是国公府,不能容人,女儿善妒寡恩……
至于邹家,除了名义上没那么好听了,但照旧是国舅爷家的实在亲戚,实际的好处依然一点都不会少。
于是,明明是沈家邹家对不起张家,但是在沈从兴这种刻意行为之下,舆论风向很有可能翻转,甚至连此前张氏所受的种种委屈,都很有可能要被人怀疑真实性了。
真到那时候,张氏冤不冤?
幸好,张夫人早就叮嘱过女儿。
所以,当沈从兴准备将计划付诸行动的时候,小邹氏哭闹着不肯去,张氏更是力劝不可。
沈从兴的报复计划也只好作罢。
第二,成功让沈从兴尝到了邹家带来的大苦头。
邹家的种种胡作非为,类似于“放印子钱、逼出人命”之类,早就是家常便饭;沈从兴被连累受责罚、受弹劾,也不止一次两次;
到了后来,邹家甚至开始干涉沈家子女(原配大邹氏所生)的婚姻大事,试图将更多的邹家子女塞到沈家来结亲,牢牢绑定沈家,绑定下一代人的不劳而获、荣华富贵。
一会儿,要说服二小姐沈玉珠嫁给邹家某位其貌不扬、顽劣不堪的“表哥”;一会儿,又要将邹家某位“表姐”嫁给沈从兴的长子做世子夫人;
虽然沈从兴皱着眉头拒绝了邹家的各种亲上加亲,但由于小邹氏的存在,终究影响了沈家嫡长子的婚事,导致堂堂国舅家的大公子处处求亲碰壁,最后不得不迎娶公主。
小邹氏还不肯罢休,变着法儿给公主添堵,动辄接邹家“表姐”来与沈家长子“叙旧”,要么就往人家小两口屋里塞通房丫鬟;
不仅闹得整个沈府鸡飞狗跳,而且连皇家也对沈家渐渐不满。
沈从兴忍无可忍,终于下定决心,将小邹氏送入家庙、严加看管。
这一切,都与当年张夫人的预想相同:
“留着邹家,让那几个舅爷不停惹事,时时牵连侯府,一件件叫侯爷收拾烂摊子,你还得力劝姑爷相助。我倒要看看,姑爷的深情厚意能被消磨到几时!”
所谓放长线钓大鱼,大约正是如此了!
03 即便是九天玄女,一旦下凡,也做不成仙女了
再说说张夫人叮嘱的第二件事:借着这次机会,给姑爷服个软,好好过日子。
为什么张夫人要这么“怂”?为什么不像电视剧里演的那样,霸气地提出“分居”,甚至是“和离”?
诚然,用现代人的观点,如果女儿婚后受了这么大的委屈,做父母的多半是不肯善罢甘休;分居就分居,离婚就离婚,怕什么?
然而,很多事毕竟不能脱离事情发生的时代背景;在《知否》的时代架构下,如果张氏与沈家闹翻,确实不是好的选择:
一方面,今后张氏与张氏所生孩子的生活与地位得不到保证。
娘家父母固然能够对女儿爱如珍宝,然而父母年事已高,终究不能护着女儿一辈子;
一旦父母不在,就正如张夫人所言:“你哥哥嫂嫂当家,那就又隔了一层”;
这“隔了一层”的意思,但凡经历过一些人世沧桑的成年人,都能明白此中的种种无奈与炎凉;
到那时,张氏就成了“寄人篱下”,不仅自身的衣食冷暖要看人脸色,而且自己所生的孩子更是身份尴尬,被人轻贱,前程堪忧。
简言之,如果张氏脱离沈家,只能换来一时的清净,将来却要忍受长久的委屈。
另一方面,张家的家族命运也会受到影响。
当时,新皇登基不久。
张氏的父亲英国公作为在京多年的老臣,不缺资历,不缺人脉,不缺根基,却唯独缺乏一件重要的东西——新皇的信重;
而新鲜热乎的国舅爷沈从兴,则恰好能够补齐张家的这块短板,张家不可能轻易舍弃他。
听起来,似乎张家父母狠心,拿女儿的幸福换家族的稳固;
但是换个角度,如果张家真的与沈家撕破脸,导致被新皇猜忌疏远,往后张氏即使在娘家过日子,却终究逃不过“覆巢之下无完卵”的残酷现实;
届时整个张家的日子都已经不好过,张氏的日子又能好过到哪里呢?
更何况,成年人的世界本就充满着各种迫不得已,各种隐忍委屈;
古时的公主尚且常常承受远嫁和亲之苦,张氏替父母分忧,也不算是父母狠心了;
毕竟,这世上固然存在两心相悦的婚姻,但还是有很多的婚姻并非出于个人的喜恶,而仅仅是担起了一份沉甸甸的责任。
所以,张夫人劝女儿好好在沈家过日子,不要给姑爷冷脸子瞧,并非是认怂,而是一种经历过世事打磨之后的通透:
将侯府管家大权抓牢,将整个内宅掌控在手,挺直腰板、端足气势,做个堂堂正正的威北侯夫人,要体面有体面,要富贵有富贵;
将来,子女争气,母慈子孝,岂不比后半生哀哀戚戚地躲在娘家自怨自艾好多了?
也许有人说,这样缺少真情的婚姻,留着又有什么意思?
不妨想想《甄嬛传》里的一个情节:
甄嬛因“纯元故衣”风波而被禁足,期间面临分娩。敬妃告诉沈眉庄,要想办法让皇帝听到甄嬛生孩子的惨叫、看到甄嬛生产的辛苦,这样就能重新得到恩宠了;
眉姐姐很不屑地说:这样的恩宠,要来有什么意义?!
敬妃却严肃地说:你可以不要这样的恩宠,但是菀嫔不能不要,否则她和她的孩子都没法活下去了。
这世间很多事其实也是如此,人真正所需的未必是表面上的那份婚姻,或者那份恩宠,而是需要在特定环境下尽力生存罢了!
04 结语与启示
张夫人给女儿的建议,如果从现代人的角度看,固然不完全适用;但是,抛开旧式婚姻的因素、从整个人生格局的角度去看,却也能给我们几分启发:
第一,人生在世,很难事事顺心;与其赌气自苦,不如灵活变通、换个活法。
原著里的张氏,高贵,清冷,如九天玄女一般不屑于俗世伎俩,婚后宁愿闭门自苦,也不肯主动迁就不中意的丈夫。
然而在经历难产、劫后余生之后,张氏终于看透了生活的真相:
在这凡尘世间,就算是九天玄女,也当不成仙女了。 比起在傲气的坚持中枯萎凋零,还不如在圆滑的妥协中好好生存。
此中滋味,风华正茂的少男少女大多不懂,也很不屑;只有在经历过人世打磨后,才会心有戚戚吧。
第二,世上的问题有很多种,解决方法也有很多种,并非所有问题都适合用“快刀斩乱麻”的方法当场解决。
就像张家与沈家的这场婚姻,“邹家”的存在就是大问题,但是解决这个问题的好办法,并不是张家当场逼着沈从兴撵人,也不是霸气地坚持和离或分居;
因为那样只是一时痛快,短时间内看似舒服了,长远来看,却是后患无穷;
倒不如像张夫人谋划的那样,一面保全自己,一面徐徐图之,最终让沈从兴自己动手清除邹家,才能真正的干净利落、标本兼治。
忍一时的委屈,谋得长久的舒心——这不是怂,而是智慧。
最后,用张夫人叮嘱女儿的两句话结尾:
“不要总说‘都是命’!你不压在命头上,命就要压在你头上!” “好日子要过,坏日子也要过下去,而且还得过好了!”
与大家共勉吧!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