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大同镇长城的马市遗迹
《文物世界》 2003年01期 师悦菊
为更加完善《中国文物地图集·山西分册》中历代长城遗址的内容,我们于2001年6月至2002年8月对此进行了更新调查。在调查中发现,明代九边之一的大同镇所辖长城的马市遗迹较为丰富、较为集中,引起我们的注意。这些资料可以形象地反映明代边境互市的情状,弥补史料记载的不足,对于研究明代民族经济、文化交流有其独特的价值。结合史籍所载,我们对调查中所获大同镇马市遗迹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大同镇马市的创设与建筑年代
《明史·兵志四》“马政”下有关于马市的记载,云:“马市者,始永乐间,辽东设市三,二在开原,一在广宁,各去城四十里。成化中,巡抚陈钺复奏行之后,至万历初不废。嘉靖中,开马市于大同,陕边、宣府相继行。隆庆五年,俺答上表称贡,总督王崇古市马七千余匹,为价九万六千有奇。其价:辽东以米、布、绢,宣、大、山西以银。市易外有贡马者,以钞币加赐之。”据此,大同镇创设马市在嘉靖年间。
明代王士琦所著《三云筹俎考》卷一“安攘考”中有很确切的记载,云:“(嘉靖)三十年三月,诏开马市。”并记载了第一次贸易的地点,“初开马市于镇羌堡”。但此次开设马市的时间很短,仅维持一年,据该书的记载,嘉靖三十一年(1552)即战乱重开,大同镇的马市贸易中绝。该镇重开马市是在20年后,即《明史·兵志》所载的隆庆五年(1571)。
我们根据史籍所提供的线索,在明代设置马市的地点进行调查,发现在大部分设有马市的城堡附近,紧邻长城处,都有夯土围墙和敌台等遗迹,应是当年建筑的马市。
但嘉靖年间在大同镇开设马市的时间很短,而且没有建筑马市的记载,所以现在调查到的马市遗迹应是隆庆五年的遗迹。关于此点,也有《三云筹俎考》卷二"封贡考"中的记载可以证实。该书叙述隆庆四年九月,俺答之孙把汉那吉请降,朝廷争论抚与剿的过程,以及最后定议约和,封俺答为顺义王,第二年下令"设藁街于边城,毋令入都市。虏以马、杂畜、皮毛,我以银、布、彩缯诸货。官市毕,听民私市。九月,报市成。"我们调查到的遗迹,应该就是所谓的"藁街"。
藁街的建筑形制未见记载,顾名思义,当是非常简单草率的场所,仅为边境贸易设置的双方交易的固定地点。然而调查所见,马市遗迹却与长城防御体系中的军堡很相似,马市在文献中的记载与实际存在有着相当大的距离。因此,马市遗迹对于认识明代在长城沿线的边境贸易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价值。
二、马市遗迹
据《三云筹俎考》的记载,大同镇的马市有新平堡马市、守口堡马市、镇羌堡马市、助马堡马市、宁虏堡马市、杀胡堡马市、云石堡马市、迎恩堡马市,共8处。调查所见,大部分尚存遗迹,仅助马堡、杀胡堡、迎恩堡三处的马市遗迹无存。
以下,按大同镇长城的走向,由东向西,分别叙述马市遗迹。
1.新平堡马市遗址(图一),在大同市天镇县新平镇西马市村北30米。西马市村冠以西字,是与天镇东北县境相邻的河北省怀安县马市村相区别,都是因明代设置马市而渐次形成的村落。特别有意思的是,西马市村所邻长城段为南北走向,村子紧靠长城,长城墙体上挖一过洞,经过洞穿过长城为内蒙古兴和县古城村,该村也是紧靠长城,两村虽然分属两省,其实只隔长城一墙,比各自与本县的村庄距离都近,来往都要密切。这样的格局,大约也是设置马市以后的经常性的边将、守备各1员,中军、千把总7员,旗军1642名,马、骡596匹(头)。马市设在此处,与该堡驻军的兵力较强有关,是明朝官员的戒备心理使然。
2. 守口堡马市遗址(图二、图三),在大同市阳高县龙泉镇守口堡村北约300米。马市与长城墙体相连,在长城南侧,紧邻谷口通道。现存遗迹仅有一段夯筑土墙和与其相连的一座敌台。垂直连接于长城而向南延伸的土墙长50、基宽5、顶宽1、存高7米。土墙南端连接一座敌台,敌台基部东西长9、南北宽15、存高10米,通体夯筑。
该马市隶属于守口堡,堡址在阳高县龙泉镇守口堡村内。据《三云筹俎考》卷三:“守口堡,嘉靖二十五年设,隆庆六年砖包”。堡址平面近方形,东西长210、南北宽200米。现存西墙长约180米,北墙东西两端各存一段,长约50米,南墙仅存一段,长约12米,东墙不存。墙基宽3、顶宽0.5~2、残高1~3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原有东门一座,今不存。堡内为现代民居。
《三云筹俎考》卷三“守口堡”条载:“本堡为阳和肩背,内尖山儿等沟极冲。边外威宁海子等处,酋首都都恰等、朝库儿、倘不浪等部落驻牧。又把林台吉于黄河一带趁草,在本口贡市。隆庆间,虏从此入犯,全镇告急。自设市口羁縻,又有靖虏、镇门二堡为羽翼,标下两掖为弹压,声势相倚,足堪保障云。”
守口堡驻军较少,只有旗军466名,45匹马,官员有守备、把总各1员。所以此处堡址距马市仅300米,大约与兵力较弱有关。东有镇门堡、西有靖虏堡,距离较近,可以支援,是明朝官员在此设置马市的理由。另外,该堡之南8公里,即明代阳和城(今阳高县城),城中驻军9100余名,是更大的后援力量。再说,马市的设置也要考虑在蒙古部落的驻牧地附近,贸易毕竟要考虑双方的利益,不单纯由明朝从防务方面来决定。
3.镇羌堡马市遗址(图四),在大同市新荣区堡子湾乡镇羌堡村北100米。遗址与长城大边相连,在长城北侧。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00、南北宽115米。东墙存95米,余皆基本完整,南墙即长城墙体。墙基现宽2.5、顶宽1、存高2~7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南门1座,位于南墙东侧,距东墙70米。砖券顶,拱高1.2米(底部黄土壅塞),门道宽3、进深4米。尚存部分包砖、基石。堡内近南墙处有2道南北向土墙,东墙长30米,西墙长50米,间距30米。东墙处有5间房址墙壁遗存。堡内为耕地。该遗址当地村民称为“望城堡”。据《三云筹俎考》卷三所载《北东路参将分属图》,镇羌堡北的长城北侧有一座马市,此堡位置与其完全一致,应是马市遗址。
该马市隶属于镇羌堡,堡址即在堡子湾乡镇羌堡村中。《三云筹俎考》卷三载:“镇羌堡,嘉靖二十四年设,万历二年砖包。”堡址为平面方形,边长250米。南墙存150米,余皆基本完整。墙基宽6、顶宽0.5、存高8~11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原有南门1座,现不存。角台4座,东北角台,基部突出墙体8米,宽13米。马面3座,西墙马面,基部突出墙体10米,宽10米。堡内为现代民居。
《三云筹俎考》卷三“镇羌堡”条载:“本堡边塞首冲之地,阖镇大市集焉。内北洞儿沟、野口等处俱极冲。边外柳河、山海子等处,酋首黄金榜、实威静、倘不浪等部落住牧。……今款和熄燧,但每遇互市,东西名王率众数万蜂屯城下。虽届期道将悉至监临,又依附得胜为之后劲,藉以无恐,然事变呼吸,防御之策不可不周慎也。”此处所云“依附得胜”,即指依托于得胜堡。得胜堡位于镇羌堡南偏西1公里处,距离之近,正如《三云筹俎考》所说的“矢镞可及”,二堡应同是拱卫马市的军事据点。
得胜堡堡址在堡子湾乡得胜堡村中。《三云筹俎考》卷三:“得胜堡,嘉靖二十七年设,万历二年砖包。”堡址平面长方形,东西长400、南北宽500米。墙体保存基本完整。墙基宽5、顶宽1~3、存高3~7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南门1座,位于南墙正中。砖券顶,拱内侧高5.7、外侧高4.5米,门道内侧宽4.3、外侧宽3.7、进深14米。包砖、基石尚存,门洞上有砖雕垂花门罩,门额书“保障”二字,署“万历丙午岁秋吉旦立”。门洞内壁砌2块石碑,西侧一块无字,东侧一块为万历三十五年建筑关城的碑文。存东南角台1座,基部突出墙体8.8、宽8.25米。马面存15座,西墙北端马面,基部突出墙体8.5、宽10米。南门外有瓮城遗迹,东西长28、南北宽20米,墙基宽5、残高1.5~7米。瓮城门在东墙,现为豁口,宽6米。堡内为现代民居和耕地。
此处马市是大同镇最大的市集,二堡的兵力也相应很强。镇羌堡驻守备1员,官军1050余名,马、骡168匹(头>得胜堡驻参将1员,官军 2960名,马、骡1191匹(头)。而镇羌堡距马市仅100米,即此已可知防御的严密。然而经过我们的调查,除记载中的上述二堡,还有一个未见于记载的堡子,从建筑形制判断,与镇羌、得胜二堡为同时期的城堡,当地村民称为"马市堡"。此堡在镇羌堡村西300米,恰与镇羌、得胜二堡构成一个品字形的防御体系。
马市堡堡址在长城大边南侧150米。平面长方形,东西长200、南北宽160米。墙体保存基本完整。墙基宽5、顶宽0.5~1、高6米。墙体夯筑。东门1座,位于东墙正中,现为豁口,宽5、进深9米。角台4座。西南角台,基部突出墙体7.3米,宽6、高6米。马面3座。南墙马面,基部突出墙体7米,宽5、高6米。东门外侧有瓮城遗迹,东西长30、南北宽30米。墙形制与堡墙相同。瓮城门在南墙,现为豁口,宽7米。瓮城外侧还有一周护墙,东西长30、南北宽40 米。墙基现宽1.5、存高1~1.5米。堡内为耕地。
镇羌堡马市最为典型。此马市在《三云筹俎考》卷二《封贡考》中又称为"得胜堡市口",显然该马市是镇羌堡和得胜堡共同防卫的,由镇羌堡、未见记载的"马市保堡"和得胜堡三个城堡品字形包围着的马市,尤其能够反映出明代马市的性质,和明朝廷设置马市的矛盾心理,一方面是政治和贸易的需要,必须设立市场 另一方面是如临大敌,戒备森严,惟恐发生意外。
4. 宁虏堡马市遗址(图五、图六),位于大同市左云县三中乡宁鲁堡村东北2公里处,在宁鲁堡村附近长城墙体北侧。平面长方形,东西长50、南北宽30米。墙基宽2米,残高1~2米,且有塌毁处。
马市遗址南侧4米处,紧邻一座高大敌台,建于长城墙体上,骑墙而筑。平面方形,基部边长14、顶部边长12米,高16米。基部石砌,上部包砖。南壁正中有砖券门,垂花门罩,宽1.2、拱高5米,门额书"镇宁"二字。门内有踏道,可至台顶。敌台在长城墙体南侧有夯筑方形围墙,边长45、基宽2、残高5~~6米。南墙正中有砖券门,拱高3米,门道内侧宽3、外侧宽2.5、进深3米。此敌台应是马市的警戒设施,与宁虏堡相互呼应,组成马市的防御体系。此台虽与马市围墙有4米间隔,但二者相距如此之近,认为是马市的组成部分也是可以的。
宁虏堡堡址在左云县三屯乡宁鲁堡村中,北距马市2公里。据《三云筹俎考》卷三:“宁虏堡,嘉靖二十二年土筑,万历元年砖包”。堡址平面方形,边长300米。东、北墙基本完整,西墙存250、南墙存270米。墙基宽7~9、顶宽1.5~3、高9~10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原有南门1座,现不存。马面7座。北墙马面,基部突出墙体7米,宽15米。堡内为现代民居。
《三云筹俎考》卷三“宁虏堡”条载:“本堡边外土城一带,虏酋大兰把喇素部落住牧,若入犯,必从本堡迤南而入。嘉靖中,由此大举,直掠怀、应、山、马等地方。款塞以后,设有市垣,夷人月赴贸易。一切防范,视他堡称难云。”
宁虏堡驻军607名,有马197匹,兵力较弱。附近10公里以内有一座三屯堡,20公里以内有威虏堡、杀胡堡、左卫城,仍然感觉防守难度很大,此处马市规制特殊,交易的场所与防卫的设施隔离开来,恐与此有关。
5.云石堡马市遗址(图七),位于朔州市右玉县丁家窑乡云石堡村西约500米,在长城东南50米。平面方形,边长200米。东墙存80、西墙存70、南墙存100、北墙存50米。墙基宽3、顶宽0.5~1.5、残高0.5~2米。墙体夯筑,包砖不存。未见门的遗迹。遗址内现为荒地。
此处遗址在《三云筹俎考》卷三《威远路参将分属图》中可以看到,名为“小堡”。该图画有市场,与小堡隔长城而相对。因市场已无遗迹,姑以此堡为马市遗址。对照宁虏堡马市,可知小堡不是交易的场所,而是防卫设施。
云石堡有新旧二堡,新堡堡址位于丁家窑乡云石堡村中,在长城东侧500米。据《三云筹俎考》卷三:“云石堡,嘉靖三十八年土筑,万历十年改建,砖包。”又云“本堡旧据山为险,缓急可恃。后缘山高无水,防守为难,且离边太远,不便市场。改建于王石匠河,密迩市口(即云石堡马市——引者)”。此为改建后堡址。平面方形,边长200米。墙体保存基本完整。墙基宽5~7、顶宽1~3、残高3~9米。墙体夯筑,尚存包砖、包石。东门1座,现不存。东门外侧有瓮城遗迹,东西长33、南北宽48米。瓮城门在北墙,现为豁口,宽6米。角台4座。西南角台,基部突出墙体10米,宽13、高10米。马面3座。西墙马面,基部突出墙体13米,宽15、高9米。堡内现为民居。
云石堡旧堡在改建新堡后应已废弃,但堡址仍有遗迹,兹不赘述。
云石堡驻军540余名,有马27匹,兵力也很单薄,马市的遗迹与宁虏堡相似,恐怕是出于同样的考虑。
三、关于马市遗迹的一些认识
《三云筹俎考》卷二《封贡考》中称大同镇市场三处,为得胜堡市口、新平堡市口和守口堡市口。此三处市场称为“虏酋市场”,可能是官方贸易的比较正式的场所。其余几处则是规模较小,虽有军队监督,但以民间边贸为主。但从调查所见遗迹来看,新平堡和守口堡的马市与镇羌堡的无法相提并论,反不如宁虏堡和云石堡,这应该与遗址的保存情况有关。
从遗迹的现存状况分析,对于马市的设置,特别是选址,明朝并无统一的规定。镇羌堡和宁虏堡的马市是在长城之外,云石堡的马市可能也在长城之外,而新平堡、守口堡的马市遗迹都在长城之内发现,长城之外并无遗迹,极有可能就设在长城之内。据史籍记载,互市以后,蒙古各部之人可以在通市之时进入边内,还可以和汉人随意接触。《封贡考》载万历四十一年所增加的几条马市约束法度,其中一条是:“先年互市夷人不许身带兵刃,今则佩刀;且市完却来接取零货,络绎入关,骑坐营马,遍游街市,致率多饿损;或交通歇家,暗买禁器,玩法为奸。今后市货总给,不许零星接取,亦不许带刀入市,以杜后害。”由此可见,互市期间,蒙古各部人员进入边内不受限制。那么,马市设在长城之内也是可以的。
马市的设置是为了沟通长城内外的经济交往,在我们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形成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从隆庆五年设置的称为“藁街”的马市来看,市场都是一个相对封闭的场所,对于交易的戒备超过了对交易本身的重视。从建筑的形制和周围的军事防御设施诸方面,都反映了明朝官方的这种心态。这与《三云筹俎考》卷三“助马堡”条所说“款后宁谧,但每市群酋蚁聚,抚处防范,颇费经画”;及“杀胡堡”条所说“款后虏儆(警)虽息,然地当孔道,境上夷使往来,市场应酬烦剧,防闲抚处,极费调停”,完全一致。因而,对于马市本身的认识,和它作为一种民族经济交往的象征,应该区别来看。
(作者工作单位:山西省文物局)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